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百年之後,我們的生命走到終點你希望給孩子留下什麼?

雪玲蘆柑


你好,我是@樂居呢喃,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題主的問題很有意義!為人父母,我們不知道能陪伴孩子走到哪個階段。畢竟,意外也許就在下一刻。但是,有生之年,我們作父母的,總是毫無私心地想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那麼,什麼才是最好的呢?下面,請允許我結合自己的育兒觀,分享一二。

一、健康的體魄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在當前國內外嚴峻的疫情形勢下,這句話尤其重要。父母無法保證孩子不遭遇病痛,但是可以通過從小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病痛帶來的傷害。我和我愛人一直很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希望以此讓他有好的身體。舉例來說:

  1. 保持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我們很喜歡看一些關於營養搭配的書籍、電視節目,從中獲取更多飲食方面的知識。在日常飲食中,我們儘量做到少油少鹽,不給孩子提供過多零食。我們自己也是以身作則。有了孩子後,很少買、很少吃垃圾食品,最起碼絕對不在孩子面前吃。大多孩子愛吃肉、不愛吃蔬菜,但我們盡力變著花樣的做菜,哄著孩子多吃,儘量保證孩子攝入足夠的蔬菜。

  2. 堅持體育鍛煉。我和我愛人比較喜歡運動,我常練瑜伽,我愛人跑步、打籃球。我們也結合他自己的興趣,制定了基本的體育鍛煉計劃,包括打籃球、滑冰、去公園慢跑或散步等。像春節到現在的疫情期間,我們也堅持一定的運動量。我們會“全家總動員”,跟著電視上的節目做健美操、親子瑜伽,等等。

二、樂觀的心態

人生,是在磨難中成長的。小的時候,會為了考試分數低、作業難、升學難、朋友關係而煩惱。長大了,會為了就業、擇業而煩惱,為了職位難以晉升、找不到男/女朋友而煩惱……總之,成年人的世界,要煩惱的事情多了去了。因此,從小教育孩子保持積極、樂觀、豁達的心態很重要。遇事沉著不慌亂,好好思考如何解決。有了煩惱先靜下心,換個思路去看待暫時的挫折。

孩子的玩具被小朋友搶了,我會和他說:“玩具被搶了,我知道你很不開心,也可以哭出來發洩一下。但是,一直耍賴哭,玩具也不會回來。你不是還有別的玩具可以玩嗎?或者你試試和小朋友說說,大家交換玩玩具?”

孩子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排名比段考差。我會和他說:“這次考試分數有點低,但是媽媽看到了你有好好複習,我們一起看看你哪方面知識比較欠缺的,再好好補補,下一次一定會有更好的成績。”“你某類型題目掌握得比段考好了,期考全做對了。”我想,一味指責孩子成績不好,並不利於他良好心態的養成。

三、愛好閱讀的習慣

不論我的孩子以後選擇學習什麼專業、從事哪種工作,我都希望他能一直擁有閱讀、思考的習慣。閱讀,既是一種興趣愛好,讓人在課餘、工餘放鬆自我;更是人生必備的技能。我相信,人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困難的,能從書裡尋找到答案,能從書裡學習到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能從書裡獲取能量為今後的成功奠定基礎。

在我的孩子三個月大的時候,他就開始接觸到紙質書本。從一張張動物圖案,到一本本故事繪本,到現在的報紙、雜誌,還有每月兩次的去圖書館、每季度一次的去書店。我能做的不多,只是給孩子提供安靜的讀書環境、捨得掏錢買下他想看的書、抽時間帶他去圖書館、給他介紹我認為有意義的書本。以此,希望他養成閱讀的習慣,並將這個習慣保持著長大、成年,直至老去!

總之,金錢的財富只是暫時的。健康的體魄、樂觀的心態、良好的習慣才是永久的。但這些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這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悉心經營,幫助孩子、引導孩子,給孩子留下真正寶貴的遺產。

以上是@樂居呢喃 的觀點,歡迎一起討論。


樂居呢喃


生老病死,因果輪迴始之必然,孩子是我們移動的墓碑,而銘刻碑文的就是我們自己。善良的德行,優秀的品質,奮發向上的精神。留給孩子的形象,才是孩子的不動資產。

古人說:“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借問此理是若何?子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自家不肯罷。”林則徐留給子孫的話:“子孫若如我,要錢幹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所以,真能永久留給孩子的是精神上的富有,榜樣的力量。



塵封傳奇


百年以後,我們的生命走向終點,希望給孩子留下什麼?

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留錢給子孫,子孫未必守得住,留書給孑孫,子孫未必能讀,最好的是積德餘子孫,子孫仰其福祉,必會逢凶化吉,遇險呈祥。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傳承的是仁義禮智信,勤儉持家,積善成德,但願子孫勤儉善德,把中國民族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