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之爭為什麼項羽會輸,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從而改變歷史?

橦霖


楚漢爭霸,秦王朝的掘墓人西楚霸王項羽在佔據優勢的有利條件下,僅僅四年就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令人始料未及。

劉邦在稱帝后曾評價漢初三傑: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這句話包含了劉邦勝利的原因,但項羽失敗也有自身的原因。

殺害義帝,寒了天下人心

楚義帝熊心曾與諸將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結果,劉邦出奇制勝,先入關中。項羽急忙使人還報熊心。熊心答覆:照原約辦。項羽自此怨恨熊心,當初熊心能夠稱帝,完全是叔父項梁推舉,不是項家軍,哪來義帝?

項羽表面繼續尊熊心為“義帝”,卻越權自行分封天下諸侯,自封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當時懷王已被項羽完全架空,名副其實的傀儡。熊心無奈離開彭城,途中左右群臣怨聲載道,不肯遷移。項羽大怒,命心腹英布將熊心弒於郴城窮泉傍。

這正好被劉邦所利用,劉邦迅速發檄文佈告全國,指斥項羽弒君,大逆不道。天下諸侯群起響應,劉邦得各路大軍,共計五十六萬人,殺奔彭城,討伐項羽,揭開三年楚漢之爭序幕。項羽弒君,寒了天下人心,導致楚漢爭霸,項羽一直孤軍作戰。

坑殺秦兵,樹起關中死敵

鉅鹿之戰,楚軍大獲全勝,俘虜二十萬秦軍。就因為降軍中傳出的不和諧的抱怨之聲,結果在新安,項羽命令英布和蒲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坑殺二十萬歸降的秦軍。

這昏招徹底寒了秦人的心,也將秦人徹底推向了劉邦身邊。雖然項羽封秦人章邯為雍王、董翳為翟王、司馬欣為塞王,三分關中監視劉邦,但是這三人因降楚導致二十人秦軍被坑殺,早已失去民心,為秦人不齒。

三人也早已今非昔比,內心遭受著煎熬與折磨,喪失了鬥志。韓信暗渡陳倉,突然殺到,秦人紛紛投降,三人最終兵敗身亡。

關中百姓迎來了他們的希望,紛紛選擇加入劉邦的隊伍,並且絕對的死忠。即便是楚漢爭霸初期,劉邦連戰連敗,甚至將老婆孩子都給弄丟了,如喪家之犬時,關中人依然踴躍參軍,使劉邦迅速恢復實力。

婦人之仁,放虎歸山

項羽身上充滿著江湖義氣,但是放在軍國大事面前,這其實是婦人之仁。

項羽和劉邦在起兵時結為兄弟,約定同生共死,共舉反秦大旗。結果,劉邦趁項羽與秦軍鏖戰之時,在張良等人的謀劃下,出其不意地先入咸陽,獲得傳國玉璽,成為滅秦之人。

為了籠絡人心,在關中站穩腳跟,劉邦還和秦人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其。他秦朝的苛刻法制一律廢除,這使他得到了民心支持。

足智多謀的范增看出了劉邦的野心,勸說項羽領兵直奔關中除掉劉邦這個對手。這也引出了歷史名典鴻門宴的故事。項羽婦人之仁,在殺與不殺之間搖擺不定,最終放虎歸山。

我們無法知道項羽當時是如何思考的,是出於兄弟情分還是狂妄自大、無視劉邦,抑或是不齒作出此等失民心、不光彩的事,總之,結局證明項羽做了一個最失敗的決定。

小結

項羽昏招迭出,導致兵敗垓下、自刎烏江。其實,老天爺給了項羽太多的機會,倘若鴻門宴上項羽殺伐果斷,直接斬殺劉邦,排遣大軍剿滅劉邦軍隊,天下當歸西楚霸王。


鶯歌


如果我是項羽,我有三個辦法讓歷史輕而易舉改寫!

