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風雨兼程,篳路藍縷,我們迎來了改革開放40年,迎來了建國70年,一路走來,是改革引領,是不負初心。三都水鄉全體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到脫貧攻堅工作中,韋興鋒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員,作為三都縣公安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經過組織安排認真研究決定,派遣韋興鋒同志下沉到農村去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任中和鎮安塘村第一書記,2018年4月走入三都縣中和鎮安塘村以來,韋興鋒兢兢業業,腳踏實地幹工作,贏得了本地村民的認可和肯定。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脫貧路上,擔當重任,積極行動。作為駐村工作隊的一員,又是駐村第一書記,韋興鋒同志來到了安塘這個比較特殊的村子,該村是由原來的老安塘村、燈光村、丁寨村合併而成,是中和鎮面積最廣、人口最多、交通閉塞,是三都最偏僻的村寨之一,加之群眾傳統老舊觀念較嚴重,因此,在開展工作上存在不少難題,由於村子地理位置偏僻,脫貧並不輕鬆,當他來到這裡的時候,看到現實的情況,也在思考如何入手工作。安塘村一共有1283戶,6399人,扶貧的難度可不小,但是他也沒有絲毫膽怯,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他知道,脫貧攻堅也是一場戰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脫貧工作任務重,既然來了,就要沉下心,努力工作,立下帶領群眾堅決實現如期脫貧之志。在剛開始的時候,入戶走訪並不簡單,村民們很不熱情,有很大的牴觸情緒,經常吃閉門羹,對他的走訪,很多村民都不屑一顧,一個公安局的工作人員,能為他們帶來什麼?也正是因為這種態度,他的工作難度加大了,很多時候,為了調研情況,他不得不一遍又一遍解釋,特別是脫貧攻堅政策,村民們很難理解,他也不怕麻煩,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去做群眾的思想工作。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在他的工作筆記本上看到這樣一段話:“脫貧攻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我們就是這場戰役中的先鋒工兵和引路人,要摸清底數,找準‘窮根’,突破發展屏障,為脫貧奔小康之路掃清障礙,照亮致富道路而奮鬥!”。於是,他花大量的時間深入調研,尋找突破口。調研雖然很辛苦,但是一段時間下來,他卻有些震驚,村裡共1283戶,貧困戶竟然多達748戶,3462人之多,貧困發生率54.1%,居全縣之首,一半多的人處於貧困狀態,這超出了他的想象,這樣的情況,如何才能脫貧?面對難題,他思考對策,開始行動,從調研入戶走訪入手,再加上及時與公安局領導對接和彙報脫貧工作,在不斷請教和實地調研中,他也發現,村裡的村集體經濟有些落後,村民外出比較多,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另外,還有一點讓他感到壓力,那就是村民的“等、靠、要”思想嚴重,貧困戶這麼多,如果都靠著政府的支持和幫助,脫貧也只是暫時的脫貧,他必須尋找到合適的突破口,在短時間內調動好村民的積極性,能讓村民從“思想上”脫貧。他也發現,想要儘快脫貧,尋找足夠支撐本地發展產業是關鍵點,可以選擇“短、平、快”的產業來支撐。於是,他從村集體經濟入手,挖掘當地特點,尋找龍頭企業和致富帶頭人,引進黑山羊100只,黑豬生態養殖660頭,稻田養魚655畝,竹鼠養殖1000多對,百香果示範基地50畝,黃桃種植1000多畝,切實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村民開始行動起來,一段時間下來,效果很好,村集體經濟農民合作社開始發展起來。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加大基礎設施維護,方便村民生活。來到村裡後,他在實地調研中,也發現了村裡的一些實際情況,由於村內的交通不便,鄉村道路的損毀也給不少地方帶來出行困難。特別是村民多次與他反映路面硬化等問題,他也一直很重視,在與公安局黨委及時對接中,他也將情況如實反應。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段時間,在挨家挨戶的調研過程中,感受到每一個村民的信任和期待,看到村民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他的內心更加堅定了,面對期待,多一份責任,多一份信任。入村後,他在及時對接中,修建村組公路,這是困難中的困難,不管是群眾的高要求,還是土地調解問題,還是意見始終無法統一的村民……他陷入了難題。然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接踵而至,並沒有讓他慌了手腳,他列好計劃,挨個走訪,積極做好每一個村民的思想工作,他知道,“要想富,先修路”,等靠要的思想需要轉變,前提便是道路問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積極調解下,通組公路硬化完成8.5公里,寨內硬化21000平方米,太陽能路燈270盞,如今,再次走進安塘村,村內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夜裡,不再是黑漆漆一片,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駐村幹部的責任和使命。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敢於擔當,紮實推進掃黑除惡工作。