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一個省份的版圖,在歷史上變化不大?

囧途奧斯汀


山西

山西省是中國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雖然河南、陝西是首都專業戶,但山西的歷史並不輸給這兩個省。有一個情況非常奇怪,山西地區從戰國時期至今,連根本的轄區都沒有改過。其他省份可能出現了多一點少一點的情況,可山西基本上一直保持著現有的區劃。其實這和山西特有的地理有關,太行山脈從山西境內穿過,這片地區想分也分不開!

一、山西地區一直就是一個整體

山西時夏朝的發源地,也對夏朝的主要管理區。其實夏朝的管理區域也就是山西和河南,畢竟是剛剛起步的階段。在商朝,山西和河北、河南成為商朝必保的區域。進入春秋時期以後,這裡起初是晉國的地盤。晉國也曾經是一個重要的霸主,堪稱當時的超級大國。

二、晉國的分裂導致秦國的東進

認真的說,如果不是晉國自己的分裂,秦國很難東出。晉國雖然劃分為了趙魏韓三國,可其他國家還是喜歡稱呼它們為三晉。尤其是秦國,最擔心三晉再次合為一體。雖然三國後來都發展了其他的勢力範圍,可都承認自己是三晉的一部分,三國使者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三晉本一體。

二、從漢到南北朝,山西的轄區沒有變動

到了漢朝時期,為了方便管理,先後建立了13州制度。當時的幷州就是現在的山西,這個模式一直沿用了幾百年。到了南北朝時期,雖然其他各州的轄區都出現了變化,可幷州沒法劃分。一條太行山脈貫穿南北,這注定了這片土地是一個整體。這一地區的名字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轄區卻沒有改動。

四、山西在唐宋時期地位很高

唐朝的起家之地就是山西,太原一直是唐朝的陪都。當時山西地區被稱為河東道,這一名稱也是沿用了幾百年。到了宋朝時期,宋朝皇帝僅僅是把河東道改成了河東路而已,具體下去不變。由於北方的遼國虎視眈眈,山西地區成為阻礙遼軍南下的重要屏障。即便是在金軍南下時,山西仍是抵抗最堅決的地區。

五、在明朝,正式出現了山西的稱呼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不過他把這一制度發展的更為完善,山西省從此正式出現。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山西的行政版圖就基本上定型了,隨後的改動不大。清朝沿用了這一點,而且山西商人開始聞名全國。辛亥革命以後,在短暫的幾年裡,山西被劃分為幾個部分。可僅僅是幾年的時間,隨後就又組成了山西省。

六、山西是打游擊的好地方

在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根據地是重要的一個根據地。山西地區多山地,是與日軍進行長期周旋的好地方,那首著名的《太行山上》就是最好的見證。從各個時期的行政區域對比來看,山西的行政區域十分固定,基本上就沒有發生改動。特殊的情況也形成了特有的晉地文化,轄區沒有發生變動,這是山西傲嬌的資本。






昱越影視


中國歷史上版圖變化最小的應該是山西省。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之一,俗話說,五千年曆史看山西,是有道理的。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時期算起,山西一直不曾變更區域,這個在中國所有省份是唯一一個。

從歷史朝代順序表上算下來

夏朝,其整個國家區域都在山西晉南一代,就無所謂山西區域了,這個區域就是整個朝代,整個國家。

周朝的時候,山西區域先是稱作唐地,後來成為被分封為諸侯國,晉國,後來晉文公稱霸諸侯。戰國時候韓趙魏三家分晉,至此才有了三晉一詞,才有了現在的三晉大地之說。

到了秦朝,整個山西地區被設立出5個重要的郡,區域大致與現在山西區域相當。分別為太原、上黨、河東、雁北、代郡。

南北朝的時候,山西地位更為重要,作為漢族與少數民族重要的交融地帶。大同曾是北北曾的國都,東魏,北齊當時都以晉陽今天的太原作為別都、陪都。

隋朝建立,主要還是以太原長安洛陽為三大城市,山西這個區域沒有明顯變化。

李淵父子建立唐朝,太原作為起兵之地,被尊稱為“北京。

遼金時期,大同又作為陪都幾百年。

元代,作為和北方元朝大本營最為接近的區域,山西的戰略位置尤為重要。

明朝時期的山西

朱元璋建立的明代,在太原設立了山西行中書省。

滿清,山西晉商聞名天下,山西票號成為當時最早的銀行。

民國時期,山西一直都是閻錫山的割據地,區域更無變化。

八年抗日戰爭,山西作為離黨中央延安最近的地方,也有八路軍最重要的戰略根據地。

在歷史長河中,朝代在變,名稱稱謂在變,不變的是山西這一地理區域位置,一直跟現在的差不多。

這都是由於山西這塊區域獨特的天然地理地勢決定的。

中國地圖現在像雄雞,清朝和以前的朝代可不是,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變化,山西的地圖自始至終都像一片豎著的樹葉。山西東邊有幾百裡的太行山脈,地形上就把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隔開了。西邊是從北到男的晉陝大峽谷,黃河自蒙古奔流而下,一條黃河作為天然屏障把山西陝西隔離開來,大多國家,省份都是按照地理地勢劃分界線的。山西的這東西兩大地勢就決定了不管是哪朝那代,山西的區域基本上就是這兩者之間,無法劃分。山西像個盆地,被包了起來,而在這個被包起來的地塊內,可能有暫時的分離,但遲早會是一個大家庭,就如果三家分晉,最後統一了名字叫“三晉”。

