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名家——林健

金石名家——林健

林 健字力帆,1942年出生,福建福州人。師從沈覲壽、陳子奮。致力研究秦漢篆隸,融於書法篆刻之中。出版有《補硯齋書法篆刻》、《臨漢祀三公山碑示範VCD光盤》、《補硯齋集臨篆刻文字類編》等。

藝術獨白:世上沒有無根之木,無源之水。自古於藝能別開蹊徑者皆學有淵源,貫通古今之變,而成佛作祖。學習書法應倡導真善美,在真善美的前提下創新才有意義。書法藝術以線條為生命,線條與造型相輔相成,所以創新旨在尋常一畫,別具筋骨風神而獨樹一幟。

我自幼遊藝於書法篆刻,不勝愉快。今已古稀,更足以忘歲月,益延壽。

金石名家——林健

論 林 健 的 篆 書

黃德琳

林健先生的篆書,則使我覺其有以筆代刀之感。下筆毫不遲疑,用筆簡潔勁利,線形剛銳明淨。猶如篆刻中的衝刀,一往無前。折筆處或一筆自成,或者兩筆相接,皆乾淨利落,不露斧痕。中含機巧者,是在大量直筆中時用曲筆,既豐富了線形,又能化板為活,有的還頗帶漢碑額中的曲筆的意趣。而無論是直筆的挺健還是曲筆的環轉,都能於遒練雄勁中見到他經過長期錘鍊、刻苦磨礪所業已具備的書法功力以及他對鄧石如、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等前賢大家書篆的理解。在直曲用筆之外,林健先生還時用隸筆磔法甚或楷書捺法。當然,可以看出他是很謹慎的,並非處處、字字、時時都用,不結積習,又要協調,才給人以奇兵突出且渾然無礙之感。況且其輕重粗細,起落收放,似平而實不平,自然蘊藉含蓄。再從結字章法來看,大小長短,向背伸縮,隨行而就,不強求整齊劃一,皆疏朗有致,似不經意實經意,尤諳計白當黑之理,其著毫於紙,得筆墨瘦腴潤燥之趣,又饒有金石氣息,雄勁奇肆,跌宕多姿。所以,我們讀林健先生的篆書作品,可以看出他不是簡單地化圓為方,省曲就直。他的創作,仍然首先是紮根於篆書優秀傳統深厚的土壤中,而後又不斷提煉、融合、豐富其書法語言而成就其自身風格的。

金石名家——林健

論 林 健 的 篆 刻

傅德鋒

林健的篆刻曾受乃師陳子奮的影響,但最為明顯的師承,當屬齊白石和吳昌碩。他的印作擅於造險,印面文字在造型處理上均有向左傾斜的明顯特徵,在增加畫面動感的同時,也會產生使印面失去平衡的危險,但他能夠採取一些特殊的補救措施,化險為夷。他巧妙地把兩漢金石文字用類似漢金文篆隸相合的手法進行融通變化,字形縱橫交錯,筆畫方圓結合,結體篆隸相參,以自己對入印文字的獨特理解進行極富個性的優化組合,審美感覺上有一種古中透著新、新中含著古的奇麗矯健之感。

林健篆刻,尤具白石老人的勁健與猛厲,那種縱橫往來、長驅直入的線條恣肆雄奇,甚得齊氏之精髓。為取精用宏,自成家數,他自少壯始,即廣泛蒐集漢金文,多方揣摩研煉,從不懈怠,打下較為厚實的漢金文基礎後,他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對吳昌碩、黃牧甫等的研究方面。經過一番打磨,他練得了吳昌碩的蒼渾與大氣,也有了黃牧甫的潔淨與凝鍊。之後,又上溯秦漢,竭力追尋秦漢印特有的那種古樸典雅而又奇詭多變的韻味。

