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鳳求凰》讓司馬相如名聲大振,那關於他,我們有共鳴嗎?

讀了《品中國文人——司馬相如》引發的一些小小感觸,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一首《鳳求凰》讓司馬相如名聲大振,那關於他,我們有共鳴嗎?


一首《鳳求凰》讓司馬相如名聲大振,那關於他,我們有共鳴嗎?

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辭賦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其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


我們瞭解司馬相如,大部分都是從他和才女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中開始的,一首《鳳求凰》讓他們之間產生了共鳴。

鳳兮鳳兮歸故鄉,遊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豔女在此堂,室邇人遐毒我腸。何由交接為鴛鴦!

一首《鳳求凰》讓司馬相如名聲大振,那關於他,我們有共鳴嗎?

司馬相如以辭賦聞名,而世人稱他的賦又為華而不實,實為堆砌文字的虛文濫調,為何司馬遷、劉小川都把他寫進自己的作品裡呢?

我覺得,一方面,除了他的賦外,他的為人也還不錯。要不然,僅憑卓文君的一首《白頭吟》也挽回不了榮華富貴中的老伴。文中說,當時知識分子還沒有形成為底層百姓吶喊之風氣,而劉小川也不大讚同只站在窮人或富人的立場上看問題——即立場角度是多樣的,視野是多樣的,看問題評價也是豐富多彩的。那麼,為何說他:“他這位粉飾現實的前輩,以他的光芒照亮了這一流派,顯得渾濁,映襯清流”。我想,劉小川先生是批判他的,畢竟相較於司馬遷,他太渺小了,但也不乏對他誇獎過。

相如有錯,錯在他不能與司馬遷、馬雲一樣洞悉未來,不能順著歷史潮流站在人民的立場上。自始至終,他都在為統治階級服務,是為統治階級奮鬥下的文人。

幸好,他在晚年時散發出了他“投靠”歷史文人的氣息。他也許於朝廷弄權間疲倦了,離開官場。這時,我們笑了嗎?應該吧!也許吧!但這也只是屬於統治階級下的文人形象,只不過現在的他少了“奮鬥”,沒有奮鬥,就沒有傾力迎合。他的文人身份,文人氣息彰顯他還是個文人。

不然,我也許會覺得他就是一個貪財貪色的功利之人,僅此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