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

三秋生產以來,棗莊市臺兒莊區泥溝鎮立足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理念,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消除秸稈焚燒隱患,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發展之路。

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
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

在劉橋村,記者看到,工人們正在熟練地把已經發酵好的玉米芯和基料混在一起裝袋,她們動作嫻熟,不一會兒堆成小山似的拌料就變成了摞在一起整整齊齊的菌包。

劉橋村蘑菇種植專業戶陳杰告訴我們:“玉米核(芯)在老百姓手裡也沒用,我收過來,老百姓也能有一些收入,還能發展我的蘑菇種植產業。”

在東黃莊村的蘑菇大棚裡,30多個工人正在將發酵好菌包重新打開接種,完成這一步的菌菇包將會被銷往全國各地。

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
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

東黃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延偉在介紹該村秸稈綜合利用取得的成績時,不時流露出驕傲的神情。

截止目前,僅東黃莊村就已銷售以玉米芯為基料的平菇菌包近10萬株,銷售額二十多萬元,不僅實現了玉米芯的綜合利用,還進一步解決了農民就業問題,促進了集體經濟增收。

而這些僅僅是泥溝鎮秸稈綜合利用的一個縮影,像劉橋村、東黃莊村這樣專業種植食用菌的村莊,泥溝鎮還有30多個。

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
臺兒莊區泥溝鎮“廢材”秸稈長出“金疙瘩”

近年來,泥溝鎮加快推進秸稈“五料化”經濟發展,實現秸稈變廢為寶,守住禁燒的底線,僅菌菇種植業年消化秸稈量就可達6萬餘噸,創造經濟效益逾1500萬元。下一步,泥溝鎮繼續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讓秸稈真正變成農民增收、生態受益的“金疙瘩”!(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董曉嬌 劉宇昊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