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足協降薪行為?

孤獨巡禮


應該也算個資深球迷,隨便講幾句拋磚引玉。

1.總體而言,俱樂部用於支付球員薪資的總支出會下降。相對應的,俱樂部擁有的可支配資金將會有所增加。這些多餘資金的具體去向如何是由每傢俱樂部自身的安排所決定的,是否會直接影響到青訓力度、人才選拔機制等關鍵因素目前並不好說。

2.在俱樂部總體薪資支出降低的情況下,俱樂部的可支配資金變多,同時國內優質球員將會變得更加搶手(因為俱樂部不必支付過高的工資),所以這些球員在中超俱樂部間的交易轉會費很有可能會被炒得更高。

3.受第二條影響,國內俱樂部輸送國內球員留洋的意願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因為俱樂部把他們賣給其他國內俱樂部所獲得的轉會收入將會比以前還要高(儘管以前已經很高了)。

4.球員個人的留洋意願可能會有所提升。曾經的超高薪資一度使得部分實力不錯的球員在面對留洋機會時望而卻步,如今中外薪資差距縮小,有實力的球員也許會更希望留洋鍛鍊,而不再是一味地為了賺錢固守中超。然而,當球員的這種心態與第三條所講的俱樂部的心態出現背離時,如何協調則會成為新的難題。

當然,以上僅僅是個人分析出的可能影響,實際情況還需一段時期的觀察後,由更專業的人士進行進一步研究。至於評論區提到的簽字費、陰陽合同等問題,肯定是會有更多條款進行限制的,畢竟制定規則的人也不是傻瓜。新規的最終效果究竟如何,時間自會給我們一個交代,理性吃瓜,靜觀其變即可。


宇勳網絡


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各足球職業聯賽紛紛停賽或者延期開賽,足球職業俱樂部和投資方普遍面臨經營困難的問題,適度減薪、共渡難關已經成為各國聯賽的普遍共識。此時此刻,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宣告將進行減薪合情合理。
但是中國足球能否減薪成功卻還是個未知數。

我們都知道,在跨入2020年之前,中國足協針對中國職業足球剛剛制定了限薪令,規定從2020賽季開始新籤外援年薪不超過300萬歐,新籤國內球員年薪不超過千萬人民幣。在這樣的背景下,足協和俱樂部繼續謀求球員減薪難度相當大。


足協在公告稱,減薪要在俱樂部和球員充分協商的情況下實行全隊統一標準,但實際上俱樂部想要做到這一點很難。特別是一些今年年底合同即將到期的大牌外援球星,由於中超已經限薪,下賽季這些球星基本不可能和俱樂部續約,這時候讓他們同意減薪是個難題。

所以中國職業足球想要實現減薪難度很大,能否成功還有待觀察。


老張足球觀點


迫不得已而為之 。不能說是效仿或者說跟風,而是說根據實際情況主動求變。其實說到底還是中國足球水平不行,高薪低能的典範,而今年伴隨著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地波及範圍之廣讓人膛目結舌,伴隨著各地都開始降薪,從主教練到隊員,順應民意,其實中國球員水平不咋地,但是收入各個水漲船高,不用對比其他國家就是對比女足也是天壤之別,而俱樂部也需要生存,夾縫求生,實際上降薪無論是對足協俱樂部還是球員三方,都是一種制約或者說是順應民意的選擇,主動求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