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市競爭加劇,未來自主品牌能否“一統天下”?

濁酒散人


中國車企,能走高端路線的是:紅旗和比亞迪

能走量、性價比路線的是:長城和奇瑞、長安

能走偶像派路線的是:吉利

能走小眾路線的是:眾泰、海馬


社會與心理研究


就目前而言,國產車市場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利潤偏低,企業想要盈利就要有市場銷量,而提升市場銷量又靠打價格戰,很多車企已經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國產品牌中,吉利、哈弗、長安、廣汽、奇瑞還是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但就我個人在奇瑞工作經歷,奇瑞算是比較注重研發的企業了,每年在研發的投入和歐美日韓企業也沒法比,現在國內很少有企業可以潛心搞研發(利益至上),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燃油車想要打贏歐美日韓車還是不太現實。近期政府鼓勵發現氫燃料汽車,雖然各國在同一起跑線搞氫燃料汽車,就目前而言,日本已經在技術上遙遙領先,而且國內工業發展也無法滿足汽車自主研發需求,目前,核心零部件還是依賴進口。真心希望祖國的汽車行業能打敗歐美日韓,但就大環境來說,可能路還會很長。


走鋼絲的小猴子


車市競爭加劇,並且國內車市的未來銷量仍然走下行路線的話,個人認為自主品牌不是考慮能否一統天下,而是要考慮如何生存的問題。

首先,國產自主品牌技術實力不強。

雖然目前國內廠商相比較之前幾年,在技術實力、外形設計、質量品質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綜合來看,與合資品牌車型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而這樣的差距並不能通過一、兩款車型的發佈就可以扭轉,需要通過一代一代的技術更迭才能達到,所以從技術層面上來說,國產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國產自主品牌車型的議價能力差。

國產車型的定價基本就是卡著利潤點而來的。比如同級別的SUV車型,合資如果定價18萬元的話,那國產車型定價也就是12-14萬元左右。所以國產車型的議價能力是不如合資品牌的,試想,如果合資車型一下降5萬元,那國產品牌必須進行大幅度的降價,不然就沒有了市場。所以議價能力低,也是國產品牌的軟肋。

最後,也是國產品牌我認為最大的弱點,就是對國內市場的依賴度太高。

所謂合資品牌,就是國外廠商與國內廠商通過合資的形式在國內銷售汽車。而國外廠商一般在某一地區有著比較穩定的銷量,所以即使國內市場發生變化,比如競爭激烈降價、車市遇冷滯銷,國外廠商都能夠通過其他市場更容易找到利潤平衡點。而國內的自主品牌大都立足於國內發展,幾乎所有的銷量都是國內市場完成,而如果合資廠商真的不惜血本,大幅度降價的話,那國產廠商真的要考慮自己生存的問題。

所以綜上所述,國產品牌如果想崛起,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希望我們的國產廠商加油吧。


我是老濟說車,關注我,為您帶來更多的汽車資訊。


老濟說車


一統天下估計是很難,你可以看看國外,基本沒有這種現象。不可否認國產車越來越不錯了,身邊同事買車也有很多買的,例如H6,CS-75,海馬S7,吉利的博瑞。車這個東西是一個長期消費品,老百姓很難短時間內換新車,對吧,隨著時間的推移,汽車質量就能顯現出來了。國產大廠基本都有自己的一系列發東西,但是變速箱這塊,只說AT箱子,還是有軟肋的。這能一步一個腳印研發了,或者買國際大廠的產品,例如愛信。只能希望國產大廠靜下心來搞產品,不要走什麼彎道超車,產品的口碑是依靠消費者建立起來的,建立好的口碑很難,但是使之坍塌卻很容易。善待消費者,少一些套路,加強對4S店的管理。


眾泰集團製造部主任


中國是全球汽車大國,中國本土汽車品牌已經有能用到好用階段跨越。

中國汽車能否“一統天下”要看各大車企業是否真的去研發、設計、開發,而不是做山寨汽車換標複製模式,我不相信山寨會領跑企業。

只有努力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才是硬道理,而不是每天都去複製別人的產品,不提升硬件增加輔助功能的小兒科就是徒勞無果,應該夯實技術人才儲備不斷去創新產品,邁向高端產業化發展汽車強國。


中文微評論


短期內難以實現,在傳統汽車領域,自主品牌汽車想彎道超車基本不可能實現。個人認為未來自主品牌能否一統天下將主要取決於以下這個方面:1、中國電動車技術進步和電池降成本進展;2、在5G普及和智慧科技推動下,中國在車輛自動駕駛、智能化方向上的技術革新能力;3、自主品牌在適應並引領未來汽車流通和消費領域包括銷售模式創新、汽車生態圈建設、消費升級等方面的創新能力。


蒼松不知寒


現在中國的領克品牌,在國產品牌車的性能不錯,領克汽車參加過世界汽車場地比賽,提現出中國品牌和世界品牌的汽車差距越來越小,希望中國汽車品牌越來越強。





汽車的生活6662


大有可為,只是時間問題


星徽老尹


在國家政策正確引導下,非常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