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型性格的人該怎麼做出改變?身邊的人會不會覺得特別有壓力?

娛樂成長吧


付出型性格的人是通過迎合或者奉獻的方式維持人際關係,這種關係模式是病態的。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把他們維持人際關係的方式稱為迎合的遊戲,對迎合的遊戲他是這樣總結的:


所謂迎合的遊戲,概括成一句話:我為你做了這麼多,你必須愛我,否則你就是不愛我,你這個大壞蛋。

很多情況下,付出型性格的人只是在對別人一味地付出,卻意識不到“否則”的威脅性信息。產生這樣的一個結果的根源主要在於這類人的恐慌,他們恐慌一旦開始索取就會令關係疏遠甚至是斷裂。所以他們才會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收不到別人的認同會特別難過,收到了又覺得惶恐,不能坦然接受。

如果大家平時留心的話,你們會發現付出型性格的人付出後,經常會表示,他們的付出不需要回報,但是恰恰是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會令被付出的人內心滋生出愧疚感,而愧疚感可能是我們最不願意面對的一種感覺。

這種愧疚感會讓被付出的人,也就是身邊人覺得特別有壓力,愧疚得多了就會轉變成憤怒,但是這股憤怒又無法對付出型性格的人發出。於是時間久了,擺在被付出的人面前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向別人表達憤怒,要麼乾脆遠離這個付出型性格的人,大多數人選擇了後者。所以付出型性格的人最後總是顧身一人,不管是朋友還是戀人,最後都失去了,誰也留不住。

那付出型性格的人該如何改變這種困境呢?

(1)明白他人的肯定和喜歡不是必須的事情。

付出型性格的人本質上是無法接納自己,必須通過外部獲得肯定,從而得到安全感。嬰幼兒時期,我們沒有生存能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我們的生存與自理能力不斷增強。成年之後,即使與別人發生衝突,即使被別人拋棄,即使不去滿足別人的需求,我們依然能夠好好地在這個社會存活著,他人的肯定和喜歡不是一項必須的事情。

(2)多次預演反應模式。

即使我們意識到付出型性格不好,但是事到臨頭,可能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做出付出型行為。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要想好自己的付出型行為場景和可能做出的反應。針對性地做出預案,不斷在頭腦中強化預案,並在實際場景中不斷踐行預案。

(3)尊重並勇於提出自己的需求,不要奢望有人會主動過來滿足你的需要。

有些需求,如果我們自己不主動說出來的話,別人是很難知道的,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去在意並滿足我們的需求。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的需求不重要,我們的需求不應該被滿足,不要試圖給自己任何理由去論證提出需求的合理性。比如,想要吃冰糖葫蘆,想要女朋友的一個擁抱,難過的時候想要有人去傾訴,就大膽地去做。

下面把蔣方舟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價值,
如果你放棄自己的個性和價值,
去打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就意味著:
你吸引來的,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
真正能欣賞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
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討喜的樣子。”

記住,與其一味地為別人做付出,不如為自己做付出,接納並更好地成為自己。


黑夜傳說house


付出型的人需要改善的方向:

1.學會接受別人的讚美;

2.減少支配別人,不要用方法去迎合別人及贏對方;

3.“收手”即讓別人自己去解決問題,過分主動的幫助反倒是傷害;

4.別過分“體諒”別人,別人不需要您去搭救,清楚自己責任的界限;

5.將對人的慈愛轉對自己,問自己要些什麼?用些時間於自己的感受、真正興趣及理想上;

6.用些單獨的時間去反思自己的需要;

7.不是每人都像您般善解人意,告訴別人自己的需要;

8.單是付出是不夠的,也要懂得讓人付出給您,即懂得“接受”的藝術;

9.不要以為事事都是與人有關,有時“事”歸“事”,重要是把“事”辦妥;

10.留心自己的傲慢,開始欣賞各人的不同。

總之就是:愛別人更愛自己。


汪氏九型性格大數據


是人就有傷心時,成長過程中是有的。失去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有緣遇到欣賞你的人才是你真正的女友或好友。

有一條必須記住,如何做人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