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清廷無能,為何給後人還能留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在清朝的初期和中期,清朝還自稱為天朝,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在當時的世界上,清朝確實是數一數二的強國,雖說後期因為種種原因,延緩了科技的發展速度,使我們逐步落後於西方。但這仍然不影響清朝初年的強大。清朝初年,無論是科技還是人口,都高於鄰國。當時的幾代皇帝南征北戰,為清朝打下了如此大的一片江山,也為後人打好了基礎。

有些人說清廷無能,為何給後人還能留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明朝全盛時期,實際掌控的國土面積為1100萬平方公里,不包括外蒙150萬平方公里,而滿清版圖最大的時期,在康熙平定準格爾,收復新疆,臺灣時期,面積達到1500萬平方公里,這個時期,可以說是為老祖宗的基業添磚加瓦了。可是到清朝末期,隨著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約簽訂,大片大片的國土淪喪,僅《尼布楚條約》就割讓了東北北部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給沙俄,其他的類似條約更是接踵而來。

有些人說清廷無能,為何給後人還能留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清朝被廣為詬病的割地賠款屈辱求和,都集中在從道光起的清朝中晚期。隨著西方列強利用洋槍利炮轟開清朝國門,腐朽不堪的滿清王朝在一次次被動挨打被迫與西方國家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賠銀十億兩計,割讓領土近200萬平方公里,至1908年,清朝領土迅速縮減到1135萬平方公里。儘管清朝晚期腐朽無能,至使大量領土成為他國之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清朝在前期極力開拓領土,為中國的疆域面積達到鼎盛依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有些人說清廷無能,為何給後人還能留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清朝從乾隆時期消滅準格爾叛亂(1759年)後其領土達到歷史巔峰期,當時的清朝疆域非常廣闊:北接西伯利亞,南至曾母暗沙,西抵中亞巴爾喀什湖,東到庫頁島,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省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東北抵外興安嶺,東南包括臺灣、澎湖群島,總面積大約1315萬平方公里。但從道光年間起,清朝便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到1908年,曾經強盛無比的清朝領土已經縮水到1135萬平方公里,近百年時間喪失了近200萬領土。

有些人說清廷無能,為何給後人還能留下10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