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文化共性促進合作和凝聚力,而文化的差異加劇分裂和衝突?

大力媽咪的雜貨鋪


先說文化差異。叫道不同,不相與謀。互相肯定看不慣。罵著罵著就得衝突。以色列和阿拉伯人。文化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更不同。還就可恨住在同一塊地皮上。文化思想生活上你死我活,那就剩下打架了。文化共性不一定促進團結,比如中國和日本,越南,朝鮮。但至少有共同的思想和文化體系,有事還能商量。就算罵架也在同一框架下,那還是有道理可講。你說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同在亞洲,文化一點不通,看他像是外星人。坐一塊吃飯都不知道怎麼吃。我跟他合作啥呀?


華來士1969


我覺得文化個性是指具有自身特質的內在規定性,強調的是與眾不同和各自的差異。文化共性是從個性中抽象出來的可以相互理解、相互貫通的文化一致性。國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個性自然不同,但不同的文化也有相同的共性,如渴望和平自由,讚美愛情友誼,嚮往幸福生活,頌揚愛國主義精神,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等。因此,兩者是對立統一關係,只強調差異,就會割裂乃至衝突對抗,只強調共性,就會喪失生機活力。具體來說,我覺得需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1、保護好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個性,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在我們國內,特別要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傳承並發展好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各種不同文化。文化形式越多樣,文化個性越多彩,文化就越繁榮。

2、要通過文化共性來凝聚人心,形成精神動力和合力。比如,在現今價值觀越來越多元的情況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否則就會導致價值混亂、甚至是非不分的後果。再如,每個人都有成就一番事業的夢想,這是個性,而實現中國夢則是共性,要把每個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

3、要按相互尊重原則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在平等交流中形成共識,消除隔閡,增進互信,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海會居士


文化的共性就是精神文明的相似,乃至傳統、信仰、法律、宗教、哲學等,也就是意識形態領域裡的共性。有了這些共性,當然就會在平等協商中產生共聚。

中國56個民族共同認可華夏主軸文化,共同信仰龍的傳人,所以就會和諧共生、民族團結,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大家庭。因而促進了凝聚力的產生。

今年的全國抗疫戰,就顯現了中國大家庭的團結、凝聚、戰鬥力極強的巨大威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舍已救人,共克時艱!

與中國有著巨大文化差異的西方國家同樣在抗疫,但是效果顯然差距很大。由於西方傳統的″唯我獨尊″的″二元″文化,使人們養成了″我一定行!″的過於自信,因而對疫情不以為然,甚至根本不在乎,所以失去良機。

在戰疫情上,西方對中國的奉告反當惡意,製造分岐,說三道四,怨天憂人,加害中國,說到底,根本原因是意識形態文化差異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