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尚義的長城文化


带你了解尚义的长城文化

依据二十四史和其他典籍记载,尚义境内的长城包括赵北长城、秦长城、西汉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和明长城,共计七代长城。尚义境内有仰韶文化遗址和多处新石器遗址,北魏屯兵10万的柔玄镇址,绵延60公里的明长城,以及130多处辽金文化遗址遍布全县。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了解尚义的长城文化!

据记载,今县域曾有燕长城、秦长城、北魏长城、北齐长城、隋长城、明长城等不同时代的长城。所能看到的,是明长城遗址。

燕长城东起满潘汗,西至高柳以北今尚义、兴和交界处止。位置大体在明长城以北,今县境段与明长城呈平行关系,可惜故迹无存。秦代,秦始皇在燕赵长城的基础上,沿今怀安马市口,向东经今尚义、万全、张北等边沿乡镇,逶迤向东,至张北狼窝沟口,转崇礼坝顶、桦皮岭,入沽源,至驻驼嵯坝入承德,修筑了秦长城。

带你了解尚义的长城文化

从此,大体上以长城为界,从事农耕的汉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分居长城南北。但是,长城从来也没有隔断长城内外各族人民的文化交融。长城本身,也体现了多民族的融合。这种状况,从战国开始,一直延续了二千年的历史。汉晋时代,长城的格局与秦长城相一致。北魏,尚义的长城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

《北史》记载:“泰常八年(公元423年),蠕蠕犯塞。二月戌辰,筑长城于长川之南,起自赤城,西至五原,延袤二千余里,备置戍卫。”这里的长川,即今内蒙古兴和县团结乡一带,赤城,即今河北赤城。北魏长城历经今县南境,成为此后历代长城的基础。

带你了解尚义的长城文化

《北史·齐本纪》记载: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北齐皇帝高洋“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今山西大同),九百余里”;天保七年(公元556年),“自西河总泰戍筑长城东至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这两次大规模的修筑,均经今县境。

隋朝,又多次修筑长城。其中,曾“诏于翼巡长城,立亭彰。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北史》)”。这次工程路线,经今尚义。

唐代及元前各代,尚义无长城之役。

带你了解尚义的长城文化

明代,为抵御瓦剌人的进攻,多次修筑长城。其中与尚义长城有关的有四次,因此,形成了尚义今天所能看到的长城的格局。

今尚义长城,据文物保护单位的实地考察,全长59.07公里,先后修筑于明洪武至万历年间(1368年-1620年),俗称边墙,为砖、土、石结构,宽3米,高4米,从下马圈乡南槽碾村南入境,经下马圈、小蒜沟、甲石河三乡镇,由甲石河乡青杨沟出境,进入张北县境内。位于县境南端和东南端,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围绕长城,流传于我县的文艺作品有当代的《长城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