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麼聰明的人,為何會被奸臣趙高滅族?

史學達人


李斯是個合格的丞相,輔佐嬴政治理天下,取消分封建立郡縣制,對後世影響深遠,又參與了統一度量衡,車同軌,統一文字等影響深遠的大事好事,但他受趙高蠱惑,讓秦二世胡亥登上皇位後,一切就不同了。

胡亥昏庸無能,好聽讒言,喜玩樂,李斯一個忠臣良將天天彙報軍國大事,哪有趙高天天阿諛奉承討人喜歡,很快就被冷落。

趙高獲得皇帝寵信後,一直對丞相高位覬覦不已,多次暗中製造詭計陷害,致使李斯和皇帝關係惡化,又加上趙高不斷在一旁煽風點火說李斯壞話,一心堂堂正正的李斯哪裡是對手,很快就被因事逮捕入獄。

趙高對其嚴刑逼供,李斯熬不住只得承認謀反,坐實了自己的罪證,被車裂而死,族人也被全滅。






繁華已逝


波光詭譎的政治沙場,能讓你平安著地的,從來不是聰明。茫茫史海,那些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例子,舉不勝舉。

李斯的結局,一方面是他將個人眼前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的咎由自取,在偽詔上簽字那一刻,這個以老鼠為啟蒙的開國重臣,並沒有去思考一個幼稚糊塗的皇位繼承者,會給整個王朝帶來怎樣的影響,也沒有去權衡自己未來的命運和一個陰險狡詐的趙高捆綁在一起,會不會還不如安心伺候一個不賞識自己的主子(扶蘇),他只想到了這種方式可以保住自己來之不易的宰相高位。說白了,聰明有餘,格局不夠。

另一方面,李斯被趙高所殺,和項羽被劉邦所敗一樣,都是貴族精英面對流氓無賴的淪陷,作為法家學派的高材生,李斯和所有學有所成的精英一樣,多少有點底線,有點追求,而碰上了毫無底線,為了自身利益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趙高,結局早已註定。

而可以指鹿為馬變戲法的趙高也失算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早知被子嬰殺掉的結局,安心輔佐扶蘇多好!


韓S魅影


朋友們別搶,這個問題我來答:

李斯聰明?真是這樣,就不致於被趙高玩弄於股掌中。

唯一能肯定的是他的才學,眼光與抱負。年輕的李斯看見老鼠吃東西,有感而發道:

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件小事,讓他明白一個道理,一個人不管你多有能耐,決定你成就大小的是平臺;起點高眼光遠,才能有一番建樹,實現心中理想;猶如老鼠一樣,身在骯髒地就只能吃些殘羹剩菜也,而在富粟倉庫中,則是白米白麵,撐的肚皮鼓脹!明白人人都是平等的,需要的只是機遇和勇於把握機會的勇氣。也就說,年輕的李斯就把人生方向制定明確,有清晰的目標。



戰國末年的各諸候王國,國力日漸衰弱;師從於荀子的李斯,學的一身的濟世安邦,輔國興民的經緯之才。審時度勢,決定西進秦國,展示一身才學,實施一腔抱負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願望。

剛到秦國的李斯,正如大部分故事樣,也是經歷了種種磨難歷煉才得到贏政的信任與重用。

王公與大臣們的排外,鄙夷的眼光,言語的羞辱等,並沒讓他知難而退,反而是逆水行舟,靠著滿腹才學,曉之以理,大之以道,娓媚而談的說服秦王。正是這樣,才一步步官至宰相,位極人臣。



如果光說不做,那是紙上談兵!在統一六國上獻謀劃策,統一了度量衡,統一了文字,統一了貨幣,廢除了分封,實現了郡縣制。這些都是李斯為後世的貢獻。也證明了在那個年代,李斯超前的思想,獨到的眼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實施了焚書,這給他的卓越政績上無疑是抹黑的一筆。

如單從為國家做的貢獻上來說,李斯幾乎是個完人,功蓋千秋,名垂青史!

