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的學校教育,如何能做到個性化,針對性的教育?悖論嗎?

matthew呆子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符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人才,而作為培養對象的每個學生都具備各自的性格特質和學習特點。

這就要求教育從業者既要實現共同的學習目標,同時還需要兼顧每位學生的個性現狀。

所以標準化的教育其實就是教學工作一個基礎要求和普遍目標,這一般可以通過班級集中授課來實現共性課程內容的教學。

而個性化的教學是可以通過課後的輔助和解答的方式來實現,可以充分結合線上和線下兩種方式展開。

當我們教育者充分認識到教育本質和職業使命,保持自我不斷優化和學習的態度,必然會在標準化教學和個性化輔導兩個方面越做越好。



滁州金騰達教育戴老師


非常必要。我們現在非常希望藉助大數據動態地來分析瞭解學生。通過每一次作業,考試,甚至課堂提問,我們想建立一個針對每一個學生都數據庫。高考考哪些點,學生掌握了哪些,學生沒有掌握的主管因素是什麼,是智力因素還是非智力因素,針對出現的問題,教師怎麼才能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個性化高效化輔導。這些個性化的教育對人才快速成長非常有益。

大數據什麼時候走進校園,我們翹首以待。

另外,我說幾句題外話,一個國家要想快速發展,關鍵在人才,人才的快速發展在教育,目前來看,教育的大發展在大數據。未來誰率先把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到教育領域,誰就會脫穎而出。

前幾天,我們討論衡水模式的時候,我說過,超越衡中不難,你要組建眾多的研究團隊,讓他們藉助信息技術研究高考走向,研究每一次考試,研究到每一個學生的每一次考試的每一個知識點,研究學生答題時的思維活動軌跡,創建模型,找到應對的策略。


龍河雅舍


個性化:

就是獨具一格,

自己特有的,

肯定不完美,

當局者迷!

針對性:

發現了問題,

對症下藥,

旁觀者清!

層層深入,

並不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