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成功的商業案例,都逃不過這8個字:需求、流量、營銷、變現

我以前很疑惑,覺得是高手比較聰明,天賦異稟,所以這麼厲害。 可當我經過 3 年時間學習,慢慢發現自己也具有了這種能力。我知道了,這並不是所謂的「聰明」,而是長期刻意練習,養成的思維習慣。在我們普通人看來,賺錢案例太多,而且各不相同,沒有什麼規律。但其實,如果你看到賺錢案例時,認真思考、分析,就會發現,這些案例都有一些共通之處,有某些相似的原理,把這些東西都歸納為自己的清單。因為清單裡都是成功過的案例,所以裡面的方法,都經過驗證,你模仿這些方法,做微創新,就相當於站在巨人肩膀上做事,就更容易成功。

高手們能快速根據當前事情,做出很多有效拓展,可能就是大腦裡有足夠豐富的「清單」,他們看過大量的案例、產品,當遇到某個新產品,就能很快 知道,“這個事情和 XX 類似,所以某些功能/方法/思路可以直接套用。”

這篇文章分享一下,面對一個成功的賺錢案例,我們該如何分析它,又該如何將它歸入我們的某個「清單」內,以便後面隨時調用。

為了方便描述,下面用「產品」指代一切你看到的成功案例:課程、公眾號、服務、訓練營、社群、微商、抖音、淘寶、網站、工具、APP ......等。

每個賺錢案例,都能通過以下 4 個方面,整理出相應的清單,分別是「需求」「流量」「營銷」「變現」。

一、需求

1 what?(這個產品滿足了用戶什麼需求?)

一個賺錢的產品,一定滿足了用戶某個需求,或者說,幫用戶解決了某個問題。

所以,我們需要思考—— 產品滿足了什麼用戶需求? 比如生財有術,滿足的需求是,方便用戶查看賺錢案例、學習賺錢方法、提升賺錢思維、對接資源等

比如知名網絡大V明白老師的《21 堂信息蒐集課》,滿足的需求是:幫助用戶快速蒐集信息,並從信息中挖掘用戶需求,找到賺錢思路等。

這步,我們積累用戶「需求」清單。

當你的用戶需求清單足夠豐富,再遇到其他抱怨、或者問題時,你就可以對照一下:“這個事情和 XX 類似,或者,XX 就是利用這個需求賺,我能不能也試著做個產品?”。

因為這個需求被驗證過有效,你根據自己的場景、用戶在這基礎上拓展,就不是瞎貓抓耗子,成功幾率就更大。如果你對清單內容足夠熟練,遇到新事物,就能做到自動聯想,而不用專門去對照,所謂「無他,手熟爾」

需求清單整理步驟—— 從產品介紹、宣傳文案中,找到產品是如何描述的。

這個描述,就是產品滿足的用戶需求。

當然,有的產品需求不是很明顯,需要自己總結一下。

總結原則:方便自己調用,所以,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記錄就好。

所有成功的商業案例,都逃不過這8個字:需求、流量、營銷、變現

需求也有真假之分

2 why?(用戶為什麼會有這個需求?)

搞清楚產品滿足的用戶需求後,我們還需要繼續思考——為什麼人們會有這個需求?

任何用戶需求,都逃不過馬斯洛需求金字塔——

第一層次:生理上的需要 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第二層次:安全上的需要 保險、健康、理財......

第三層次:社交需要 友情、愛情、合作、社群......

第四層次:尊重的需要 成就、地位、名聲、晉升、信心......

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 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公正度、接受現實能力。

所有成功的商業案例,都逃不過這8個字:需求、流量、營銷、變現

馬斯洛需求五層次

一個產品,可能會涉及多個層次,並沒有特別嚴格的界限劃分。

搞清楚需求背後的底層原理,我們就更容易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因為產品在變,人性不變。掌握不變的東西,就能以不變應萬變。

比如,你分析了 ABC 3 個案例,雖然他們滿足的用戶需求不同,但底層需求都在第四層級,就表明,這 3 個案例有共通之處,找出這個共通之處,以後你如果也做第四層級的產品,即便用戶需求與這3個案例不同,也能參考這個底層的共同之處,幫自己拓展思路。

3 how to?(如何將需求做成產品?)

搞清楚產品滿足的用戶需求,以及需求背後的原理,我們繼續看。 作者是如何將這個需求,做成產品,呈現給用戶的。
具體有 2 點——

(1)產品在什麼平臺,用什麼形式呈現的?

公眾號、淘寶店、網站、微博? 微信群、知識星球、付費課程? APP、小程序、獨立站? 訓練營、書籍、線下培訓?

以及,為什麼用這個平臺,這種形式,而不用其他平臺,其他形式。如果分析過程中,你發現,另一個平臺其實更適合這個產品,或者你更擅長另一個平臺,那你就可以直接模仿它,到另一個平臺複製。

這步也可以記錄下來,以後如果遇到類似需求,就知道該在什麼平臺、用什麼形式開發產品了。

(2)產品有什麼功能?

這裡就要根據產品形態,具體分析。比如,一個爆火的公眾號:選題類型,文章結構等。

淘寶店:店鋪類型,商品類型、價格、描述等。

知識星球:定位、內容結構、運營方式等。

課程:定位、課程大綱、目標用戶等。

等等...... 以及,為什麼用這個選題、定位、大綱。

這步也可以記錄下來,以後如果遇到類似需求,就知道該從什麼角度、方式開發產品了

積累「需求清單」,能增加你對賺錢的「敏感性」,因為你大腦裡有足夠的 「清單」,遇到任何事情,大腦就好像有一束激光,快速一遍清單,發現有相似的案例,就可以將驗證過的方法/思路/模式,套到當前事情上,分析對比,得出能不能做的結論。

二、流量

1 what?(產品流量從哪裡來?)