楚漢戰爭項羽失敗的原因,主要還是項羽沒有當皇帝的能力和思維。如果我是項羽,首先要改變的是性格,提升能力,再改變思維和策略,然後就……

1:曹無傷在劉邦軍中是個左司馬,他看到項羽兵四十萬駐紮新豐鴻門,覺得只有十萬兵馬的劉邦毫無前程。就把劉邦想在關中稱王的信息告訴項羽。范增也告訴項羽說:我夜觀天象,看到劉邦氣成五彩,有天子氣象,我們得趁現在的大好形勢殺了他。項羽說好,聽你的。這話被項羽的大伯項伯聽到了,項伯嚇一跳。他想,他要把這個消息告訴他的救命恩人張良。項伯就趁夜趕往劉邦軍營,把事情全告訴了張良,說和我一起跑吧,要不然會死的。張良又跑快把事情告訴了劉邦。劉邦嚇死了,就問張良討計策。二人無奈就商量拉攏項伯,說第二天去項羽那賠罪。

劉邦帶一百多人來到項羽軍營——鴻門,說了好多恭維話。項羽也好言好語賠話,范增組織好幾百人的刀伏手在外面,就在酒盡興的時候,項羽杯子落地,刀伏手一擁而入,毫不含糊的殺了劉邦。漢王從此銷聲匿跡,歷史上再沒有漢朝。項羽利用項伯關係,攏住了張良,又讓范增去請來了蕭何……策略方面大勝其他諸侯,天下從此姓了項。

2:項羽苦於大將少,在軍中說:我要測試各位的軍事能力,凡是能夠回答問題並答的好的,我會按分數封官。第一名就是韓信,項羽與韓信徹夜長談,相見恨晚,韓信把各路諸侯的軍師長短,軍事策略,後備力量都給項羽做了分析,項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項羽不顧老部下反對,堅決封韓信為大將軍,軍事上節節勝利。其他諸侯軍一一失敗。天下從此姓了項。

3:項羽經過了四面楚歌,垓下之圍,謎路被騙,東城快戰,只剩下自己一個人了。烏江亭長正在這等著他,項羽看到烏江,淚如雨下,想到江東父老跟著他來的時候,破釜沉舟,那如虹氣勢,他真的是沒有臉了。可是,大丈夫能屈能伸,失敗一次又如何。想我江東子弟,才俊多多,再來一次,也無不可。劉邦那廝年過四十多,我才27歲,熬也熬的過他,失敗是成功之母,上船!他坐上烏江亭長給他備好的船上,給遠處的追兵做個鬼臉。

經過這次失敗,項羽如魚兒脫去魚鱗,第一年,總結失敗教訓,第二年招謀士軍師,第三年招兵買馬徹底改變性格和思維方式,又帶著江東父兄過江而西來了……天下從此姓了項。


桑榆情感說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後人眼中,項羽肯定算的上是一個絕世英雄。西楚霸王,驍勇善戰,一人當關萬夫莫開,力拔山兮氣蓋世。

但是,能打併不代表就能當皇帝。下面小編就來分析一下,這項羽在楚漢之爭中敗死烏江的原因,簡單來說,應該有以下三點:

一,不善領兵,項羽和劉邦對峙時,號稱有四十萬精兵。但是,這四十萬精兵之中,能算的上是項羽親兵的,卻不過寥寥幾萬而已。

二,不善政治,英勇有餘但謀略不足,沒有政治視野,只知道殺殺殺,攻城屠城,不得民心。

三,不聽諫言,喜歡獨斷專行,卻又沒有明斷是非的能力。有大才范增,卻不能知人善用。

再看漢王劉邦,既有治國賢才蕭何,又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張良,還有大將韓信。所以說,小編認為,楚漢之爭項羽慘敗,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最後,再說一下,如果小編我穿越到楚漢之爭那個年代,會怎麼做?我想說,如果真的到了那,可能還沒等我做什麼,就要領盒飯了。你們呢,如果穿越到了楚河漢界,會怎麼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