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與家庭陪伴如何取捨?

上官冰琪z


生活壓力與家庭陪伴是一對矛盾,處理好這對矛盾就是找到平衡點,有得必有失,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社會的發展,不斷改變與顛覆傳統的理念,也不斷改變生活與家庭的觀念。原來經常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怎麼樣、怎麼樣,現在不行只能說去年今年,甚至上半年與下半年了。

經濟的發展,不斷派生與淘汰生活方式,窮富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營養養生與粗茶淡飯,子女教育與培養,老人的健康,工作的壓力等等,讓人失去自由自在的生活。

培養與瞻養問題。一個孩子生下來就指望成為明星,成為大資本家,成為富豪。吃洋奶粉的孩子一定當官,吃米糊的一定當農民,讀宋慶齡幼兒園的是大腕,讀鄉村幼兒園的是平民,一條起跑線花費幾代人的積蓄。而七八十歲的老人,還積聚著微薄的收入,體恤兒子、孫子,當小孩與老人生病時,一個小孩四五個大人看護,老人生病床前無人,這種現象會教育好下一代?

家庭的認識與保護。家庭是一個血緣和婚姻的群體,家庭成員和諧相處,相互包容,合為提升生活水平與相互關心家庭成員。正視和不抱怨家庭的現實基礎,不攀比與追隨不符合實際的生活條件與環境,才能快樂與安逸。

男人要有擔當,要真正成為頂樑柱。人生就是生存、生活、生命,一個好的家教與家風,肯定能夠培養了不起的子孫。


文言44


建立正確的認知和期望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有工作生活平衡的困擾也是因為家庭原因。

有很多人認為,我要去陪孩子、迴歸家庭,這當然沒錯的。但是不是全部的業餘時間全投入進去,這是個性價比的問題。

有句話叫,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榜樣。

制定有目標的計劃,並且保證每天與孩子的黃金半小時,剩下的孩子是可以自己搞定的。同時,注重言傳身教,你其實時刻都是在教孩子的,哪怕在加班。

但是這其中的意義和你的解讀,決定了孩子的思想高度。

有些父母是陷入了“保姆VIP模式”,還要去承擔了很多本該其他成員和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一家人的生活細節事無鉅細、事必躬親,把無數猴子都背在自己身上。

因此,各司其職很重要。把其他人該承擔的職責交還給他們,從小培養孩子獨立、負責的生活習慣。

如果你有餘力,那當然可以幫忙,但別認為搭把手沒關係,一旦慣成了毛病,那後半輩子就很難擺脫“保姆”的宿命了。

該讓孩子和老人自己學習的,要“授之以漁”。老人的很多低效生活的壞習慣,該說也得說。

對於自己專業領域有追求的職場人,我覺得首先要放下一個執念,那就是一定有一個“平衡”等著你去追尋。

那個遙不可及的東西總在使你焦慮、矛盾、憤怒,耗掉了無數的能量。

我看到的很多職場人不是實現了“平衡”,而是接受了“不平衡”。

是否平衡只是我們的一種認知而已,我們需要調整心態,建立正確的認知和期望。

因此,平衡並非遙不可及,每天創造一點“平衡”的小時刻,創造若干休息的間隙,那可比半年休一次大假好操作多了。

管理好自己的期望後,實際效果可能是今天午後你在樓下轉了一圈,靜心思考了5分鐘,媽呀,感嘆今天真是太“平衡”了!

在管理好自己期望的同時,建議千萬不要以“工作狂”為榮,長期自我壓迫、超負荷的工作,不僅沒有了生活的動力,身體也會吃不消,整個人都會變得急躁、麻木、消極、絕望。

更有甚者,以強勢的姿勢爆發,完全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的感受,對周圍世界報以語言暴力發洩苦悶,導致自己的人際關係處處受敵。

這裡也不得不提到一些幸運又智慧的職場人,他們已經達到了工作生活“合一”的狀態,即找到了自己最熱愛的事,並且把它當成終生事業。

於是她不再為了別人而工作,也不再跟老闆的“高要求”較勁,而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再為了工作和生活的撕扯而尋求平衡。


舒山有鹿


很多人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

家庭的陪伴和生活的壓力,造成了很多人不能長時間的陪伴在自己的家人身邊,但其實這不是一個選擇題,你不能放棄自己的家庭,你也不能放棄自己的工作,放棄了家庭就意味著你失去了所有的親人,放棄了工作你沒有辦法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同樣的,你如果努力的工作是為了照顧好家人,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那並不矛盾,那麼你陪在家人身邊,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這也並不矛盾。

所以不要為了一端而放棄另一端,只要你能夠保持好平衡,權衡得失,用心經營,同時也讓家人理解你的感受,這樣即使你們沒有在一起,心靈也會保持彼此無限的溝通,思念就是一種最好的表達,所以你不要害怕自己的努力會白費,時間會解決一切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