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強勢打壓,伊朗政權為什麼始終屹立不倒?

dongyangwoainisy


我們知道,伊朗在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之後,搞政教合一,神權政治。從伊斯蘭政權建立之日起,就高舉反美大旗,對外輸出革命,給美國的中東戰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從1980年起,實力強大的美國就多次指責伊朗,說伊朗秘密發展核武,對伊朗實施長期的經濟封鎖和石油禁運。

(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

世界上同樣被美國製裁的石油大國委內瑞拉,早已民不聊生,內憂外患。但伊朗卻一直沒有向美國低頭,大有和美國抗爭到底的架勢。這不禁讓人好奇,面對美國長達40年的制裁和封鎖,伊朗究竟靠什麼屹立不倒呢?

一、美國的制裁。

這些年來,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從來沒有真正緩和過。經濟制裁也從未間斷過,只不過時而嚴厲,時而鬆懈。

為了遏制各個國家和伊朗的貿易活動,美國通常會採用軍事手段,利用艦隊封鎖伊朗周邊的海峽,對過往的所有船隻進行強行檢查。

空運也是一樣,伊朗周邊的沙特、伊拉克、阿富汗都是美國的盟友。一隻小鳥想從伊朗上空飛過,都逃不脫美國的監視。

沒有哪一家國際運輸公司願意得罪美國,成為美國的檢查對象。所以伊朗的進口和出口都大大減少,經濟遭受巨大打擊。

布林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國成功建立起石油美元結算體系。以石油為支柱產業的伊朗,也不能例外。美國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和制裁後,可以很輕鬆地追蹤到任何與伊朗有關的美元交易流向,查明和伊朗有貿易往來的國家,以及為伊朗提供結算業務的銀行。

沒有哪個國家的企業敢得罪美國,銀行更害怕被踢出美元結算體系。可以說,伊朗的對外貿易完全被孤立。

(霍爾木茲海峽地圖)

二、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伊朗面對美國的制裁,能屹立不倒,首先得益於它的地緣優勢。

伊朗地處霍爾木茲海峽和波斯灣出海口,掌控著國際石油運輸最重要的海上通道。

霍爾木茲海峽全長150公里,最窄的地方僅有52公里,是中東國家出口石油的主要海上通道,在如此狹小的海上通道上,伊朗可以輕鬆實現對整個中東石油的航運限制。

一旦伊朗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堵住波斯灣出海口,整個阿拉伯國家聯盟的石油出口,將完全癱瘓。到時候,美國的阿拉伯盟友和西方的經濟,將會受到重大打擊。這也是為何美國在伊朗周邊軍事基地林立,卻輕易不敢向伊朗開戰的原因。

倘若美軍敢率先打擊伊朗,那麼伊朗海軍將會牢牢鎖住霍爾木茲海峽,把美軍強大的海上艦隊,包圍在曲折幽深的海峽內,利用輕便靈活的伊朗導彈艇和反艦導彈,給適合大海域作戰的美軍艦隊以沉重打擊。

(海灣戰爭)

三、完備的工業體系。

海灣戰爭時期,伊拉克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被美軍打得土崩瓦解,歸根結底還是工業基礎落後,所有武器和裝備均依賴於進口。所謂的海灣第一軍事強國,其實外強中乾。

但伊朗不一樣,早在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就通過白色革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業體系。

後來,伊斯蘭宗教政權成立後,這些工業得以完全保留。

如今的伊朗,不僅能實現武器自給自足,還能生產飛機、坦克、導彈。連核武都能自主研發,這是當初伊拉克薩達姆政權所不能比擬的。

四、自強和團結。

伊朗是整個中東唯一一個什葉派伊斯蘭國家,境內的什葉派教徒多達70%左右。面對周邊遜尼派伊斯蘭國家的敵視和堵截,伊朗民眾有著同仇敵愾的團結意識和品質。再加上教士政權對其它民族的包容,“伊朗人”的身份得到各族人民的認同。

伊朗的國內整體秩序相對穩定,讓喜好在它國發動顏色革命的美國,幾乎找不到滲透和分化的機會。

伊朗還是個自強自立的民族。面對美國長期以來的封鎖制裁,伊朗積極引進現代化工業技術,通過和俄羅斯等國家合作,不斷壯大軍事工業體系,發展農業和輕工業,降低石油資源的經濟依賴度,保持了國民經濟的相對穩定。

總的來說,正是因為伊朗團結、自強的民族特質,以及先天的地理優勢,讓美國投鼠忌器。再加上伊朗的輸出革命,成功把敘利亞、伊拉克、也門等地區演變成什葉派勢力圈。而當這些地區成為伊朗經濟軍事的中轉地後,美國的制裁和封鎖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參考資料:《伊朗與美國:從朋友到仇敵》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以前就說過,伊朗問題的本質就是國際油價的控制問題。面對美國的強勢打壓,伊朗政權為什麼始終屹立不倒?美國強勢打壓伊朗,並不一定要伊朗政權馬上倒臺,如果三兩個月伊朗政權就垮了,中東就必然會趨於和平穩定,國際油價必然會回落到50美元下。這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無助於美國頁岩油的市場開發。目前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價估計在50美元左右,國際油價低於每桶50美元,美國的頁岩油就沒有開發推廣的價值。


