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主力為何不救秦?

趙王軍1


想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要了解到秦朝的軍隊到底有多少。而想要知道秦朝時期的軍隊數量,首先就必須要了解秦朝時期的人口基數。因為秦朝時期軍隊的具體數量這個並非一塵不變的,詳細的具體數字這個誰都不是非常確定。但我們卻可以通過秦朝時期的人口基數來對秦朝時期的軍隊數目進行一個大致的分析判斷。根據近代學者的研究,秦朝在秦始皇那段時期全國人口共2000-3000萬之間。根據古代十人一的制度。那麼秦朝時期的軍隊數量可能有200-300萬。但眾所周知,秦朝秦始皇時期又是修築長城,又是開鑿靈渠的。這兩個大功臣也耗費了無數的勞役,其勞役數量高達百萬之巨。由此看來,秦朝軍隊數量最多也就100-200萬。這個數字絕對是有據可依的。畢竟秦朝一同六國之戰時,王剪滅楚時就掌握了六十萬秦朝大軍。

有了以上的數據之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秦朝時期的軍隊分配。秦朝時期具體的軍隊職能我就不一一介紹了。總的來說秦軍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主力野戰軍,他們負責東征西討殲滅秦朝的敵人。另一類就是地方駐守部隊。地方駐守部隊的職責就是負責鎮守地方,維護地方的治安和統治。從秦朝時期的國策來看,秦軍大部分應該是屬於主力野戰軍。地方駐守部隊應該只佔一小部分。畢竟當天已經天下一統,地方駐守部隊的職責就是維護治安,順利抓抓六國的漏網之魚罷了。

秦朝的主力野戰軍同時也分為三股力量。其中最大的兩股力量被分別派往了北方對抗匈奴和南方征討百越之地。光北方匈奴地區,秦始皇就給了蒙恬三十萬大軍,這一點在《蒙恬列傳》終有所記載,“秦已並天下,乃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裡。”從這裡可以看出,秦朝的三十萬大軍已經被釘在了上郡。其次就是百越地區了,《淮南子》記載,秦始皇一統六國後,舉國之力發兵五十萬攻打百越之地。從這兩處秦朝重點戰略目標來看,就已經分走了秦朝八十萬大軍了。而我們上面分析秦朝最多就100-200萬軍隊。但根據秦朝的經濟實力來看,撐死了秦朝也就一百萬出頭。拋開這兩大軍事重鎮之外,剩下的也就是小部分的激動力量了。

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蒙恬的替代者王離繼續和匈奴對峙,所以上郡的軍隊動不了,即使能抽掉人手,數量也有限。而南方趙佗,他更是在中原發生動亂後,第一時間的斬斷了和中原的聯繫。實際上就是已經背叛了秦朝。如此一來,秦朝基本上就瞬間損失了一大半的軍隊。剩下的秦軍在鎮壓農民起義軍中也損失很大。在項羽大破王剪的時候,消滅了二十多萬秦軍,這就使得秦朝有生力量基本滅絕。也導致了後來章邯臨危受命鎮壓叛亂的時候,秦朝實際上已經無兵可用了。所以章邯只能率領七十萬刑徒前去攻打起義軍。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秦朝真的是油盡燈枯了。否則也不會召集刑徒作戰。所以說,並非秦朝主力不救秦朝。而是秦朝主力要麼抽不出身來,要麼背叛了秦朝。要麼被消滅殆盡。秦軍盡滅,秦朝自然消亡。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病重在身的秦始皇召見南征軍副帥趙佗時,叮囑他五十萬南征秦軍必須留駐嶺南,縱然是中原有變,亦不得回援。此情節出自小說《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

秦始皇:【中原但有不測風雲,南海軍切勿北上靖亂,當斷然封閉揚粵新道,不使中原亂局波及南天。將軍謹記:老秦人北上,則華夏從此無南海矣!】

後來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和趙高亂政,關東六國紛紛復國,舉起反秦大旗。而嶺南秦軍主帥趙佗,遵奉秦始皇遺詔,斷絕和中原的通道,終於為華夏守住這一方新拓疆土。

這無疑是很感人的情節,體現了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為華夏民族千秋基業而無私忘我的雄才大略和廣闊胸襟,隨著小說《大秦帝國》的前三部《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分別改編成熱播電視劇,原著小說也成為熱門歷史小說,因此這一情節也廣為流傳——可惜卻只是現代小說家的杜撰。

歷史上,根本就不存在這樣一份”秦始皇遺詔“,趙佗斷絕五嶺通道,自立為南越國王時,也並沒有公佈過這份”遺詔“。作為一代帝王,秦始皇首先需要為自己的王朝和國家的延續負責,也絕不可能下這樣的遺詔。

秦始皇下令攻伐百越,修建靈渠,連通長江珠江水系,開拓嶺南大地,使之擴展為新的華夏領土,當然是功蓋千古的歷史貢獻,但也並不需要誇張離奇地捏造史實來褒美,否則反而是適得其反。甚至,所謂「秦軍一半主力五十萬人,被趙佗留在嶺南,導致秦朝兵力不足而滅亡」的說法,雖然流傳甚廣,卻也只是對史書原記載的一知半解。

事實上,史書明確記載,秦始皇派去開拓嶺南的五十萬人,以各地【發諸嘗逋亡人、贅壻、賈人】為主,就是曾有逃避差役記錄的百姓,地位低下的贅婿和小商人。也就是說,秦始皇是徵集了一幫當時社會的最底層人士,去武裝移民,開拓新的疆土。正如後世的俄羅斯帝國征服西伯利亞,大英帝國征服澳洲,都是一幫冒險家、流放犯人為主力,而作為核心的國家正規軍人只佔其中少數。

