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初中生樹立中考的危機感和責任感?很多孩子初一初二不學習,到了初三了來不及了?

譽滿蒼穹


初三一模成績已經出來,家長對孩子的成績基本上都有很現實的認識,部分家長的確感覺到了中考的危機,很多孩子也感受到了,不過初三此時的危機讓孩子們的想法很自然地有了很大的不同,必須得看清現實,無論如何,生活依然要繼續,一個月的時間,已經迴天無力!

面對危機感和責任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具備很強應對能力的,看似這種危機和責任感是孩子如何樹立,實際上隱含的是家長更多的用心!通過初中三年多次的家長會,我更近距離地接觸了很多家長,有的家長,我能深深感受到其觀念的變化,有的家長在初一第一次家長會和初三最近一次家長會給我的留下認識是一樣的,從孩子的學習和表現上可以看出家長的成長,從家長的意識觀念中可以預知孩子的學習成長,家長和孩子是相互的鏡子。從這一點來說,非常贊同題主說的需要從初一開始就要有意義地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不過如何培養的確是一個問題!

理論大家都能說出很多,我這裡就不做贅述,只把自己這十多年的做法和大家做一個交流,切磋,大致可以分四點做了總結:

1,自兒時就有意識一起成長,建立和書的親近感,鼓勵其好奇心和求知慾。

我自己自小喜歡閱讀,喜歡有韻律的文字,同時也喜歡孩子。在自己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喜歡在閒暇時讀這類的文字,喜歡和她一起關注他覺得有意思的事物。

比如撿拾不同顏色的樹葉,琢磨一堆沙子玩,用幾根牙籤做遊戲等,這都是孩子兒時的尋常樂趣。

兩歲生日的時候帶她去小區的幼兒園門口看小哥哥小姐姐們課外活動,眼神裡對學校的生活充滿了嚮往。

記得小女四歲左右的那個春天,對小草的成長非常好奇,我們就一起在初春時節去樹根下、枯草叢中尋找代表春天的小草,還有一次在小區樓前的甬道邊有一棵孤零零的小草,我們一起蹲在那裡看了好長時間,就想看看它成長的速度,當然是看不出來的。

2,小學重點抓學習習慣,培養其穩定的學習興趣,鼓勵她建立自己的學習計劃,支持他的與眾不同,幫助他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

在上小學之前,小女學習拍球,一連五天天天練,從不會拍,到一口氣能拍五百個還能繼續,被要求才停下來,其堅持性真的是需要鼓勵的。

上學開始,我就開始有意識地要求她把每一篇語文課文一定要至少讀三遍,沒有特殊情況的日子,每天堅持讀一篇課文讀三遍,堅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很多時候是必須想辦法讓孩子保持興趣的,所以就必須有陪伴,有不同的方法去激發其興趣。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讓他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自小和他一起讀書、看電視或者其他多種活動中,總會有意無意地滲透一個觀念:只有堅持好好學習,才能明白更多的內容,你才能讓自己更加快樂,自己努力了,才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可,也一定會有和自己一樣優秀的朋友,實際中也會對他的努力成績做出毫不吝惜的表揚和肯定。

3,初中支持他的獨立要求,儘快調整自己去適應他的青春期特點和成長的要求。

小學時期奠定了學習的好習慣和人生價值觀的正確態度,初中隨著他年齡的成長,鼓勵其自理、個性的成長。

對於其選擇更多地給予支持,比如課外班,根據他的要求決定上或者不上,比如衣服讓其自己選擇購買,再比如非全家性外出活動是否願意參加讓自己做最後決定。

對其學習,更關注其平時的狀態和學習態度,對其考試成績採取寬容的態度,不因成績的不理想責備或者批評。有意識地討論中考的現實意義和好學校的的好、不同學校的差別。

當然我們還會談到一些新聞事件,比如初三的學生中考成績不好,只有去職高,學習一門技術,學習技術也是好事,但是其學習氛圍就比較複雜了,我們一起聊認識的孩子在職高學習的例子。

從前年我開始讀南懷瑾先生《論語別裁》一書,至今依然在讀,有時我們會就書中的歷史故事或者他感興趣的話題討論一會兒,《論語別載》絕對是一部堪稱經典的教育書籍!

4,初中階段在他擴大自己視野和交際的同時,不斷地強化成長的意義,增強親情的鏈接性,增加對生活的熱愛,反覆表達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理想。言行身教。

我個人通過自己的閱讀,通過對更多孩子成長經歷的瞭解,通過和大家分享教育的觀點,保證自己在有一個比較進步、包容的心態,去看孩子的成長。

比如他喜歡讀網絡小說,我就想辦法從這些書中瞭解他,從這些書中人物的成長中找出積極的意義,堅定孩子的這種意識:好好學習,上優質的學校能更有利於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要想進入優質學校學習,自己必須去努力,腳踏實地地去努力!

我無法預測孩子以後的發展,但是我相信他一定會走出他自己與眾不同的人生旅途,這其中也一定是喜怒哀樂皆有的,但是我堅信他的人生旅途一定是有意義的。對於題主所說的中考危機感和責任感,我並沒有明顯的感受!因為我自認為早已經把這種認識融於到了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在臨門一腳之時,需要的是盡全力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快樂庭院


學貴有恆,一時的危機感不足以面臨一世,而樹立責任感則能成就一生的擔當。


用戶名金刀


正如題主所言很多孩子進入初中以後,面對中考沒有危機感和責任感,那麼家長應該怎樣來樹立孩子對中考的危機感和責任感呢?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第一點:從考高中的角度告訴孩子,中考只給一次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不給你第二次改正錯誤的機會

家長要告訴孩子根據《義務教育法》的相關規定,初中三年不允許留級,中考只給他們一次機會,哪怕你的中考成績再差,也必須從初中畢業,考上高中你就上,考不上高中那麼你只能放棄自己的大學夢想,詳細內容下圖所示


第二點:從成績的角度告訴孩子,初一,初二落下太多,很難學懂初三更難的知識,當他聽不懂老師講課的時候已經註定中考必然失敗!

多年來每次我在與不好好學習的學生談話的時候,我告誡他們:你所學的各科知識需要的是無縫對接,因為知識前後銜接緊密,比如數學這門課程,如果你在初一初二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數學的概念,公式定律都不清楚,那麼等你進入初三以後,又怎麼可能聽懂數學老師的課程呢,所以你只能每天在課堂上熬時間混日子,進行無效學習或者低效率學習,詳細對話下圖所示
由上圖可知,一個學生如果聽不懂老師講課了,雖然他每天也是揹著書包去上學,其實是出工出力不出活!比如前幾天我問一個期中考試英語只考了四十多分的初二學生能不能聽懂老師講課,這個學生回答說:“老師課堂上讀英語,我大部分聽不懂”

第三點:學習和玩耍之間要做好平衡,玩耍的同時要守住成績的底線,確保能夠考上高中

學習重要但是也要勞逸結合,也要有適當的放鬆玩耍的時間,才能讓疲勞的大腦和身體得到必要的放鬆,但是這個放鬆的時間長短必須結合自己的學習成績來把握尺度,如果初一,初二成績差那麼就要減少玩耍的時間,把弱科和不及格的科目補起來以後再去玩,至少要讓自己的班級排名保持在中游水平,詳細規劃下圖所示
因為目前中考只錄取成績排名前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剩下的一半會被分留到職高和技校,所以想上高中考大學,成績不能太差,就必須保持在班級和年級排名的中游水平以上!

以上內容和圖片摘自《贏在終點家庭教育實操手冊》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閱讀更多中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