可恰巧始皇駕崩後,又做了件被後世戳脊粱骨的事。這就是立偽詔,而這一行為,也無疑給他光輝的一面大打折扣,令人詬病。

開篇說到,李斯聰明在於才學,單論處世玩心計的話,趙高勝他千百倍。

正因他被趙高慫甬,兩人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篡改詔書,假傳聖旨,立胡亥為帝,逼死公子扶蘇與大將軍蒙恬。

而李斯為其利用,也旨是私心作崇,捨不得榮華富貴,被趙高看出心思。於是做下了這大逆不道的事。



如果說,趙高是真小人,李斯定是偽君子。而世人往往反感這種人。小人固然可氣可恨,但起碼活的真實。而偽君子,往往沒有自我,不講原則,左右搖擺,這讓人更加厭惡。恰恰李斯就是此類人。最後死,也是死在自己沒有原則,瞻前顧後上。

當年趙高巧言令色,說服李斯共立胡亥。趙高自不必說,目地明確,就是想左右朝廷,位極人臣。做一個佞臣,奸臣,只要有權力就行,想盡辦法,不擇手段。

李斯呢,又想保富貴,又想做忠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之人。孰不知,自從立偽詔那天開始,就己經是小人,而且回不了頭。從此一路被趙高牽著鼻子。

做為趙高來說,滿朝文武中,對他構成最大威脅的畢竟還是丞相李斯。心想著,如能和我同心同德,和平相處,那到也相安無事。畢竟兩人都做了見不得人的事。相互隱瞞,互相掩蓋,都能長保榮華富貴與權勢。

可恰巧李斯不這樣,既盼著榮華,又想著和趙高撇清關係。時不時的又要非議他的過錯。而這樣做,無非就是激起趙高的敵意。

於是乎,趙高暗下決心,除之後快。免得朝夕亂嚼舍根,危及自身安全。

精心佈局,巧妙設計,一步步的李斯走入了他的陷阱。而這一切,李斯竟渾然不知,心思筒單到如此地步。趙高超凡的演技,精妙的構思讓胡亥厭惡起來李斯。進而趙高又讒言李斯及兒子李由種種的不當之處。

惹的本就是非不分的胡亥,大為光火,詔令一下,命趙高查辦。

而死到臨到的李斯,卻還以為憑著自己的功勞,一番好的口才,定能上書皇上,免其死罪。絲毫沒想過這一切都是趙高的安排。到死的那天,都不明白怎麼死的。

結語:李斯的死,完全是玩火自梵,懸崖上走鋼絲。昧良心的事一旦做了,就像晚上走夜路,心裡是有鬼的,再也別洗乾淨。見不得光的事,也總有一天會公諸於世。本以他的功勞政績,要不是私心加身,保個功成身退也是情理之中。既便不能,最少保的個一世英名。哪知國家重臣,卻被一個宦官玩的團團轉,也真是笑料!


銘豪談史


首先明確一下,李斯的權力來自於皇帝。他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面對帝國其他人,他是權傾天下的宰相,幾乎無所不能!但在皇帝面前,他放佛螻蟻,隨時能丟官丟命!這就是中國古代集權制度的特點!

趙高,是內侍,皇帝身邊的人,官位不高,但有一個很大的優勢,能夠接近皇帝,所謂相府丫鬟七品官,這種裙帶關係,在官場上的威力,著實不小!由於經常以皇帝的名義宣讀聖旨,還要給外臣傳遞皇帝的話,所以在為人看來,趙高的話,基本上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現在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又是按趙高的意思扶持的,自然對趙高言聽計從,趙高借皇權殺李斯,形式上也是名正言順!

所以,政治這種事情,真的是走鋼絲繩,稍有不慎,毀於無形,比打仗都危險!




秦關殘月


秦帝國興也驟,亡也促,短短几十年,從一統環宇,到喪失天下,其興亡成敗與丞相李斯有著莫大的干係,說“成也李斯,敗也李斯”,大概一點也不為過。

李斯的一生是一個追逐權勢、機關算盡的政治家的典型生命歷程。他是楚國上蔡人,年輕時是一個在鄉間管理文書的小吏,後來師從荀卿學帝王之術,學成後便遠赴秦國,先投奔權勢正隆的丞相呂不韋門下,之後由長史而廷尉,而丞相,位極人臣,但在與宦官趙高的鬥爭中慘遭敗北,於公元前208年七月,受盡五種酷刑摧殘後,被腰斬咸陽,誅滅三族。李斯其人有四個鮮明的特徵:

一是絕頂聰明,思維獨特。

司馬遷的《李斯列傳》開頭便講述了一個李斯與老鼠的故事:他看到,公廁裡的老鼠食物骯髒,人畜一來便驚恐萬狀,而糧倉裡的老鼠則飲食起居條件優渥,且沒有人畜之驚,他竟然由此而發現了一個重要的人生定律:“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大概只有因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才能比媲。

二是利慾薰心。

他在辭師遠行時說:“故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所以他要棄卑賤而就權勢,避窮困而尋富貴,他以後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在遵循這條宗旨。

三是妒賢疾能,這兩點從他殺害韓非一事可窺一斑。

李韓同為荀卿門下,老同學也,而韓非出身貴族,學問高深,所以“斯自以為不如非”。

贏政讀過韓非所著《孤憤》和《五蠹》之後,感慨地說:“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後來韓非來到秦國,李斯唯恐韓非受到重用,便進讒言叫贏政殺掉他以絕後患,其所持的根據是:“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李斯身為客卿,竟說出這種不怕引火燒身的話,與他在《諫逐客書》中的立言自相牴牾,大相徑庭。

贏政開始以為有理,便命令殺掉韓非,李斯立刻給韓非送去毒藥,逼他自盡,韓非請求面見贏政,李斯不允。

贏政轉念一想,此舉甚為不妥,“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一代英才如贏政也被李斯耍了一把。

四是貪生怕死。

在胡亥下令將左右丞相李斯、馮去疾和將軍馮劫逮捕下獄時,馮去疾和馮劫說:“將相不辱”,拔劍自刎,即使千百年後,平庸如我輩讀史至此也感受到一股浩然之氣。

而李斯則俯首就縛,還指望憑自己的雄辯之才,“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悟而赦之”。司馬遷在此連用兩個“幸”字,褒貶之意自明。

但李斯這次算是碰上了剋星,趙高叫手下裝扮成御史、謁者、侍中等,反覆審訊,李斯一為自己辯解,就遭到一頓毒打,到胡亥真地派人來時,皮開肉綻的李斯已經嚇破了膽,老老實實地畫押承認趙高羅織的各種罪名。

胡亥看過李斯的供辭後,感慨地說:“要不是有趙高,我差點被李斯出賣。”

李斯也為秦始皇幹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還在呂不韋門下時,找機會面見贏政,獻了一條“錦囊妙計”。

偷偷派遣謀士刺客,攜帶大批金玉之物,遊說諸侯名士,能夠用財物賄賂者,不惜重金收買,忠心事主、拒不受賄者,叫刺客殺掉。

此計為秦滅六國從內部掃清了障礙,李斯自己也官拜長史。

雖說“兵以勝為功”,不必迂腐得像宋襄公那樣“不鼓不成列”“不擒二毛”,充什麼“仁義之師”,但李斯此計確實下作,可見其人絕非善類。

第二件,上《諫逐客書》。

逐客之時,李斯也被罷官,名在被逐之列,但他偏能翻雲覆雨,化險為夷,一篇上書,引經據典,洋洋灑灑,侃得贏政撤回逐客令,自己也官復原職,重被啟用,甚至加官進爵,升為廷尉。

《諫逐客書》義正辭嚴,確屬雄文,但對比一下他殺韓非時的言行,便不難窺見其下掩覆的小人之心。

第三件,焚書之議。

這是他獻的又一條“愚百姓”的“妙計”。事情的起因是,贏政並天下、尊皇帝后,心情愉快,於是置酒咸陽宮,大宴群臣,博士僕射周青臣等人歌功頌德,大拍馬屁,淳于越在一旁實在看不下去,於是發言說:應該分封子弟功臣,否則強幹弱枝,萬一有人造反,難以相救,“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現在這些人當面阿諛奉承,只能使陛下錯上加錯,所以這些人不是忠臣。

贏政命令對此進行研究。

“廢封建,建郡縣”是當時李斯力排眾議所倡言,現在見到有人反對當然怒不可遏,於是立即上書痛斥,他在今古關係上大作一番文章後,忽然筆鋒一轉,提出焚盡除“醫藥卜筮種樹”之外的天下之書,今後有人即使偶然提到《詩》《書》,也要殺掉棄世,如果以古非今,處以族刑。

李斯這一堵塞言路、破壞文化的創舉,只是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並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所謂“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李斯應該分擔一部分秦始皇揹負的千古罵名。

李斯在胡亥朝也幹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參與沙邱政變。

贏政一死,作為丞相,李斯的作用舉足輕重。當趙高代表胡亥來與李斯商議時,李斯根本沒有把趙高放在眼裡,斥責說:“安得亡國之言?”

