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個國家禁止大豆出口?業內人士:大豆供應不存在緊缺,警惕飼料成本炒作上漲

大豆不存在供應短缺

目前,海外疫情形勢嚴峻,為了保證本國的糧食供應充足,多個國家宣佈禁止糧食出口。在所有糧食品類中,大豆進出口情況備受我國養殖業關注。因為豆粕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大豆短缺會助推飼料價格,進而影響養殖活動。

據觀察者網4月12日報道,近日俄羅斯方面表示,該國大豆將暫停對華出口直到2020年6月。原因是新冠疫情之下,俄羅斯國內大豆的供不應求的現狀所導致的,需要先滿足該國內部需求。與此同時,還有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11個獨聯體國家,也同樣決定6月暫停對華出口大豆。

我國大豆高度依賴進口,2019年,我國大豆國內總產量1810萬噸,進口量8851萬噸,進口依存度高達83%。主要的進口來源國有三個,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這三個國家的出口量合計佔到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90%。所以俄羅斯等國家對我國禁止大豆出口並不會產生影響,需要關注的是巴西、美國、阿根廷三國的情況。

有消息稱,新冠疫情在這三個國家愈演愈烈,那麼我國大豆是否會因此被“卡脖子”呢?

綜合分析來看,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首先,今年是巴西大豆的豐收年。2019年,我國進口的大豆中有5767萬噸來自巴西,佔到該年度我國進口大豆總量的65%。受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巴西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大豆進口國,所以2019/20年度巴西進一步增加了大豆播種面積,其最新年度產量預計將達到1.25億噸,突破歷史高位,較上一年度的1.17億噸增加8%。

巴西的農牧業發達,機械化程度較高,不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疫情並不會對大豆的收割造成影響。現在正值巴西大豆豐收季,巴西農業資訊機構ARC Mercosul公司稱,截至4月9日,巴西大豆收穫完成91.3%,高於歷史同期的均值84.3%。

在巴西的經濟結構中,大宗商品的出口佔據很重要的位置,而我國是巴西最大的出口國。我國進口對於巴西經濟而言必不可少。“今年巴西大豆出口不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對華出口將保持強勁勢頭。對華出口佔巴西大豆出口總量的近75%,預計超過5500萬噸。”巴西植物油產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阿馬拉爾在接受人民網的採訪時表示。根據巴西穀物出口商協會最新的數據顯示,3月份大豆出口創新高,達到1330萬噸,其中990萬噸流向了中國。新冠疫情之下,經濟發展疲軟,但中國旺盛的大豆需求,也提振了巴西低迷的出口業。

中美簽訂第一階段的經貿協定後,我國也按照約定加大了美國大豆的進口。從數據上來看,一季度中國進口大豆1779.2萬噸,增加6.2%。中國自美國進口方面,進口大豆781.4萬噸,增加2.1倍,價值218.8億元,增長2.1倍。

總而言之,無論如何,大豆都不會像報道的那樣“卡住我國養殖業的脖子”。更何況,非洲豬瘟對我國生豬業造成巨大的影響,生豬產能下降近40%,豆粕的需求也在下降。

關於3月份豆粕價格暴漲的現象,在4月14日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也對此進行了解釋,受疫情影響3月份至4月份進口大豆到貨量少、油廠開工率低、豆粕需求增加,國內豆粕現貨價格出現了上漲。在接下來,這些情況將會大大緩解,4月下旬有大批巴西大豆到港。目前,豆粕價格已經出現下調。

警惕價格炒作上漲

山東某飼料廠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供需層面上,巴西大豆豐收,確實不會存在供應短缺的問題。但大豆高度依賴進口,中間運輸環節過多,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

近期,阿根廷採取的防疫隔離措施導致大豆運輸困難。儘管阿根廷穀物運輸商可以“免於遵守預防性隔離措施”,但隨著疫情發展,當地多座城市採取了限制交通和流動的措施,對輸港卡車形成了較大影響。隨著阿根廷逐漸進入大豆收割和運輸旺季,若疫情繼續發展,運輸困難將進一步增加。

也有業內專家表示,疫情不可避免地會對經濟活動甚至是資本市場造成影響。但這只是暫時的。隨著各國加強對疫情的科學防控,大豆正常的國際貿易和供應能夠得到保障。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投機資本通過誘導輿論、惡化預期製造行情,伺機炒作大豆等大宗農產品,推動全球農產品價格從結構性上漲轉為全面上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