林健所尤為著力的便是“印從篆出”。他的字形的起伏開合、線條的互相穿插以及俯仰曲直、粗細、疏密等的處理極富創見,他一方面講求字法的淵源來由,一方面又善於安排變化,在示人以新鮮奇麗的同時,不乏古雅之意的流露。既重傳統功力,又富豐富想象,殊為難得。

很多印家治印,在朱、白文的風格統一問題上,往往頗費躊躇,但林健在這一問題上卻是個例外,他的朱白印風格一致,線條的質感亦不相上下,其之所以能此,乃源於他對入印文字準確的把握與刀法的協調配合能力。

觀林健印作有一種履險如夷,談笑風生,剛柔適度,進退有據,全賴機敏與睿智。其中學養、見識、膽魄三者不可缺一。

金石名家——林健

林 健 書 印 評 要

陳子奮:膽大如海、腕旋如天、一以貫之、亦圓亦妍。解牛中肯、放馬不羈,惟其不離成規,故能反乎成規。

趙之雲:回顧林健少時所作,直至水到渠成,以跌宕多姿、雄渾豪放的風格揭櫫問世,其間經歷凡三十餘寒暑。天資、勤奮、毅力、師承、學識、胸襟、環境缺一不可。誠不愧為個性的表現,心血的結晶,藝術有成,果然不易。

石 開:林健的篆刻、主要有四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他的印章與篆書有機地融為一體。第二個特點是朱白文面目統一。章法的巧思是林印的第三個特點。林印的第四個特點是裝飾意趣濃烈。

陳懷萱:他善學、博學、不“偏食”,亦不以畢肖齊白石老人的篆刻為滿足,在博採約守的基礎上,白石老人慢慢淡出,林健的篆書、篆刻形成自己風格,其勝在新。

金石名家——林健

劉彥湖:他把所見的印章文字,一一摹存,總為一編,作印學之助。在印學資料奇缺的年代,這不失為最踏實、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如今已經出版,名曰《篆刻字彙》。其實這種工作大部分印人在學習之初都曾做過,但是當代印人中,林健是做得很虔誠、很徹底的。在當時資料貧乏的情況下,這樣做也許有幾分不得已,那麼現在資料豐富了,他的工作就過時了嗎?我看未必。也許有人以為林健的工作不過重又哼起了那支已經哼了幾百年的“治印以識篆為先務”的老調。不,我覺得林健的工作已不是僅僅停留在識篆上了,而是在識的基礎上對於印篆材料進行了一番切磋琢磨,團練成一套屬於自己的篆法了。

金石名家——林健

劉欣耕:作為書法家篆刻家的林健,其書法風格和篆刻風格是十分協調一致的,兩種藝術形式相互刺激演進。

踐 痕:《篆刻字彙》編寫者林健先生留意於三代兩漢以來的篆刻文字的收集研究工作,熟諳印篆增損變易之法。因此,還能欣賞到不同篆文的筆情墨趣,體勢變化,這與其他描摹文字綴合成書的同類字典是有顯然區別。此書,除了給讀者提供多種篆字造型的參考外,還提供了一個篆字變易方法上的參考。

金石名家——林健

楊坤炳:他的字氣宇軒昂,如長劍大戟,卻又娟秀靈動,十分可愛。既有筆酣墨暢不可模仿的老辣,又有純樸到一如孩童的天真。

方曉東:林健的成就得力於他的鑑賞能力。從青少年開始,他就先後以脫影雙鉤的方法,惟妙惟肖地勾摹了陳子奮、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諸家印篆,六朝別字以及《聖教序》、《蘭亭序》等碑帖,培養出對線條形跡與造型變化極其精緻的觀察能力,從而使他善於發現古往今來重要作品中足資取法的精華所在,取捨之間,每有卓見。

楊 劍:林健先生是雅逸裡呈靈秀,流暢中見跌宕。把晚清印壇中風格差異最大的吳昌碩、黃牧甫之刀法收於一印,融對立於統一中,且書印風格、朱文白文風格統一。

金石名家——林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