但趙高一連五問:“丞相您自己掂量一下,才能比得上蒙恬嗎?功勞比得上蒙恬嗎?深謀遠慮比得上蒙恬嗎?不被天下人仇恨比得上蒙恬嗎?和扶蘇交情篤厚、深受信任比得上蒙恬嗎?”

嚇得李斯一身冷汗,之後趙高一番威逼利誘,李斯乖乖入彀,開始積極策劃和參與他早已明知將會導致“亡國”惡果的政變行動。趙高正是抓住了李斯的致命弱點,成了李斯克星,在二人的爭鬥中,李斯屢戰屢敗,以至一敗塗地,身首異處。

第二件,建議胡亥“獨斷督責”。

胡亥即位後,為鞏固地位,採納趙高的計謀,殘殺了二十幾個兄弟姐妹和大批贏政朝的功臣勳將。“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所以李斯身受胡亥的屠戮之害,但“李斯恐懼,重爵祿,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他再次劍走偏鋒,不是規勸胡亥,而是助紂為孽。胡亥大悅,照章辦理,於是“刑者相伴與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殺人眾者為忠臣”,胡亥喜滋滋地說:“若此則可謂能督責矣”。

平心而論,當皇帝之前,胡亥只是一個貪享富貴但並無大惡的紈絝子弟,當上皇帝后也並非天良喪盡,正是由於趙高、李斯一夥人的慫恿放縱、推波助瀾,才使胡亥肆無忌憚,暴虐天下。僅此一條,李斯也罪莫大焉。

第三件,負隅一抗的兩次上書。

當趙高決定除掉李斯,誣陷李由勾結叛軍時,李斯預感到大難臨頭,已經躲無可躲,只好上書胡亥,指斥趙高陰謀弒君篡權,見到胡亥根本不予理睬,又聯合馮去疾、馮劫再次上書,結果招致殺身之禍。司馬遷評論說:“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

李斯死時已經七十三歲,他對同赴死難的兒子李由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還哪能辦得到啊!”《史記李斯列傳》)

此時悔恨,豈非太晚!


歷史小龍蝦


李斯是秦朝丞相,也是一名文學家和書法家。李斯在當時推行了很多政策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例如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他的基本主張奠定了此後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格局。李斯本有機會名留青史,但他卻選擇和趙高聯手篡改秦始皇的遺詔,扶持秦二世繼位。關鍵是李斯此後還被趙高所猜忌,導致李斯父子被斬於咸陽。為什麼作為千古名相的李斯,會栽在趙高的手上呢?

  李斯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兩朝丞相,在大秦王朝的盛衰變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李斯單獨列傳,並對其一生作出了一分為二的公正評價。

  司馬公認為,李斯的功勞是輔佐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大業。

  司馬公同時指出,李斯的過錯是天下一統之後雖身居高位卻不致力於政治清明,不幫皇帝彌補過失,而是阿諛奉承,隨意附合,推行酷刑峻法,甚至為了保護自己而夥同趙高矯詔廢立。

  等到全國各地群起反叛,李斯這才想直言勸諫,不但為時已晚,而且招來了殺身之禍,反受五刑而死,這不是太愚蠢了嗎?

