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歷史人物?為什麼?

ILove油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

唇齒柔情


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揹著一口井離開家鄉


1994版的三國演義,可以算的上是經典中的經典,看過這不覺的觀眾相信也是非常多,劇中無論是演員還是劇情還是場面都堪稱一絕。

唐國強的諸葛亮,鮑國安的曹操,陸樹銘的關羽,孫彥軍的劉備,李靖飛的張飛都經典的無法形容。在這麼多的角色中,我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

自古諸葛亮就是智慧的化身,賢良的楷模,自古以來描寫諸葛亮的文章和歇後語都非常的多,可能是由於我是個中國人吧,所以思想比較傳統,雖然電視劇中有很多虛構的成分,但是這並不妨礙諸葛亮在我心中的位置。

當初這部劇看了一遍又一遍,很多情節依然歷歷在目,無論是三顧茅廬還是舌戰群儒都是精彩萬分。後期的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再到最後的五丈原,看的都是非常揪心。

相信有很多朋友也是和我一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