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為什麼物價還在上漲?

BIN咖啡


疫情期間,價格上漲的物資主要還是新冠肺炎治療和防控方面的,其他事關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的物資,雖然有段時間上漲幅度較大,但維持時間並不長,即又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價格水準,波動不大。

關於復工復產企業,由於受到疫情侵害,上游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所以企業效益受到嚴重下滑,從而導致員工收入降低。同時,有些企業雖然堅持了2-3個月的不減員,但受利益影響,既是國家從各方面給予了扶持,依然撐不過一定時日,員工被裁,有時員工因收入下滑嚴重,也有一些主動請辭的,所以失業人員增多。我們相信隨著疫情的逐漸控制和失去,就業機會將會有所改觀!

從歷史發展角度分析,在人類遭遇困境、特別是重大自然災害時,各行各業都很難避開,所以,在這次疫情肆虐整個世界的非常時期,眾多政治家及專業認識都已經充分認識到這種災難帶來的後果,所以這也算是正常現象吧。

這種後果恐會造成世界經濟產生不同程度的後退,目前看,世界各國受新冠肺炎損害的程度因政治制度、人們觀念、政府執政能力不同等各方面原因影響,產生的後果確實存在不一樣的現象。我們中國由於防控及時、措施得力,應該是受害程度最輕的。相信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我們一定會把疫情損失降到最低!


德林友


當前的疫情期間,物價上漲的現象很特殊。當屬於一種“報復性的局部通脹”以及“基於全球範圍可能的糧食減產擔憂”,而使得物價上漲主要存在於以食品大類為主的行業上,其他類別的商品,如服裝鞋帽等,則呈現生意清淡、價格下跌趨勢。

當前的現象不同於常規意義上的通貨膨脹或者通縮。

正如你所說的,“大多數傳統行業不景氣,收入普遍降低,大眾多數都感覺自己手裡缺錢”是目前我們感覺到的主要現象。

有關部門3月份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

1-2月份正值傳統的春節儲備及疫情爆發嚴重期,全國物價呈現較高水平,物價在同時面臨春節以及“突然造訪的疫情”雙重夾擊下,出現較大上漲是正常的,但是,在我們全國人民上下齊心步調一致的掌控之後,這種現象是暫時性的,物價指數已經出現明顯的下跌,

我想,可能大家很容易造成一種“物價一直在上漲”的錯覺,原因在於平時每天接觸的是蔬菜為主的食品類的原因。

誠然,在“疫情封閉”的2個月時間裡,種植戶養殖戶可能有一種“或有的危機預期感”令他們急於在可以銷售之後,第一時間想把食材賣個好價錢。讓較大範圍出現“食材上漲”的現象。

但是,也要看到,這種上漲的幅度並不大,並沒有出現以前非典時期的“蒜你狠”那般的瘋狂。作為短期的單個領域的價格微漲,市場還是可以接受的,老百姓的壓力也不是特別大。


因此,綜合來說,“感覺到物價上漲”只是食品領域短時間的現象而已,從大的商品角度來說,整體物價指數正在緩慢下降,逐漸呈現緩慢迴歸正常幅度的趨勢。

疫情對生產流通環節帶來的失衡,在國民上下一致的堅強抵抗之下,無疑會很快得以修復的!


檀紙間


疫情期間,物價的上漲既有物價上漲的一般原因,也有本次的特殊原因。特殊原因比較簡單,就是這次疫情發生在春節假期前後,每年的這個時期物價都是處在比較高的位置,關於造成春節物價上漲的原因每年都基本相同,今年最大的不同是豬肉價格維持在高位,雖然國家投放了儲備肉,暫時穩定了價格,但是也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料。

再就是物價上漲的一般原因也就是其自身的原因,這個與經濟發展和宏觀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一般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CPI基本上每年都是正值(存在負值的時候),也就意味著物價是逐步上漲的(並不是說所有商品價格都是上漲的,這要平均來看),這是正常的經濟發展規律。

細分來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成本的增加,無論是原材料、人工、運輸,還是防疫成本、停工損失等,都會直接導致所售產品價格的增加,尤其是,疫情管制原因,一季度基本處於停工狀態,但是員工的工資還是要照常發的,這些成本也會分攤到產品價格中去;供應減少、需求增大,主要是受到交通管控的影響,物資無法做到平衡,僧多粥少,導致的價格上漲,這個屬於局部性上漲;再者就是其他額外成本的增加,如環保成本、監測檢疫成本等。

按照經濟學的理論,保持一定的通貨膨脹會促進經濟的向上發展,惡性通貨膨脹會導致物價飛漲、貨幣貶值,不利於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但是在經濟下行期,物價普遍上漲的話,要麼對經濟下行的判斷不對,部分企業的優勝劣汰是正常的,無法決定經濟的走勢。

但是如果經濟下行的判斷是對的,那麼經濟極有可能進入的滯漲時期,經濟停滯、通貨膨脹並存,這是個比較難治的病。貨幣政策如何使勁基本都白費,更多的還是要財政政策。現階段國外很多國家發錢的行為,其實更像是在應對滯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