  人們都以為李斯忠心耿耿,但我太史公卻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

  李斯本是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生於公元前284年,年輕時曾師從荀子學習帝王之術。

  學業完成後,他看到秦國在各諸侯國中發展勢頭最盛,便西去秦國謀職。

  那時是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前後,他投靠到時任丞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了舍人。

  呂不韋很賞識他,便將其介紹到朝廷做了一名郎官,開始有機會接觸君王。

  秦王嬴政也很器重他,不久就任命他為長史,後來又任命他任客卿。

  在秦國一次驅逐客卿的動議中,李斯向秦王嬴政呈交了著名的《諫逐客書》。

  此文立意高深,緊緊圍繞統一天下的宏偉目標,正反論證,利害並陳,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

  秦王嬴政閱後收回逐客成命,不但恢復了李斯原職,還提拔他做了廷尉。

  之後的二十多年,秦王嬴政東征西討,終於平定了六國,統一了天下。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比三皇五帝都厲害,諸侯王就更不在話下了。

  所以,他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尊稱叫“皇帝”,而且是第一任皇帝,即“始皇帝”。

  秦始皇任命李斯為丞相。

  李斯又獻言發起了焚書運動,並拆平了各國郡縣城牆,銷燬了各地武器,以防止發生思想、政治和軍事上的動亂。

  李斯還力主實行郡縣制,使秦國沒有一寸土地被分封出去,也沒有皇帝的兒子、兄弟為王,更沒有軍將大臣被封為諸侯,以消除發生內戰的隱患。

  這期間,李斯的功多於過,也大於過。

  客觀規律是不可違背的,凡事都有其正反兩個方面的作用和後果。

  一心想長生不老的秦始皇,反倒是壽夭短命,只有49歲就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焚書、拆城、酷法、嚴刑,都沒有阻斷人們的反抗和復國運動。

  單純的郡縣制,使朝廷上下內外沒有了掣肘牽制力量,也使秦始皇失去了最可靠的保護。

  所以淳于越博士曾斷言:“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

  果然,在秦始皇駕崩之後,就出現了趙高、胡亥、李斯合謀矯詔的“沙丘政變”。

  對於大秦帝國來說,李斯最大的過錯就是容忍並參與了矯詔政變。

  等到秦二世胡亥荒廢朝政窮奢極欲之時,等到趙高專權擅政一手遮天之時,他再想做什麼都已經來不及了。

  即便如此,趙高也還是沒有放過他和他的家族。公元前208年,秦二世繼位不到兩年,李斯76歲仍不得善終,被趙高設計判了“五刑”,滅三族。






大愛中國書畫


李斯被斬是趙高蓄謀已久的事情,要知道那時候的李斯已經七老八十,這麼大的年齡,可以說已經出現老眼昏花,腦袋不清的情況了。

很可笑的是,李斯並不知道要陷害自己的人是趙高,他是被趙高抓到監獄的時候,才知道原來真正的小人是趙高。

可是,這時候李斯知道了這件事,已經沒有用了,因為他找不到可以救自己的人了。

那時候的秦二世,已經不上朝多日了。

朝中有什麼大事,都是趙高每天去和秦二世彙報。趙高在彙報的時候,肯定是要說李斯的壞話的了。

事實上趙高在害李斯之前,他已經把哪些不忠於自己的人給排擠掉了。只有這樣趙高才能把李斯這個宰相給殺掉。

不得不說趙高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僅僅用了兩個招數,就騙取了秦二世對自己的信任,對李斯的厭惡。

我們看看趙高是如何把李斯給害掉的。

第一步:讓秦二世討厭李斯。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樣呢?

不是秦二世不上朝了嘛,所有的事情都是趙高給秦二世彙報嘛。在這種情況下,趙高就告訴李斯,秦二世好久不來上朝了,你作為宰相的應該去勸勸皇帝呀。

李斯一聽覺得趙高說的很有道理,但是,他說我見不到皇帝呀。

趙高說這個沒問題,我可以告訴你,等皇帝有時間了,我就來通知你,讓你去面見他。

李斯對於趙高還是有感激之情的。

他萬萬沒有想到趙高這是在陷害自己,原來每到秦二世和美女玩的最嗨的時候,趙高就去找到李斯,然後告訴他二世現在有空,你可以去見他了。

李斯很高興,他就去見秦二世了。秦二世正玩著呢,一聽李斯來了,就很不情願的見了李斯,並且沒有讓他說任何話,就把李斯給打發走了。

之後,趙高又這樣做了幾次,李斯接二連三上當。

秦二世對李斯的不滿達到了極點,他破口大罵,我有時間的時候,你李斯不來,我玩的正高興的時候,你偏偏來了,你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從此,秦二世對李斯的印象不好了,他甚至連提都不想提李斯的名字。

