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二桃殺三士”--這是一場發生在春秋時的因為兩個桃子而引發的“血案”,是一場由人精心設計的殺人誅心的“殺局”。兩個小小的桃子殺了三個強壯的勇士,不是毒殺,不是圍毆,也不是鴻門宴,而是讓這三個人“心甘情願”的自殺而亡。

這是記載在《晏子春秋》裡的一個經典的故事,如今我們看來或許會覺得多少有些荒唐,這當然有因為《晏子春秋》這本書並不是作為正史信史的原因,故事有部分誇張的嫌疑,但我們仍需要知道的一點是,這些故事大都和正史(如左傳等)相互對應,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而“二桃殺三士”也是一場有跡可循的由人精心策劃的“殺局”。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一、局中人

如果說按照策略分析的方法來看的話,或許能更好理解這場局勢。這場局裡的參與者除了明面上的齊景公,晏嬰,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這些人之外,還有田氏,國氏,高氏這些背後的勢力。他們可以大致分為三派,以齊景公晏嬰為主的皇室宗親派,力主加強君權,平衡貴族勢力;公孫接,古冶子極可能是國氏高氏這邊代表保守勢力的老貴族派,他們希望的是維持現狀,最好還能打擊一下田氏,鮑氏這樣的新興貴族。而田開疆則是新興的田氏這邊一派,他們作為一個外來戶,可能非常缺乏安全感,一心想著要取代現有的國高二氏,甚至還籌謀著一個從祖輩陳完那裡就開始的竊國夢想。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另外,從齊景公的從政經歷來看,他也是吃夠了士大夫專權的苦。早年崔抒因為齊靈公“廢嫡立庶”動搖了齊國根基,在齊靈公去世後,崔抒抓住機會重新迎立舊太子,是為齊後莊公。但他沒想到的是這位齊後莊公是個昏君爛人,天天不幹正事,貪淫好色,因為多次給崔抒“戴有顏色的帽子”而終於被崔抒殺死,然後崔抒又擁立齊景公上臺,這時朝政被崔抒,慶封相繼把持,齊景公在那兒相當於只是個擺設,到後來國氏,高氏打敗慶封,齊景公,晏嬰才有了部分主政的實權。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總之,看了齊國在朝的官員安排上,我們就大體知道了齊國當時面臨的局面,也就明白為什麼,晏嬰為什麼要勸諫,齊景公為什麼要動手了----這一次不過也就是想借著此局挑撥一下幾方關係罷了。

二、君臣的表演

這一天,趁著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當局幾人皆在堂上,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開始了他的表演,說道:"園中的桃子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嚐嚐鮮吧?"齊景公心領神會,就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桃子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不一會兒,晏嬰摘來了六個桃子。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其他的還有沒熟,只摘了這六個。"說完獻給了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哎呀,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應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都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和齊景公對了對眼色,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吧!"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於是傳令下去。

以功來分桃,三人分兩桃,必然是要爭論一番的,效果好的話就可以離間三人,和其背後的勢力。

果然,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衝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不甘示弱,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湧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湧,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捷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嚐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轉而覺得十分羞愧,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沉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魯昭公目睹此景,一陣驚愕,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竟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晏嬰也愣了一下,本來只是想要來離間這三人的關係,沒想到他們如此高義,竟然以命捍衛自己的榮耀。齊景公晏嬰想要挑撥離間的目的也沒有達到。隨著後來齊景公的去世,新興的貴族田氏成功的使用了齊景公和晏嬰沒使出的離間之計,竊取了齊國國祚。不知景公會作何感想。

三、誅心之法

這裡晏嬰對三位勇士使用的就是所謂的誅心之法。誅心,得先有心。心,即道義,價值觀。三位勇士以建功立業為自己的榮耀,以受辱為恥。在兩位國君面前,在還有外人的面前,沒有分到桃,就相當於否認了自己的榮耀,對於勇士來說沒有比這更恥辱的,只能以死明志,另外的兩位也因為搶功而覺得恥辱,揮刀自刎。這是有這樣高義君子之風的人才能做的出來的。如果換作其他人肯定就行不通,比如劉邦,你看他會不會稀不稀罕這個桃子。

這裡也讓筆者忽然想到電影《讓子彈飛》中,六子被胡萬誅心而死。但我們裡面細數一下“縣長”這邊的陣營,似乎也只有六子會被“誅心”,換成另外哪個都不成。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而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被人“誅心”的情況。當有人質疑我們的動機,意義,目的時,我們需要不斷的證明我們堅持的那個價值或者情感,疲於應對。但有時我們還真證明不了,比如父母說:“我為你付出那麼多,你對得起嗎?”,比如情侶說:“你要證明你愛我”。正因為重視,所以才會被“誅心”,而問題的根源不在被誅者。

閒談春秋:二桃殺三士--君王的心思,晏子的算盤,三士的末路

刁光鬥對宋慈誅心

後記

以史觀之,從二桃殺三士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三位勇士的高義,可以看到晏嬰的智謀,也可以看到齊國朝堂上的力量角逐。同時,我們也可以把它映照進現實,在職場中我們可以警惕公司的某些位置和獎勵,在生活中,我們或許就能夠除去心靈的自責和枷鎖,去解決問題的根源。果能如此,就是我寫文的最大樂趣和收穫了。以史為鑑,概莫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