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換成趙雲坐鎮荊州,能否保證萬無一失?

原度拾趣


在古代王朝中,能夠獨領一方的大將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條件,一,絕對的忠心,二,智勇雙全,三,大局觀強。趙雲完全具備以上條件。至於說,趙雲坐鎮荊州能否完無一失,不能說有十足的把握,畢竟,戰爭是一個很危險的事,兵兇戰危誰也不敢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至少應該不會有走麥城的窘境吧。



先說,趙雲的忠誠,在劉備的武將中,除了關張,不會有人比趙雲更忠心了。劉備兵敗當陽時,丟下妻兒一路南逃,唯有趙雲逆流而上,孤身一人,去尋找甘夫人和劉殫。沒有人命令他這樣做,完全是憑著一份忠誠的信念使然。要知道,當時追擊劉備的是曹操騎兵蟲精銳中的精銳啊,史書中的記載只是廖廖幾句,但其中的兇險可想而知。這也是趙雲一直被劉備放在身邊的原因。所以,趙雲坐鎮荊州,劉備單從忠誠上講,是完全放心的。

再說趙雲的智勇。趙雲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有一個沉著冷靜的頭腦。定軍山一戰,趙雲和黃忠相約去截曹軍的糧草,時辰到了,黃忠還未到,趙雲判斷他們一定遇險,果斷前去營救。趙雲殺進曹軍包圍圈救出一部分蜀軍人員後,發現仍有蜀軍將領被圍,立即返身殺入重圍,一番撕殺,直至蜀軍人員全部脫險。劉備曾說,子龍一身是膽。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由於,馬謖失了街亭,到致北伐失利,各路人馬都有損失,唯有趙雲一路全身而退,損失最小。

其三,趙雲的大局觀很強。荊州丟失後,劉備急於為關羽報仇,找回面子,發動了討伐東吳的戰爭。趙雲力諫劉備,直言不對。趙雲說,蜀漢的敵人不是東吳,而曹魏。

關羽失荊州的原因,一是不該發動對曹操的戰鬥。二是糜芳和傳士仁的叛變。三是戰事變化後的大意。四是沒有和劉備的呼應。

這一切錯誤,趙雲都不會犯。首先,趙雲不會未經請示,就倉促發動戰事,即便,形勢有利己方,趙雲事先也會請示劉備。

其次,趙雲不會主動交惡孫權,趙雲非常清楚孫劉聯盟的重要性,這一點,從他力諫劉備不能討伐東吳一事上就能看出來。雖然,孫權是一個機會主義者,對劉備所佔荊州之地一直耿耿於懷,但是調起事端總要有個由頭吧,趙雲不會給孫權這個藉口的。

其三,趙雲善待士卒。第一次北伐失利,獨趙雲一路全身而退,諸葛亮獎勵趙雲的財物,趙雲不要,全部分給部下。有此一心,糜芳和傳士仁就不會叛變。糜芳是國舅,傳是劉備的同鄉,如果沒有關羽的咄咄逼人和威脅,他們是不會走投降這條路的。



關羽俱有的優勢,趙雲也有,關羽沒有的,趙雲還有。所以,孫權雖然對荊州是志在畢得,但在趙雲滴水不漏的防守下,應無機可乘。荊州的局勢,在趙雲手中應該是大形勢無虞,小磨擦會不斷。


一葉小舟168521774


關羽、還是張飛、趙雲?蜀漢荊州留守將領選誰為佳,這是一個曾被反覆討論過多次,也產生過很多爭議的問題。對這件事,答者本人支持趙雲。

可以非常肯定地說,如果荊州交由趙雲鎮守,會比關羽合適得多,能確保荊州萬無一失。

我是竹史鐵驪,一個專注於歷史領域的頭條作者。原創歷史文章,謝謝您的關注。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分析,趙雲能穩健坐鎮荊州的數項優勢

第一,趙雲本身長期參與管理荊州事務。

赤壁之戰結束於208年,211年,劉備以張松法正為內應,攜龐統魏延黃忠劉封攻略西川,攻打劉璋又耗時三年。214年攻打雒城時龐統戰死,諸葛亮與趙雲才奉命入川支援,在此前五年時間內,趙雲領桂陽太守,任留營司馬之職,常駐公安,協助諸葛亮,一文一武搭檔,打理荊州地區各項事務,兩人配合良好。

留營司馬一官,為劉備所創,趙雲首任。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教授周思源,在品評趙雲時曾經說到:留營司馬,相當於首都衛戍司令部司令兼公安局長。既負責大本營的防禦工作,同時又負責治安工作。

