4月23日世界讀書日,能晒出你的書單嗎?

張俊斌律師


朝夕閱讀,不負韶華。4月23日讀書月來臨之際,一起來開啟“讀書月”活動吧!讓好書相伴,養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習慣。

很多朋友對讀書可能敬而遠之,認為自己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讀書,常常一本書放在床頭或桌面上一兩個月都看不完。

對此,我分享一下個人的經歷:我在2019年全年共閱讀的書在10本左右,但2020年3月23日到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利用業餘時間一共閱讀了11本書,並撰寫了5篇書評。

我閱讀的速度並不快,為什麼能夠短時間內有這麼大的提升呢?主要是因為下定讀書的決心後,我採取了“多讀規律”的三個步驟:

(1)在“每天同一時間”讀書。建議利用早晨黃金時間,無電話、短信、微信、QQ以及他人的干擾,可以集中所有注意力讀書,大大提高讀書效率。

(2)首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結合個人需求將書分為:不必讀的書、無法快速閱讀的書、可以快速閱讀的書)。規定每天閱讀時間為60分鐘,最初的30分鐘用來讀不必快速閱讀的書,餘下的30分鐘讀可以快速閱讀的書。將時間分割開來,同時閱讀多本書,更有利於提高閱讀效率。

(3)今天閱讀的書要與昨天的不同。集中閱讀一本書的時間不應該超過10天,這是一個原則。如果確實是需要花費較長時間閱讀的書,也一定準備好另一本可以快速閱讀的書,搭配閱讀。

說起固定閱讀,不禁想起那個在《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中大放異彩、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董卿。董卿曾說:“如果我幾天沒有讀書,我會感覺像一個人幾天不洗澡那樣難受。”無論再忙,董卿每天都會抽出一個小時的讀書專屬時間。

高曉松說,閱讀應該是一種生活習慣。對自己而言,讀書就像吃飯,“就是一種正常的生活”。

我們真正缺少的不是時間,而是對閱讀的重視。把讀書當成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是吃飯、睡覺一樣,養成閱讀習慣,形成新的生活規律。



阿曉讀書


[原創]由於年齡和時代的不同,我讀的書可都是“過去式”了,不過還是想曬一曬,與大家共勉吧!

國內小說:

《小英雄雨來》、《紅巖》、《烈火金剛》、《上海的早晨》、《草原烽火》、《平原槍聲》、《平原殲敵記》、《呂梁英雄傳》、《野火春風斗古城》、《小城春秋》、《林海雪原》、《紅旗譜》、《高玉寶》、《青春之歌》、《第二次握手》、《破曉記》、《風雲初記》、《把一切獻給黨》、《桐柏英雄》、《連心鎖》、《鐵道游擊隊》、《敵後武工隊》、《苦菜花》、《山菊花》、《迎春花》、《子夜》、《平凡的世界》、《廢都》、《水滸》、《紅樓夢》……

雜誌類:

《當代》、《收穫》、《中國作家》、《散文選刊》、《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短篇小說》、《作家》、《星星詩刊》、《讀者》、《知識與生活》《中國青年》、《青年文摘》、《青年一代》、《山東青年》、《山西青年》、《幸福》、《現代家庭》、《家庭醫生》、《莫愁》、《女友》、《婚姻與家庭》、《青春》、《大眾電影》、《大眾電視》、《電影評介》、《中國》、《古今中外》、《人民文學》、《山東文學》……

外國小說:

《紅與黑》、《驢皮記》、《萌芽》、《包法利夫人》、《靜靜的頓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人間喜劇》、《威尼斯大逃亡》、《福爾摩斯探案集》、《南方來信》、《偵察員的故事》……

從學生時期到參加工作後,各種書籍一直陪伴著我!

讀書給了我無比的樂趣,讀書豐富了我的頭腦,讀書讓我學到了很多,讀書促使我也拿起了筆:寫過評論、散文、小小說、報告文學以及編輯工作,並獲過有關獎勵,還被吸收為縣、市作協會員!

書籍是知識的寶庫!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讀書吧,朋友們!


早春記憶


我的書讀的很雜,但一直在讀。

讀書真的很重要。

不要到了讀書日我們再讀書,平日積累很重要。

冬夜讀書示子聿(宋)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

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

讀書是為了長經驗,不要讀死書,死讀書,靈活運用書中的知識,借鑑書中經驗,讓自己少走一些彎路

我讀路遙老師的《平凡的世界》它讓我感悟人生戰勝困難,在平凡的世界中創造不平凡。

我讀《白鹿原》它讓我向白嘉軒那樣挺直脊樑,哪怕是被打斷了腰桿子也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耕織傳家久,經書濟世長”

我讀《詩經》這個對我有難度邊讀邊學習,克服困難,學無止境。

總之一句話,每一天都是我們的讀書日,讓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吸取精華強大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