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後的你,有理財的習慣嗎?

萬筆的生活


網絡的普及不僅給大家帶來了海量的信息,同時也讓大家學到了不少理財知識。現在大家都懂得“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通貨膨脹會慢慢吞噬你的財富”。我們的資金不管是以現金形式持有,還是放在銀行裡獲得一定的利息,但都是不可能跑贏通貨膨脹的,財富一直在慢慢縮水。作為剛畢業進入社會的你,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個你必須堅持的理財習慣:

1、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風險

風險與收益成正比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想要獲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須承擔更大的風險。很多人聽說某某投資每天可以賺十幾個點、幾十個點,但你想過沒有這些收益從何而來,你一天可能賺十幾個點,也有可能一天可能虧十幾個點。正所謂盈虧同源,想要賺多少錢就必須做好虧這麼多錢的心理準備。所以我一直建議投資者按照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資產配置,一味追求高收益很容易被割韭菜。

2、長期投資比短期頻繁操作更容易獲得穩定收益

短期頻繁操作是國內不少投資者的通病,看著股市每天漲漲跌跌,內心也在隨之不斷起起伏伏。然而市場的短期漲跌是很難準確預測的,沒有什麼技術能夠讓你戰勝市場,獲得穩定收益。短期投資就像是一種賭博,資金進進出出其實很難讓你賺到錢,反而損失了不少手續費。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長期投資忽略了短期的波動,更容易讓你把握住市場中期走勢,獲得穩健收益。

3、用閒錢投資,儘量不使用槓桿

投資必然會承擔風險,誰也不敢說穩賺不賠。如果你買在市場相對低位或者長期定投指數基金,未來解套甚至盈利都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這有一個前提,就是市場轉好,股市重新進入牛市。牛市什麼時候來,什麼時候結束,誰也無法準確預測,如果你把短期要使用的錢投入股市,甚至是借錢來投資,這樣風險就非常大了。很有可能等你著急用錢,將股票賣出的時候正好是在市場底部。投資要量力而行,用閒錢來投資,制定合理的交易策略和收益目標,這樣會讓你的心態更好,收益也更加穩健。


我是吃不胖de瘦子


有。當一個人懂得理財的時候就應該開始理財。理財不要太在意原始財富的多少,而是要重視堅持的習慣。時間久了,你才會懂得複利帶給你的収獲的喜悅。你若不理財,財富自然與你無關。


悟道財經


我對你這個問題的理解:重點在於有沒有理財的意識和習慣,而不是說有多少財富。對吧?

接下來是我的回答。

首先,理財意識的培養,跟工不工作,沒有太大關係。你看國外很多小學生,就有理財方面的啟蒙課。近年來,我們國內也逐步開設了這方面的興趣班,尤其是一些培訓機構,都或多或少的嘗試這方面的教育,我認為這是好事。

舉我自身的例子。上大學的時候,我做過家教,一個月大概不到一千塊錢,加上家裡一次性給的一學期生活費(不是家裡錢多,而是不像現在這麼方便轉賬),也算一筆不小的錢了,那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那時候沒有微信之類的東西,我就是帶著現金去異地上學,學校門口有一家郵政儲蓄銀行,我的做法是:一開學,留足一個月的生活費,把其餘的錢存定期,記得好像有一個月的定期,具體也忘了;兼職賺的錢也是這樣,反正一時用不著的錢都存銀行了,五百一存,一千一存,分拆成幾筆,期限有長有短,方便使用,好歹多少也有點利息吧。

剛工作時,我也會定期把工資存銀行,那時候還是一張張的存摺,存入的時候你需要設置密碼的那種,到期後取出來,也可以轉存。我並不是守財奴,但這樣做的好處是控制自己的消費,或者為將來的事早做計劃。事實上我也就存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後來就開始買房了,也是貸了款的。當然那時候房價不如現在這麼高,動不動就幾百萬一套。但對一個家裡沒有礦的普通年輕人來說,沒有額外的經濟來源,也是需要貸款的,然後每月定期還貸。可能有的人會認為貸了款以後,需要每月還款,所剩資金不多,理不理財也就不重要了,其實不是這樣。恰恰相反,這個時候更需要你合理安排資金,有效的使用資金,如果還能夠讓錢生錢,那就更好了,只要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就是了。這些也都屬於理財的範疇。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