產品做好,讓用戶看到,才有可能進行下一步。所以,我們需要分析,這個產品的用戶群體是哪些?他的流量怎麼來的,也就是他用什麼方式讓用戶看到自己的產品。

1 個產品,積累 1 種引流方式。 2 個產品,積累 2 種引流方式。3 個產品,積累 3 種引流方式。 ......

N 個產品,積累 N 種引流方式。 以後如果你開始做產品後,就參考之前的引流清單,看看哪個和自己的產品相似,可以模仿,套用,成功的概率就更大。

所有成功的商業案例,都逃不過這8個字:需求、流量、營銷、變現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

如何知道這個產品的流量獲取方式?

(1)搜索:在百度、谷歌、微信等各大平臺搜索產品名字,會看到一些相關 信息,然後從中分析,看它是靠內容營銷,還是SEO,還是投廣告。

(2)看行業拆解:如果產品比較火,必然有自媒體寫覆盤、拆解的文章,查看這個,就更省力。

2 why?(為什麼選擇這種流量獲取方式?)

上一步,找出產品的流量獲取方式後,還需要分析,他為什麼使用這種方式。

比如,產品用內容營銷,為什麼選擇這種方式?為什麼不選其他方式。他投廣告,為什麼選擇這個平臺,而不選其他平臺?積累多了,你就會知道,哪類產品,適合用哪種方式引流。

如果你發現某個產品,用了一種不常見的引流方式,效果特別好。你就可以多留意一下,這就是「異常值」,看其他產品是否也能複製,如果能,那就是認知差,你就能靠這個增加優勢。

3 how to?(具體是如何操作的?)

內容營銷是怎麼寫的?
SEO 是怎麼做的?

廣告是投的什麼平臺,用什麼賣點? 如何裂變?

積累「流量清單」,如果以後做產品,就能從中找到關聯度最大的方法,模仿、改進,效果也不會差。

三、營銷

1 what?(產品如何做營銷?)

一個產品有價值,和讓用戶感知到產品價值,是完全不同的2件事。 因此,我們需要看一下,他是如何做對產品做營銷的。 從什麼角度定位,用什麼賣點,寫什麼文案,講了哪些故事等等。 還是那句話,產品在變,人性不變。

我們積累不同類型產品的營銷方式,總結出他們對不同「效果」的描述。如果自己做產品,從中找到相似度高的案例,就能複製、模仿,套用到我們的產品上。

這步是積累「營銷清單」。

2 why?(產品為什麼用這種營銷方式?)

比如,這個產品為什麼從這個角度出發,用這個文案,我明明覺得這句話太 low,但為什麼他會用,而且效果這麼好。

當你分析清楚產品營銷方式背後的原理,就更容易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你會發現,有些產品,明明品類都不一樣,但卻用了同一種營銷方式,因為他們滿足的用戶底層需求一致(第1節的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所以營銷原理相同,只是在產品層面的文案,有一些差異。

等你做產品營銷時,也可以根據這個,模仿複製,做微創新,就更容易成功。

《原則》裡說過,要永遠相信客觀世界。這件事情能成功,就說明它是對的。我們要研究他為什麼對,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已有認知,去排斥,懷疑,甚至諷刺。

阻礙賺錢的,不是無知,是傲慢。

3 how to?

營銷是個動詞,所以討論「what」的時候,就是在討論「how」,比如—— 營銷方式是什麼 = 如何做營銷,
因此這裡無需重複分析。

積累「營銷清單」,鍛鍊你的「用戶視角」,你會慢慢知道,一個事情,從什麼角度說,用戶會更喜歡。用什麼語言,用戶會更容易接受。

四、變現

1 what?(產品如何變現?)

產品的最終目的,一定是賺錢。 但不同形態的產品,變現的方式不同。

可能是賣流量,也就是接廣告。 或者是提供付費內容/服務/社群。 或者是付費使用高級功能。

積累不同類型產品的「變現清單」,以後如果自己做,找到相似的產品,模仿就行。

2 why(為什麼用這種變現方式)?

我們還需要繼續追問為什麼這個產品採用這種方式變現?這種方法的優勢是什麼?為什麼不用其他方式?為什麼定這個價格?能不能用其他價格?

瞭解為什麼,是為了更好的觸類旁通,靈活運用。

3 how to?

所有成功的商業案例,都逃不過這8個字:需求、流量、營銷、變現

變現能力

變現是個動詞,所以討論「what」的時候,就是在討論「how」,因此這裡無需重複分析。

積累「變現清單」,鍛鍊你的「商業思維」—— 什麼事情能賺錢?
怎麼賺錢?
賺多少錢?
為什麼這麼賺錢? 以後自己做產品,就選最適合自己的變現方式。

當你積累了大量「需求」「流量」「營銷」「變現」 清單,並且熟悉後,無論遇到什麼需求、案例、產品,別人還在想能不能做的時候,你已經在大腦裡「實戰演練」過一次了——

“這個事情有用戶需求,之前 XX 做過,可以在 XX 平臺,做成 XX 形式”

“這個事情可以用 XX 方式引流,套用 XX 的思路”
“這個事情可以從 XX 角度做營銷,模仿 XX 的文案”
“這個事情可以通過 XX 變現,可以聯繫他合作”

五、總結與思考

「需求」「流量」「營銷」「變現」,日積月累,隨著時間的增加在這4 個方面,你都有多個方案可以參考/ 模仿/套用。這樣你成功的幾率,是不是就更大一些呢?

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