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四月,风和日丽,正是踏青旅游,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黄金时节。桃杏花已失去容颜,梨花含苞待放。周日,三位影友和客串模特、诗人小芳相约,一行四人自驾沿着原平市乡村四好公路,穿过五峰山,把辛庄抛在身后,在野庄村东、木图村南,让轮胎缓缓气,发动机降降温,四人背起行囊,徒步向古栈道出发。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古代石栈道,位于原平市小岭山,在苏龙口镇野庄村与五台县上金山交界处,因隐于苍茫的林海之中,不被世人知悉。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相传,石栈道最初由北魏高欢而凿,其形状与长度不得而知。现存“之”栈道则是由阎锡山在抗战前将古栈道进行了加工修筑。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阎锡山执政山西,在修筑抗战工事时,把古代的石栈道加以拓宽,石铺路面,垒石为路基,砌洞以出水,使一条狭窄的古道变为相对宽畅的山道,其“之”字形道路从上至下足有几十个弯,观之极富气势,而古栈道的痕迹只能寻觅到很短的一小段。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古栈道看来是用于军事,为了做好后勤保障,方便兵马行走和运输物资而修建。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定是一项浩大工程,从选线、规划设计、工期、用料、技术等方面,耗费了一定精力,保存至今。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纵观古栈道,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运用力学原理,“之”字形盘山,加长了距离,得到了省力。其二,设计涵盖了工艺技术,用料全部是石头垒筑,保持了工程的坚固性和耐用性。其三,防水技术渗透其中,而且道路下的一洞多用,排水洞还可藏兵。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远望古栈道,山顶到川底,“之”形依山势而曲盘,从五台县的上金山、下金山抵达小岭山峰顶。沿着古栈道,不论是上,还是下,转来转去的多弯,真的让你头脑晕乎乎的。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古栈道是古人挑战自然、利用自然、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产物,作为一种因地制宜的交通手段存在于崇山峻岭和峡谷之中。与我国现存的众多古栈道相比,野庄古栈道有其独特性。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游览花絮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再访古栈道丨吉建平


摄影师近照

摄影:赵宏伟 赵翠鱼 吉建平 弓志芳


来源:大美忻州

(著作权属于作者本人,转载请署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