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火燒赤壁,曹操能一統天下嗎?

淡忘憶


赤壁之戰,

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

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迴,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孫權屢次親率大軍進攻合肥,數戰不利,損兵折將。曹操在退回北方後,休養生息五年,平定關中後才大舉南征孫權。此戰形成天下三分的雛型,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赤壁之戰曹操損失了多少兵力

眾所周知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甚至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此戰中有些許迷團到現在還沒有揭開,今天小編就關於歷史記載和自己的推算來對各方軍力實力對比和曹操軍損失情況來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曹操許都出兵號稱50萬實際最多25萬人馬。

關渡之戰時曹操5萬出戰+俘虜袁本初5、6萬+北伐河北及幽州各地收編近3萬+許都駐軍4萬多+,南征前可徵召來的3-5萬的新兵(估計、因為戰前必定是要徵兵的)。攻打劉備,博望之火,火燒新野,白河之水,三戰皆敗,也要損失 2-3萬。

赤壁之戰,曹操若不失利,以曹軍此時兵力,完全有可能統一江南,進而改寫歷史。


臣本布伊


如果沒有火燒赤壁之戰,就表示曹操的二十萬大軍(對外號稱八十萬)成功渡過長江,進入孫吳境內,當時孫權和劉備的聯軍大約有五萬,按照字面數據對比,孫權和劉備沒有了長江天險,正面作戰的話,基本是擋不住曹操大軍的。

那麼最壞的結果就是孫權和劉備的聯軍被曹操大軍橫掃,孫權要麼投降,要麼戰死,孫吳政權崩潰,曹操佔據了東吳。

至於劉備,百分之八十不會選擇跟曹操死戰,能跑就跑,不過不管跑沒跑的了,劉備都失去了佔據荊州、竊取蜀地進而三分天下的機會,最後只能泯滅於亂世,翻不起浪花了。

如此一來,曹操掌控北方和東吳兩地,天下大半盡落入曹操之手,只剩下了蜀地劉璋和更北方的馬騰、韓遂、公孫瓚之流。

這些諸侯,除了蜀地劉璋,其他諸侯在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情況下都能被曹操打敗,更不用說是統治了東吳的曹操。

那麼最後天下只剩下蜀地,是根本擋不住曹操的大軍的,理由很簡單,三分天下的情況下,諸葛亮主持蜀地都擋不住曹魏,更別說劉璋這種平庸之輩,以一郡之地來對抗坐擁天下的曹操了,只會跟投降劉備一般,直接投降曹操。

所以一路推斷下來,如果赤壁之戰曹操勝利,百分之九十九會統一天下。

為什麼不說百分之百呢,因為凡事無絕對,曹操帶兵攻打東吳的時候,瘟疫也是一個隱藏的大隱患,就算沒被火燒戰船,但是到了吳地,一旦軍隊爆發大規模瘟疫,曹操也只能撤兵,不過這種幾率不大,頂多百分之一吧。


物來則應


即使沒有火燒赤壁,曹操在當時也不可能一統天下。

從赤壁之戰背景來看,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征荊州,九月裡,劉琮舉州投降。劉備無力抵抗而渡漢水,西南而走,過當陽,逃夏口,曹操緊追不捨。劉備派諸葛亮往九江聯合東吳。後雙方對峙赤壁南北。

我認為即使沒有火燒赤壁,曹操也不能在當時一統天下,原因有以下幾點:

(1)北方並未大定,加以關西還有韓遂、馬超,曹操的急兵不能做長久之計;

(2)北方的人不善水戰,加之剛攻下的荊州人心不服,而孫權卻早有準備;

(3)大寒之際,缺乏馬草,天時亦不相宜;

(5)孫權不肯居於江東一隅,若投降再無發展的空間,必奮力一戰;

綜上幾點來看,曹操的赤壁之戰缺乏天時、地利與人和,即使赤壁之戰戰勝了孫劉雙方,也不可能再進一步做進取之策,統一天下為時尚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