同時,劉備“特任其(趙雲)掌內事”。包括管理劉備妻子孫尚香可能帶來的各種麻煩。

先主入益州,雲領留營司馬。此時先主孫夫人以權妹驕豪,多將吳吏兵,縱橫不法。先主以雲嚴重,必能整齊,特任掌內事。權聞備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內欲將後主還吳,雲與張飛勒兵截江,乃得後主還。

孫尚香身份特殊、地位高,脾氣大、手下有女兵,實在是整個荊州內部最令人頭疼的第一號人物。在劉備離開的六年,趙雲始終能令荊州各自相安無事,在孫尚香事件發生後,及時準確處理,其事務管理,細節能力可見一斑。

三國戰將勇首推趙子龍,但顯然趙雲不止是一位沙場勇者。在裴松之引注的《三國雲別傳》中,趙雲是頗有政治才能的人;在巴蜀民間傳說裡,趙雲也是能文能武,可以出將入相的人才。事實上,參觀武侯祠時,你會奇怪地發現,趙子龍的塑像是以文臣形象出現的。

第二,關張粗放,趙雲精細。

劉備最信重者,首推關張,但無論關羽,還是張飛,都有性格粗放容易疏漏的一面,絕非鎮守一域平安的方面大才。這已經為過往事例一再證實。

早在張飛負責鎮守徐州期間,就因酒醉誤事,疏於防備,將徐州基業拱手送給呂布,劉備全軍落入立刻無處就食的窘境。

關羽則更加好不到哪去。白衣渡江,並非東吳第一次實質性攻略荊州。走麥城,已經是關羽第二次敗在東吳暗襲之手。在公元215年,在關羽發動襄陽之戰前三年,東吳就派遣呂蒙,以小兵力暗襲了荊州南部長沙桂陽零陵三郡。奪得了當地的實際控制權。關羽憤怒,拔兵到公安欲戰,魯肅代表東吳,出面與關羽進行了談判。就是三國曆史上有名的單刀赴會。關羽爭辯未果,最後只得承認蜀國荊州六郡丟失一半的現實。

214年諸葛趙雲離開荊州,緊接著的215年,就發生了東吳襲取三郡,蜀漢土失其半,侷促於南郡宜都武陵三郡,戰略被動已成,這也已經間接指明瞭關羽作為荊州司令的失職。

“亡羊補牢未為晚矣!”劉備此時最應該做出的決策就是荊州換帥,而劉備所做的,卻是姑息。由後而前看,因果一目瞭然。

為防守江陵南郡,關羽的補救辦法是沿江設置烽火臺,以為這一來就能拱衛江防,實際上具體工作做不到細緻踏實,即便烽火臺也只能是一種華麗擺設,自欺欺人而已,是起不到作用的。

第三,趙雲穩慎可靠,每臨大事時有靜氣,關鍵時刻一身是膽。對內對外皆是。

荊州是一個四戰之地,兩面受敵,鎮守者需要的決不僅僅止是武勇,更重要的是冷靜的頭腦,準確的判斷,謹慎的從事,勤政愛民

在成都,劉備入蜀成功,要大肆賞賜諸將財物。趙雲挺身而出,力勸劉備對蜀地百姓軍民寬仁。

益州既定,時議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分賜諸將。雲駁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先主即從之。

221年,曹丕篡位,劉備稱帝后,一意孤行攻打東吳,展開復仇之戰,趙雲又加以勸阻:

先主大怒,欲討權。雲諫曰:“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先主不聽,遂東征,留雲督江州。

正是這件事,因而惹得劉備不快,讓趙雲管理後方。事實正如趙雲所言,夷陵之戰未能速戰速決,而打成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蜀國因國力不足而敗北。

但透過這些事例,都可以觀察到趙雲對大事的處理極其冷靜客觀,原則明確,不避得罪主上而犯顏直諫。而更要緊的是趙雲胸有大局、心有民眾、行有圭臬。這和關羽張飛一心軍事攻伐是迥然不同的,在這方面比較,趙雲和關張的大局觀,綜合能力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

至此,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給出一個判斷,東吳想用襲擊方式偷取三郡,在趙雲治下發生機會幾乎為零。可惜劉備到死方才醒悟過來,忠諫者易怒上,原來最好的大將原來一直就在身邊。最後時刻他託付的大將只有諸葛亮和趙雲兩人。

第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赤壁之戰後,曹魏以曹仁守襄陽,而曹仁是一個穩健堅定的統領者,戰略姿態是防禦為主。蜀國的主要威脅,正是來自曾經的盟友,東吳。