趙高開始對李斯下手了。

第二步:趙高說李斯謀反,李斯竟然承認了。

秦二世二年,爆發了陳勝吳廣的起義,這時候趙高說李斯的兒子李由聯合叛軍想要謀反,秦二世一開始不相信,但是,還是把李斯給抓了起來。

李斯是宰相,秦二世肯定要命令審查小組來審查李斯,看看他是不是真的謀反了。

可是,還沒等秦二世派人來,趙高已經派了自己的心腹,假裝是秦二世派來的調查組,來調查這件事。

李斯以為他們是皇帝派來的人,就把實情給說了一遍,可是,令李斯想不到的是,只要他說自己沒有謀反,這些人就對他動刑。

趙高總共派了三波人過來,李斯被打怕了。到了秦二世真的派人來審李斯的時候,李斯只好說自己謀反了。

既然李斯自己承認了,當然就是殺頭的大罪了。這時候朝中所有的人,都是趙高的了,當然就沒有人給李斯求情了。


漢史趣聞


其實,李斯之所以有如此下場,也是無奈之舉,或者說是因由天註定,在李斯飛黃騰達,奮鬥至位高權重的歷程中早已經種下瞭如此結局種子。

一,李斯參與了偽造詔書。是楚國上蔡人。少年時師從荀卿學習帝王之術。學成後,觀楚王不能成大事,其他幾國也是弱者,李斯便西進追隨秦王,遊說秦王兼併諸侯,統一天下。秦王聽從李斯的計策,拜李斯為客卿。秦統一天下後,尊為始皇帝,李斯任丞相。

秦始皇三十七年,出巡會稽、東海、琅琊,李斯和宦官中車府令趙高隨從出巡,始皇眾兒子只有少子胡亥一人隨同。秦始皇走到沙丘時,病危,命趙高寫詔書給在邊境監軍的長子扶蘇,將兵權交給大將蒙恬,即歸咸陽準備喪事。詔書未發,秦始皇駕崩。此事只有趙高、李斯和胡亥知道。趙高對李斯說,如果給扶蘇發詔書,他定上位為皇帝。扶蘇平日與蒙恬最密切,上位後一定會讓蒙恬當丞相,李斯你只好迴歸故里頤養天年。我是胡亥的老師,信得過,如果我們立胡亥為皇帝,將來你便得榮華富貴。何去何從,你可要想清楚了。李斯仰天長嘆,屈從趙高。於是共同偽造了一份詔書,命長子扶蘇自盡,立少子胡亥為太子。


回到咸陽後,為秦始皇發喪。太子胡亥登基做了二世皇帝。趙高當了郎中令。廢長立幼,滿朝文武皆有疑惑。趙高與胡亥密商,盡殺先皇舊臣,誅殺先皇子12人,公主10人,連坐者無數。腥風血雨,無人敢言。群臣人人自危。同時又加緊建造阿房宮,修道路,賦稅徭役日益加重,百姓怨聲載道。於是有陳勝吳廣揭杆起義。

二,李斯不和事宜地數次進諫。李斯數次請諫,二世皇帝不許,且責備李斯,說你李斯的兒子在三川當守備,吳廣的起義軍曾到此,未能剿滅,你居然還能居三公的高位。李斯聽了十分恐懼,擔心丟了爵祿,於是又屈服二世的淫威,違心寫了頌揚二世的奏書。書中說,作為賢主,是能夠全面行使督責之術的。這樣,臣不敢不竭盡全力追隨其主。因此,主子獨制於天下,而不受任何制約。凡賢主者,定能廢除其厭惡的東西,立己喜歡的事情。二世看了十分高興,繼續施行嚴苛的法令,增加百姓的賦稅。而形成“刑者相半於道。而死人日成積於市。殺人眾者為忠臣。”

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私藏的《詩》、《書》等,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第二年,兩個術士侯生和盧生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審理下來,犯禁者達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此即為“坑儒”。兩事件合稱“焚書坑儒”。