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民辦實事工作的同時,作為公安局的一員,他懂得自己的責任和擔當,更懂得掃黑除惡的重要意義,他積極配合上級開展掃黑除惡工作。先後依託黨員支部大會方式,突出宣傳“有黑除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的主題思想,大力宣傳縣委縣政府掃黑除惡的信心和決心,動員人民群眾、基層幹部參與到檢舉揭發涉惡涉黑“村霸”“鄉霸”等活動中。等利用日常入戶走訪和開群眾院壩會,攜帶宣傳資料,宣傳各級掃黑除惡政策,跟村民深入瞭解村情、民情,尋找線索,並在村口醒目位置,懸掛掃黑除惡宣傳標語,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貢獻力量。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不辭辛苦,堅守崗位。針對村內的實際情況,他知道,光靠詢問是不行的,還需要深入實踐,走訪農戶。為了儘可能多的瞭解各個貧困戶的家庭情況,他堅持每天都走訪幾個貧困戶。然而,實際情況卻沒有這麼輕鬆,很多村民都不在村裡,留在村裡的,大部分都是兒童和老人。於是,他常常利用晚上和週末的時間走訪,力爭對每一戶瞭解透徹,“白加黑”的工作方式很辛苦,但他沒有絲毫鬆懈。在2018年迎接省脫貧成效考核期間,他“5+2、白+黑”和戰友們不分晝夜整理材料核對數據,然而高強度的工作,僅僅一年的時間,他原本強健的身體被拖垮了,12月28日中午他感覺肚子疼痛難耐,實在堅持不住,於是和村主任王國招交代了工作,驅車直奔醫院,經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闌尾炎,醫生要求必須馬上手術,他不得不離開工作崗位走上了手術檯、不得不住院治療,那一段時間,他依然心繫村內的情況,擔心他不在會出現問題,他每天都打電話諮詢主任和支部書記了解村裡的情況,大家都勸他安心養病。在身體恢復好後的第一時間,他立即趕往村內,他知道,脫貧路上,不能有一點放鬆。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舍小家、顧大家,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2018年3月,當聽到單位要抽調一部分同志入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消息時,他自動請纓報名加入脫貧攻堅這一場戰役,不顧家人的反對,因為他知道是黨和人民培養了他,作為一名黨員,要時刻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同時他也知道家裡還有兩位年邁的父母親和年幼的女兒,她們往後的生活起居就落在了體弱的妻子一個人肩上。但是想想沒有祖國這個大家庭,怎麼能有我們的小家。然而不顧家人的反對和不理解堅決的報名請戰,得到通知入村的那天,看到家人那無奈的眼神,他心裡難免有幾分酸楚。入村後,由於基層工作基礎薄弱,工作開展起來很困難,經常加班,一個星期回不了一趟家,每當接到女兒電話,電話那頭女兒天真活潑的聲音:“爸爸你什麼時候來家啊!我想你了!”聽到女兒的聲音,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他曾想放棄過,但是想起村裡有很多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也在想遠在他鄉務工的兒女,想到這些他不能放棄。一日復一日,父母看到他慢慢消瘦的身體,也慢慢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困難一個接一個向他走來,2019年9月28日,年邁的母親突發腦梗住進了黔南州人民醫院,由於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他只好把母親送到醫院過後又回到了工作崗位,照顧母親的重任落到了年邁父親的肩上。由於長時間不能照顧到家庭,最終妻子無法理解,2019年10月20日向三都縣人民法院訴訟離婚,於是2019年10月29日和妻子簽下了離婚協議。女兒由他撫養,週末加班時只能帶女兒到村裡和他一起加班。因為他曾經是一名軍人,他不能言棄,因為他在人民群眾面前說過這麼一段話:“我自願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聽黨指揮、服從命令;自信自強、苦幹快趕;勇於擔當、攻堅克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硬仗,為奪取脫貧攻堅總攻全勝而努力奮鬥!”。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當前,距離2020年全面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有將近1年的時間,可以說,脫貧攻堅工作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他時刻提醒自己,倘若畏首畏尾、徘徊不前,就會功虧一簣,在他看來,扶貧越是到了關鍵時刻,越是要走心,扶貧越是遇到困難,越是要迎難而上,乘風破浪、敢立潮頭。這就是他的扶貧路,或許辛苦,但是從未退縮,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扶貧者的責任和擔當。

在田間地頭,在村尾巷頭,韋興鋒同志的背影,成為水鄉扶貧路上一道最靚麗的“風警”。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親愛的三都市民:

如果您接到調查電話12340或0851-12340,

請不要拒絕。

請耐心認真地完成調查問卷,

客觀公正地評價我們的工作。

“非常安全”“非常滿意”的答覆,

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肯定。

水鄉扶貧路上一道靚麗的“風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