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 公众号:叫阿伸的少年 )

有些人,注定要比别人,更早的遇见黑暗。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1.

校园欺凌,是这部影片所呈现给观众的故事主题。

然而,通过它,我们真正能感受到的,并非暴力事件,而是两个身处黑暗的人,如何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之内,努力挣扎,互相守护,走向光明。

当阿伸走出影院时,抬头看了看天空,虽然正下着小雨,但蓝天白云依然悬挂在我们目力所及之处。

忽然,我想到了《白夜行》。

“ 这个世界,有两样东西是无法直视的,太阳,和人心。”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陈念是活在光明中的黑暗里,她的心,背负着必须要离开黑暗的决定。

而小北,则是活在黑暗中的光明里,他见不得人,但陈念,就是他心里的光。

这不是爱情,这怎么会是爱情呢?

这只是两个受伤的人,互相拼命的取暖,以此来实现内心对于光的渴望。

2.

一直听闻曾国祥有才华,但阿伸始终没有看过他的作品。

经此一役,不觉眼前一亮。

手持摄影向来是阿伸最爱的影像表现方式,那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灵动感,就如胶片机一般,呈现出一种自然真实的原始魅力。这是那些,过于精致美好的画面,所永远无法企及的情感状态。

而持续不断的人物脸部大特写,则是该片另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表现形式。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巴斯特.基顿 曾说 :用远景表现喜剧,用特别表现悲剧。

于是,我们可以在影片中看到大段大段的人物特写,白天的、夜晚的、雨中的、室内的、哭泣的、无奈的,还有面无表情的,眼神愤怒的,等等。

阿伸最喜欢的,是末尾在警车里两人对话时,阳光一道又一道的,打在他们眼睛上。

镜头,是晃动的;阳光,也是晃动的;

但他们的眼神,却是坚定的。

因为此时,他们,已经看到了心中,所向往的光明。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曾国祥大胆的,将影片最重要的主题,完全交付于两位主演。

哪怕有一丝一毫的松懈,一切就会功亏一篑。

好在他赌赢了。

以周冬雨为主,易洋千玺为辅,两位青年演员完全侯住了全场,不负众望。

再有,便是真的非常优秀的剪辑功底。

众所周知,后期剪辑,对于影片最终所呈现出的模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很多导演,往往拍片两个月,剪辑要一年。

这部影片的剪辑,早已跳离了蒙太奇的初级定义,通过不断的隐喻和对比,给观众营造出了恰如其分的不安和紧张感。

功力,可见一斑。

3.

陈念说,终有一天,我们一定可以肩并着肩,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

小北说,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与《白夜行》不同的是,他们并非一个人,背负着另一个人前行。

他们是互相救赎,一起去往黑暗,再一起走向光明。

之所以会联想到《白夜行》,是因为这两个故事的人物设定,有相似之处。阿伸没有看过《少年的你》的原著,因此无法判定故事本身是否如同网上所传的“借鉴”之说。但仅仅从电影而言,我认为并没有。

兴许对于别国的作品,我没有发言权。

但是作为热爱日娱,并且只关注日本文学影视十六年的自己而言,在这个话题上,尚有几分自信。

其实,人类最大的进步,便在于能够跳脱情感,仅仅从理性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

4.

身处光明的人,是无法理解黑暗的。

而身处黑暗的人,若不自燃,周围便只能漆黑一片。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少年的你》有感

虽然全片的收尾过于主旋律,但出于龙标的考虑,也情有可原。

很多事情,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个世界,也不是只有黑白两色。以卵击石不可取,水滴石穿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也是无法实现的。未来固然不可预知,但我们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也希望能够尽其所能,为国家的电影事业,为我们的下一代,再下一代,营造出一个比先前更光明的世界。

人心,唯有永远向前。

这个世界,才会为你敞开大门。

以上,陆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