三,李斯自以為是的自保卻害了自己。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後,李斯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參與了趙高偽造遺詔,立少子胡亥為帝,趙高篡權後,為了掩蓋事實真相,誣陷李斯“謀反”,將其腰斬於市,並夷滅三族。嗚呼,多行不義必自斃!李斯數次委曲求全,屈從淫威,求得自保。但最後並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趙高設計了圈套讓李斯鑽,選了二世正在尋歡作樂的時機,安排李斯進諫。連續幾次,惹惱了二世。趙高趁機進讒言,誣告李斯謀反。最後李斯被腰斬於市,滅三族。


唐公子說史


眾所周知,李斯乃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宰輔之臣。在他的輔佐下,秦始皇不僅成功統一了六國,而且還進一步制定並完善了秦朝的法制。也正是在他的極力主張之下,秦朝廢除了延續千年的分封制度,實施了郡縣制,統一了貨幣、車軌、文字、度量衡等,有效推進了華夏大一統政治格局的形成。

當然,李斯在政治生涯當中也存在著很多汙點。他不但設計陷害了自己的同門韓非,而且在秦始皇駕崩之後,連同趙高一起篡改遺詔,害死了扶蘇和蒙恬,為秦王朝的覆滅埋下了禍根。然而倘若他沒有在後來被趙高害死,或許秦朝也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按說,以李斯的才學手段,以及多年在政治官場當中的磨練打拼,斷不應該被一個宦官輕易加害致死。然而歷史事實卻就是那樣,儘管李斯當時權勢熏天,卻仍然就被趙高誣陷謀反,而被腰斬於市,夷滅了三族。那麼,到底是何原因讓這樣一個厲害人物,如此輕易的就被害死了呢?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出在他自己身上。

趙高作為一個奴隸出身的宦官,無兒無女無家族,他所考慮的就只是他自己這輩子的榮華富貴和權力。而李斯要考慮的則是自己的兒孫和家族。所以,趙高在做事情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太多的顧慮,而李斯則會瞻前顧後。這二人之所以能夠在秦始皇遺詔問題上達成一致,並非代表他們是一類人,而只是當時擁有共同的利益罷了。

然而當扶蘇、蒙恬這些第三方勢力消亡之後呢,趙高便與李斯再次回到了對立當中。李斯作為掌握朝廷權勢的丞相,其必然會成為想要上位掌權的趙高的眼中釘。而趙高則利用自己與秦二世胡亥的親近優勢,一步步的將李斯推向了胡亥的對立面。

要知道,胡亥並沒有秦始皇那樣的胸襟,他只是個平庸的二代目。所以,李斯的那些政治主張能夠得到秦始皇的認可和大力支持,到了胡亥那裡卻很容易被認為是挑戰君權。而秦朝又是個特別強調君主集權的國家,而且這種政治生態還是李斯親手營造的。所以在政治方面,李斯即便明知道胡亥的想法可能受到了趙高的誘導,仍然會選擇執行。

然而,卻也正是這種妥協,讓他自己一步一步的喪失了底線,而逐漸被趙高拿到了把柄。當趙高用他的把柄去要挾他,並逼他承認自己謀反的時候,他居然再次妥協,承認了此事。李斯作為秦法的制定者,不可能不知道謀反會被處以何罪。但他更清楚,即便是不承認謀反,也已經無濟於事了。

曾幾何時,他與秦始皇君臣一體,即便韓非再有才,也落得了被捨棄的下場。而秦始皇駕崩之後,他心裡明白,趙高與秦二世君臣一體了,所以他就算再怎麼抗爭,也都無濟於事了。誰讓秦朝就是那樣一個強調君主絕對權威的國家呢!只可惜這樣一個才華滿腹的良相,居然就因為一步踏錯,選了一個不恰當的君主,上了一條不歸的賊船,而讓自己步入了萬丈深淵。

文史箴言


禾子大人說歷史


趙高本是貴族出身,精通律法,書法,各國語言。而且辦事幹淨利落,深得始皇帝信任。與李斯不同,他眼睜睜看著親人一個個被殺,自己被閹割。秦國,奪取了他的一切,所以他更擅長隱忍不發,也更陰暗厚黑。李斯輸給他,也不算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