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崖山之後,再無中華】,對此,大家是怎麼理解的?

CBB工作室


說這樣的話是日本人,其實不然,即使宋朝滅亡了,悠久的中華文化已經根植於歷代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任何外來勢力都無法改變中國人的中華文化基因,只能是外來民族被華夏文明所同化了,即使強大的元朝也無力改變漢字的推廣,儒家思想的傳播,即使長達三百多年混亂不堪的南北朝時期,中華帝國照樣崛起。


太興真人


”崖山之後再無中華,又稱"崖山之後無華夏" 。對於這句話如何理解?在回答之前,首先。應該瞭解史上最為悲壯的,導致趙宋王朝終結,元朝一統華夏的崖山之戰。

崖山海戰是南宋末年宋元的最後一次戰役。南宋德祐二年,元朝大軍渡過長江天險,攻破臨安,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元朝人生擒活捉。但南宋的一批文武大臣擁戴年方七歲的南宋益王趙罡,在福州繼位稱帝,史稱宋端宗。

祥興元年,宋端宗又意外溺水而亡,他的弟弟、7歲的趙昺登基,史稱宋少帝。為了躲避元朝大軍的攻擊,南宋君臣在陸地已經沒有立足之處,被迫帶領剩餘的人馬乘船出海,退守廣東崖山。元朝大軍很快追蹤而至,對南宋船隊發起猛攻。祥興二年正月,打響了事關 南宋興亡的最後一戰,崖山海戰。

祥興二年二月初六,南宋水師全線崩潰,土崩瓦解。大臣陸秀夫揹負宋少帝跳海殉國,南宋至此滅亡。

在崖山海戰中,有一個陳姓水兵僥倖脫逃,回到了揚州老家,從此隱居鄉間,他的外孫子朱重八,就是那位名震天下的明太祖朱元璋,崖山海戰80多年後的洪武元年,他推翻了元朝建立大明。

歷史就是充滿了喜劇性,元朝統治者做夢也想不到一個崖山海戰脫逃的水兵後代,會成了推翻其統治的大明皇帝。

由此 可見 ”崖山之後再無中華" 指的並非沒有中華而是另有所指。這句話與"明亡之後無華夏"一句並列,是一種漢奸殖民文化和網絡論調 。該論調主張者認為隨著宋亡的崖山海戰,傳統的漢民族政權首次完全被北方遊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並認為華夏文化在經歷蒙元滅宋後發生嚴重的斷層,古典中華文化遭到了摧殘。特別是日本侵華時期,漢奸殖民文化,大東亞共榮文化的宣傳,中華文化已經不復存在。這種論調更是甚囂塵上。

改革開放後,一些親美媚外的所謂精英又重拾老調,詆譭中華文化,醜化中國人。許多電影,小說,等等都把醜化歪曲中國的歷史文化,乃至現實,當成諂媚西方,獲取獎賞,到國外拿獎的捷徑。他們為了給自己的所作所為披上歷史的合法的外衣,把崖山之後,再無中華。搬了出來,似乎我們仍然生活在元朝,日本人的統治之下!因此,習主席提出來要堅持文化自信,這就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


彩雲飛翔


此乃別有用心之人牽強附會斷章取義之說。“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中國。”這句詩是民風相傳的兩句詩,具體出處已經無法考究,但是這句話卻是民間用來激發全體中國人對國破家亡的悲憤之情,用來反對外國侵略者對中華文明的摧殘。中華民族以文化固國本,以禮儀化萬民。中華文化淵遠流長,四海幕風。後來這兩句詩被日本用來迷惑中國人心,日本是想借此用來炮製中華文明的傳承已從中國轉到日本。提出了大東亞共榮圈,因為整個東亞都是中華文化的文明群體,他想借此達到其國內政治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們一定要警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