美國強勢打壓伊朗也是今年5月以後的事情。如果伊朗政權這麼容易垮臺,那就不能稱之為政教合一的國家啦。要知道自從《伊核協議》簽署之後,伊朗可是實實在在的大賣了三年的石油,積攢的財富不是三五個月就能花完的。只要美國不採用軍事打擊伊朗,再強勢的打壓,也不可能讓伊朗政權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哈梅內伊可是伊朗的精神宗教領袖,領導伊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從八年的兩伊戰爭一路走來,經歷了艱難困苦,血流成河的光輝歲月,哪有這麼容易輕言放棄!


美國總統特朗普可是商人出身,深韻市場經濟的運作模式。美國一邊強勢打壓伊朗一邊又與歐盟,俄羅斯,中國等世界各國打經濟貿易戰,就說明特朗普還沒有做好軍事打擊伊朗的準備。以美軍的實力短期內打垮伊朗政權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打垮伊朗之後美國在中東的利益如何維護?第一是打垮伊朗政權後,中東在短期內再無戰事,誰還能在中東製造動亂?抬高國際石油價格?

很多人都錯誤地以為(包括伊朗在內)美伊對峙就一定會造成國際石油價格飆升。對於特朗普挑起美伊爭端,又帶頭讓美國打壓國際油價很不理解。美國的特朗普總統打壓伊朗不就是為了提高石油價格嗎?特朗普一邊強勢打壓伊朗,一邊要美國強勢打壓國際油價,難不成美國的目的跟抬高國際石油價格無關?其實這才是美國特朗普和華爾街精英們的高明之處。我們都忽略了國際石油交易是採用期貨交易的形式存在的。



也就是說華爾街的石油期貨交易是一種對賭的模式。美伊交惡世人都以為國際油價一定會飆升,於是都“抓入”石油期貨,等待國際油價飆升後平倉,認為可以大賺一筆。可是“抓入”石油期貨後國際石油價格暴跌,平倉時就會陪入大筆的錢。中國三桶油年年都說虧本,恐怕賠進去的就是購買石油期貨的對賭上。中國沒有國際石油價格的定價權,加上三桶油的高層不懂期貨買賣的規律(中石化的掌門人就曾愚蠢的認為中國今後購買不到石油,沒有石油可用)該“沽出”的時候“抓入”,該“抓入”的時候“沽出”才虧損了大量的資金。



這個問題扯遠了。還是來說說美國打垮伊朗政權之後的第二個難處,沒有了伊朗,中東短期內就沒有了共同的敵人,沒有了敵人,沙特,阿聯酋那樣的土豪也就沒有了購買美國武器的動力,美國的軍工,F35隱形戰鬥機那種暴利的產品在中東就沒有了市場。第三個難處就是打垮伊朗政權以後,伊朗的難民和伊朗的重建都會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再加上俄羅斯為了國際油價也不可能讓美國在短時間內將伊朗政權打垮。所以無論美國政府如何強力打壓,伊朗政權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土崩瓦解。


明上孫山需努力


始終屹立不倒是什麼意思?到什麼程度才算“倒”?伊拉克算不算“倒”?薩達姆卡扎菲算不算倒?是不是非要像薩達姆那樣才算倒?應該說伊朗政權不倒是好事。伊朗政權不倒是美國是並不是“強勢打壓”的表現,伊朗政權不倒意味著伊朗很強大,意味著伊朗很偉大,比美國更偉大。特朗普說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約翰遜說要讓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都是吹牛皮。嘰嘰喳喳叫的麻雀無毒。只有麻雀整天嘰嘰喳喳叫,真正有毒的蛇悄無聲息,一片寂靜,死一般寂靜。如果把美國英國比作麻雀,那麼伊朗就是蛇。蛇是世界上最不喜歡叫的動物。它所以不喜歡叫,也許是因為它地位太低,也許是因為它總是蜷縮在草叢中的緣故。因為總是蜷縮在地上,即使叫也沒有人聽,別人也聽不見。而所有愛叫的鳥都棲息在樹上。叫是鳥站得很高的表現。這肯定就是為什麼唱歌一定要修建一個舞臺的緣故。這肯定是從鳥兒那兒學習來的。特朗普愛叫,魯哈尼從不說要讓伊朗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但不說不等於不做,不等於不動手,不等於不生產導彈不生產核彈。伊朗政權始終屹立不倒是伊朗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的表現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