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被腰斬那一刻他後悔了嗎?

有李戲說


我是路遙知,有幸回答。

李斯不會後悔,踩著呂不韋上位,害怕重蹈呂不韋覆轍,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名利。一步步從小民奮鬥到大秦帝國丞相這個位置,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卻最後仍然身死族滅,何嘗不是求仁得仁呢?

少時就追逐功名

李斯是楚國人,年輕的時候曾當過小吏,有一次看到廁所裡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害怕地逃跑。後來李斯又看到糧倉中的老鼠,看到這裡的老鼠吃的是美味的糧食,也不用擔心人或狗驚擾。李斯從老鼠身上明白了一個道理,一個人能不能有出息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於是就向荀子去學習帝王術,學成之後就去秦國求功名,投到了呂不韋門下,更通過呂不韋進一步獲得了秦始皇的賞識,被拜為客卿。

諫逐客令是為了保自己的功名

李斯聞名於世的《諫逐客令》也是為了保自己的功名。當時韓國人鄭國以修築渠道為名,來到秦國做間諜,不久被發覺。秦國的王族和大臣們都對秦王說:“從各諸侯國來奉事秦王的人大都是為他們的國君遊說,來離間秦國。請求大王把客卿一概驅逐。”

李斯也在計劃好的要驅逐的客卿之列,於是李斯就上書《諫逐客令》把秦國曆來的客卿們的貢獻大書特書,最後秦始皇回心轉意,恢復了他的官職。

配合趙高還是為了自己的功名

呂不韋被秦始皇剿滅後,李斯一步步坐到了呂不韋的位置。在這位前任丞相倒臺的過程中,李斯有沒有出賣他,我們不得而知,但肯定在秦始皇清算這位前朝老臣時出了不少力。

秦始皇病死後,到了他抉擇的時候了,趙高說了那麼多點都沒有說動他,唯一說動他的是扶蘇倚重蒙恬,威望等等他都不如蒙恬,繼位後必定以蒙恬為相。而一旦蒙恬為相,李斯必定會被清算,重蹈呂不韋覆轍,李斯後世子孫必然被牽連。如果立胡亥為帝,則可以安享榮華富貴。這種情況對李斯來說是非生即死的抉擇,他根本沒得選,又何來後悔?

不願拋棄功名而死

到了秦二世時,趙高已經基本在精神上控制了胡亥,這時李斯本該功成身退,決然拋棄功名,退出政治旋渦。他不退,還要進,還要去和趙高爭。李斯本意是為秦國,可當時他配合立胡亥害死扶蘇蒙恬時又把秦國放在哪裡?後來就良心發現了嗎?

在秦二世眼裡,一個是事事奉承的中車府令,一個是已位極人臣的丞相,丞相要再進一步豈不是要當王、當皇帝?何況還是左丞相、右丞相、大將軍一起進諫,這簡直是要奪權啊,昏庸的秦二世把這三位一起下獄也是理所當然了。進諫的具體內容我就不細說了,不然太囉嗦。

結語

結局是右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自殺身亡,李斯還抱有幻想,不願自殺,最終和次子一起被腰斬於市,夷三族。從年少時為功名由楚國入秦國,為功名阿諛奉承上位,到最後還是為功名而死,他拋不下功名而死,我想他重來一次還是不會後悔。


我是路遙知,原創不易,如果覺得有幫助歡迎轉發評論關注,謝謝!


路遙知


李斯為秦貢獻良多,聰明人。


李斯很聰明,作為秦相為秦貢獻良多。面臨趙高如此危險的政治投資,他還是幹了,應該是有一定的思想準備。至死不悔應該是大人物的特性,我想他不一定會後悔。所以後不後悔,還只有問他才知道!


淡忘憶


李斯那個悔啊,腸子都悔青了。

被斬之前和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倶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意思是我想和你再一次一起帶著獵犬去上蔡東門捕獵兔子,還能實現嗎?

這句話裡是對以前那種平淡的生活深深的眷戀。要是著這個時候,有個神仙突然出現在李斯面前,給他一個機會,讓他回到趙高拉攏他矯詔之前,他一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回去改變歷史。

李斯輕敵

李斯說到底還是對權利太眷戀了,這份對權利的眷戀趙高看的很清楚。所以趙高敢拉著李斯去矯詔。而李斯則小看了趙高,他打心底是瞧不起趙高的,在他的眼裡,趙高一個太監,只能做做服侍皇帝生活的事情,哪懂什麼政治。他當時一定是認為,只要把胡亥附上皇位,那他一定會是第一功臣,可以權傾天下。

他忽略了一件事,趙高從始皇帝死後,立刻就想到矯詔,並且把所有的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條。殺扶蘇,抓蒙恬,囚蒙毅,秘不發喪,屍體臭了拿鹹魚來蓋住味道一直回到咸陽。所有的事情做的滴水不漏,趙高看清楚始皇帝的威信有多高,這一切都在始皇帝的餘威下完成。可以說趙高的形勢的分析還是準確的。

這樣一個太監,有巨大的野心,有執行野心的膽量,這一點連李斯自己都不如,李斯卻沒看見。所以說李斯輕敵了。


另外,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胡亥很信任趙高,趙高也很瞭解胡亥,憑他對胡亥的瞭解,他一定可以知道只要胡亥登基做了皇帝,他就可以真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當然,要除掉李斯這個同謀者。畢竟李斯是丞相,多年來在朝中還是有很多門生故吏,是有一定勢力的,趙高也會怕李斯把這事抖出來把自己幹掉。於是,趙高就給李斯下了套,每次在胡亥玩的最開心的時候,讓李斯進來求見,幾次下來讓胡亥很不爽。最後等胡亥真的很討厭李斯以後,找了個機會把李斯除掉了。

可以說,從趙高慫恿胡亥矯詔登基以後,李斯就一直處在趙高的鼓掌當中,李斯在臨死前,應該也是有所醒悟,才會說出想和兒子打獵的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