這個有歷史的原因,但決定歷史的還是地理。自古以來,山西就是中原華夏族與北方各民族文化交匯的天然通道,是中原農耕經濟與北方遊牧經濟衝撞對接的前沿陣地。我們知道,以前的區劃多是以地理的形勝來劃分的。比如之所以有內外蒙古(以前稱漠南漠北),就是因為兩者之間有一個大漠,把草原分開了。而山西也是地理造就的文化圈,它西邊以黃河跟陝西劃界,東邊以太行山跟河北河南劃界。地理決定了它的邊界。

山西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山西的東部是太行山脈,西部是從北到南的峽谷,山西就像是被包圍起來的一樣,無法分割也無法進行填補,從朝代的出現一直到現在,山西省的名字雖然變化多端但是它的區域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山西是黃河流經的省份,雖然現在的黃河主流已經不通過山西了,但是仍然有支流流過。中國的文明大多都離不開河流的存在,山西作為一個有地理優勢和河流流經的省份,自然也是朝代建立的好地方。古代有夏朝、唐朝等在這裡建國。

不管怎樣,現在的山西仍然是以前的山西,可能它的區域會有一些小小的變化,但是大致上還是沒有變過的,它見證了中國五千年的發展變化,承載了世世代代人的美好願望和期待。山西依存於它的地理位置,所以它從古至今,在地圖上地理區域從來都不曾發生變化。


唐明國亮


浙江的版圖從唐代以來就基本固定不變化了,非常固定。



明朝將蘇南湖州、嘉興從原江浙行省中劃出浙江:一個管轄十一府杭州、嘉興、湖州、嚴州(今杭州市西部)、紹興、寧波、台州、溫州、處州(今麗水)、金華、衢州

行政區形成。

唐代的杭州雖已被稱為東南的“大都”、“名都”,但此所謂“大”與“名”,只是在一般郡治中比較地大、比較有名而已。實際當時東南的大都市,約可分為三等:屬於第一等的是全國的經濟首府揚州,屬於第二等的是兩浙的政治重心蘇州與越州(今紹興),第三等才能數到杭州。使杭州從第三等超升到第一等的是五代的吳越錢氏。  先說杭州與蘇、越二州盛況的升降。王明清《玉照新志》說得很對:“杭州在唐,繁榮不及姑蘇、會稽二郡,因錢氏建國始盛。”為什麼錢氏的建國能使杭州的繁榮超過蘇、越二州之上呢?當然是因為錢氏定都於杭州。為什麼錢氏要定都於新起的杭州,而不定都於較為繁榮的歷史古都蘇州或越州呢?杭州是錢武肅王起家發祥之地,此為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的;主因在政區的變動。原來錢塘江兩岸,自唐以前,經常分屬於兩個政區:在春秋為吳、越兩國,在秦漢為吳、會稽二郡,在唐為浙西、浙東兩道。政區既然分為兩個,則浙西的都會當然在蘇州(歷史的,也是地理的中心);浙東的都會當然在越州(歷史中心。浙東地理中心在金華,但開發較晚。杭州地處浙西的邊緣,只能做一個屬縣或屬郡。把兩浙併為一個政區實始於吳越的建國;自兩浙而言,則蘇、越兩州皆有偏處一隅之病,杭州正為地理中心所在,吳越國的首都便非此莫屬了。吳越盛時版圖除在今浙省境內的十一州而外(其中秀州包有蘇省舊松江府之地),北有蘇州(包有舊太倉州之地),南有福州(包有舊福寧府之地)。此十三州雖地不甚大,惟自唐以來,已為全國精華所萃,而杭州為之首都,宜其盛況益駸駸日上,入宋遂為兩浙路路治。兩浙路統轄十又四州,較之吳越國境,南不得福州,北增常、潤(舊鎮江府)二州。  再說杭州怎樣能進一步成為東南的亦且是全國的第一流大都會。關於這個問題,有名的歐陽修《有美堂記》,已經替我們解釋得很明白:並不是杭州本身有什麼特殊原因使它突飛猛晉,乃是兵燹把其他大都會都慘烈地破壞了,而太平無事使杭州能夠循序發展。不過《有美堂記》中所提到的,僅是從五代進入北宋時,南唐首都金陵與吳越首都錢塘遭際的不同:“金陵以後服見誅,今其江山雖在,而頹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悽愴”。錢塘“頓首請命,不煩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樂”,“邑屋華麗,蓋十餘萬家”,“可謂盛矣”。實則推而廣之,唐代許多第一流大都市如長安、洛陽、揚州等,入宋後往往令人“酸鼻”(洪邁《容齋隨筆》論唐宋揚州之盛衰語),殆無一非兵燹之賜。要之,唐末五代是一個干戈擾攘、四方鼎沸的時代,獨兩浙在錢氏保據之下,晏然無事者垂九十年;兩浙既然是當時唯一的樂土,因而杭州是成了樂土中的天堂;樂土中的天堂,其繁榮富盛,自非復其他兵亂之餘的都會所可比擬了。北宋時杭州有“東南第一州”之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