終其一生,關張兩人足跡從沒到過江夏以東,對東吳認識有限,正因為缺乏瞭解,才會有江東鼠輩這樣的詞彙在盟軍間出現。而趙雲曾護衛劉備,在東吳腹地較長居住,熟悉人情風物,與東吳高層相互認識。可見趙雲比關張更加熟悉對手,瞭解這個忽敵忽友間飄忽不定的東吳。

舉個例子來說,關羽平生自負勇名,實則在赤壁之戰中,戰爭以東吳為主導,蜀國事實上居於輔助地位。在江東人士的角度來看,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關羽張飛的威名赫赫,更多時候只是不過一種傳言而已,是他們在戰爭中的從屬者,江東大家族絕非那麼買賬,不然也不會對荊州屢屢挑釁,時時生出貪念。可見他們並不認可荊州的戰力。

反觀趙雲,在與東吳的各類和平武力摩擦中,屢屢佔據上風,即便是《三國演義》中,子龍武力的威懾力,在東吳這邊也遠比關二爺好使許多,如果得他駐守荊州,有理有節據理而鬥,基本不可能和東吳鬧得不可開交,最後你死我活,殺人以萬計的地步。

第五,趙雲忠誠且謙和,同僚關係良好。

關羽打襄陽之戰,是一場非常冒險的局部戰爭,時任蜀漢江陵太守糜芳和上庸太守劉封及孟達等人,雖近在咫尺,但對關羽的軍事行動都抱著消極態度。這實在是一場不忍卒讀的悲劇事件

如果擔任襄陽太守的不是關羽而是趙雲,以他居中協調,糜芳背反,劉封不援這種事,不是說絕對不可能,但發生的概率,無疑會極大幅度降低。

為什麼說趙雲一定人緣好呢?這我們從他的諡號上可以看得出來。“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所以趙雲的諡號是“順平”兩字,一個平和而厚下的人。

大將軍姜維等議,以為雲昔從先帝,勞績既著,經營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書。當陽之役,義貫金石,忠以衛上,君念其賞,禮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殞身。謹按諡法,柔賢慈惠曰順,執事有班曰平,克定禍亂曰平,應諡雲曰順平侯。

漢中之戰後,蜀漢整體態勢積極向好,在戰略上,荊州只要能夠維持局面,便可為蜀漢贏得總體的主動權,而並非急於出擊建功。

從以上五點,就不難看出,趙雲是一個極穩妥冷靜的荊州守衛者。是鎮守荊州的最佳大將人選。

有的說法認為趙雲沒有單獨帶兵經驗,不能給機會,這也不足取信。209年桂陽就是趙雲領軍拿下的,並留下了和趙家嫂子的忠貞傳說。平定漢中後,魏延獨領漢中太守,他統領一方的資格是比趙雲強,還是比馬超強?由此可見,最關鍵一點,還是在人才重視與使用上。

然而最終為什麼趙雲沒有得到這個機會?相信主要原因還是荊州地位過於重要,劉備始終還是相信最早跟隨自己,蜀軍二號人物關羽而已,最終釀成大錯。局面無可收拾

這隻能解釋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對蜀漢,對趙雲,都是非常遺憾的一件事。


竹史鐵吏


對此,我的觀點十分明確,趙雲守荊州肯定萬無一失!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從武力對比上來看,趙雲和關羽同為五虎上將,所以統兵打仗方面,關羽能完成的事情,趙雲肯定也能完成。但趙雲相較於關羽,會更加沉穩,不會給東吳可乘之機,那麼為什麼關羽給了動物機會呢?咱們接著往下看!



其次,關羽貿然發動“襄樊戰爭”。眾所周知,關羽在“襄樊戰爭”中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正是這次戰爭給了東吳機會,呂蒙乘機偷渡荊州,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最終被殺。換做趙雲的話,他根本不會發動“襄樊戰爭”,所以東吳根本就沒有機會搞偷襲!



最後,趙雲善於納言。其實關羽兵敗之前,他的輔臣王甫曾告誡他“糜芳、傅士仁、潘濬這三人不堪重用”。可關羽天生高傲,沒把王甫的建議當回事,最終潘濬叛變,糜芳、傅士仁投降,荊州失守。此時如果換做趙雲,以趙雲的性格,肯定不會發生內部人員叛變的事情。



綜上所述,從武力、性格、決策上來說,趙雲都勝於關羽,關羽所犯下的錯誤,更不會出現在趙雲身上,所以趙雲守荊州萬無一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