同樣,這次南征的五十萬人,除了臨時徵發的社會底層人士,還要加上原楚國降軍約二十萬人,真正屬於從前那支威震天下數百年的大秦鐵軍的,只佔其中的核心少數,這也造成了南征軍戰力的良蕪不齊,遠不能和掃滅六國、北征匈奴的秦軍主力相提並論。

而且,當時百越地區(包括浙江東部、江西和湖南南部、福建、廣西、廣東,以及越南北部),遠未得到充分開發,遍佈原始叢林,因此秦軍在當地水土不服,病疫不斷,同時運輸糧草十分艱難。而百越人紛紛逃入原始叢林,寧可與禽獸為伍,展開游擊戰不斷襲擾,也不肯臣服秦國。

因此這場戰爭曠日持久,異常慘烈,連秦軍主帥屠睢也在一次百越軍夜襲中陣亡,此戰損失【伏屍流血數十萬】,

【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淮南子·人間訓》
【又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監祿鑿渠運糧,深入越,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直到繼任主帥任囂、趙佗歷時九年之功,(公元前219年至公元前210年),最終征服百越大地的廣闊土地,將其納入大秦帝國版圖,建立以任囂為南海郡尉的嶺南三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時,南征秦軍只剩下大約10萬人,而當地臣服的百越人口,也從戰前的五十萬銳減到不足30萬。(數據出自《中國各朝人口》一書)

趙佗(南征軍副帥)

所以,當公元前208年,關東六國紛紛起兵復國時,任囂和趙佗就算想要北上回援秦朝,也是有心無力,他們更擔心的,是中原戰火波及到嶺南。所以當時已經病重在身的任囂命令趙佗“興兵絕新道”,就是封鎖了嶺南地區和中原的通道,即橫浦、陽山、湟溪三個關口,說辭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 】

公元前206年,秦朝被楚將項羽、劉邦滅亡,任囂聽聞噩耗,北望流涕,終至抑鬱不治。趙佗正式接管嶺南三郡軍政大權,自立為南越王,後來向新建立的漢朝稱臣。

趙佗(南越國王)

數十年後,另一位千古一帝漢武帝再次派遣中原大軍,滅亡趙氏南越國,重新將這塊廣袤大地收歸華夏版圖。


狐狸晨曦


如果說當代最牛B的歷史發明家,肯定非小說《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莫屬。

《史記·南越列傳》裡寫得很清楚:

秦時已並天下,略定楊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謫徙民,與越雜處十三歲。

翻譯一下,就是秦統一天下後舉兵攻楊越,設三郡,流放罪人、七科謫之類的賤民遷徙到嶺南,和越人雜居十三年。

而進攻的兵馬,《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又使尉屠睢將樓船之士南攻百越,使監祿鑿渠運糧,深入越,越人遁逃。曠日持久,糧食絕乏,越人擊之,秦兵大敗。秦乃使尉佗將卒以戍越。

《淮南子·人間訓》記載更詳細些,說的是:

相置桀駿以為將,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殺尉屠睢,伏屍流血數十萬,乃發謫戍以備之。

這是說秦軍第一次以屠睢領兵攻南越,兵力來源是什麼?——樓船之士。

那麼,孫皓暉筆下的老秦人還客串水兵?事實上,按照西漢的制度來說,樓船之士還真主要在南方,看來最多最多,就是在秦佔領的舊楚地徵發的水軍,而且看看任囂和趙佗這二位官員,都不是秦人,而是趙人,整個一個元朝滅宋之後派去打日本的新附軍。

而南越三郡的百姓軍人的來源,反覆提到了謫,難道老秦人都犯法了,要謫戍瘴癘之地?

至於趙佗的自立,南越的自守,《史記·南越列傳》寫得很清楚明瞭:

至二世時,南海尉任囂病且死,召龍川令趙佗語曰:「聞陳勝等作亂,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項羽、劉季、陳勝、吳廣等州郡各共興軍聚眾,虎爭天下,中國擾亂,未知所安,豪傑畔秦相立。南海僻遠,吾恐盜兵侵地至此,吾欲興兵絕新道,自備,待諸侯變,會病甚。且番禺負山險,阻南海,東西數千里,頗有中國人相輔,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國。郡中長吏無足與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書,行南海尉事。囂死,佗即移檄告橫浦、陽山、湟谿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誅秦所置長吏,以其黨為假守。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

這段話裡,秦朝的高官任囂直接說得好“秦為無道,天下苦之”,這話實在不像秦始皇的口吻吧?

而趙佗後來的舉動,私自殺死秦朝任命的官吏,換上自己的黨羽,感情保存“老秦人”就這麼個手法,宰了!

等到秦朝徹底完蛋,立刻出兵吞併兩郡自立為王,這也是保存秦人?

說到底,孫皓暉應該看得懂文言文,他之所以這麼寫,就是千方百計為天下皆反秦朝的鐵一般事實來塗脂抹粉,事實上,他如果真的要寫秦朝的統治精神,一板一眼近乎機械的律令體系,確確實實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難得的,但是,在他的筆下,秦的法家,其實就是一群喊著法制口號的鄉土文人,根本就看不到管理科學的創造成分。

當然,這些都不重要,一個成功的傳播產品,善於利用自己目標用戶的無知和情緒,也算是找到了密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