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數字QE”需求,中國央行推進數字貨幣研發

去年,臉書Libra(天秤幣)橫空出世,導致全球央行開始認真審視推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的必要性。眼下,面臨疫情,關於加速推動央行數字貨幣的呼聲漸強。

原因在於,當前經濟活動大範圍停擺,這意味著政府與央行將難以讓資金直接流向陷向困境的企業和工人。此外,上一輪全球金融危機的產物——量化寬鬆(QE)實則效果大打折扣,因為許多資金都堵塞在銀行,貸款需求較低,阻止了這些資金流入最需要的家庭和企業,最終只是推高了富人持有的資產價格,導致增長放緩、加劇不平等。各界認為,若要有效刺激經濟、幫助受困群體,應該推行CBDC這樣的“人們的數字QE”。

日前,人民銀行2020年全國貨幣金銀和安全保衛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要加強頂層設計,堅定不移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同時,14日傳出央行數字貨幣錢包DC/EP(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在農行賬戶內測,另有消息稱,央行數字貨幣在深圳、雄安、成都、蘇州四個試點城市測試。

眾多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專家普遍表示,數字貨幣應加速推進。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學術副院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張純信表示,通過CBDC,“相關部門可以將刺激計劃的資金直接存入受疫情衝擊的中小企業的數字人民幣賬戶/錢包,從而緩解經濟下行的衝擊。相反地,也可通過程序設定來禁止不合理的資金使用,例如房地產投機、P2P貸款或公司股票回購。這樣的安排就能將資金特定用來刺激經濟。”

全球熱盼“人們的數字QE”

華盛頓知名智庫彼得森經濟研究所(PIIE)專家Simon Potter近期提議,應該要允許發行針對家庭部門的衰退保險債券(RIB),美聯儲可迅速、果斷地購買這些債券,並將資金轉移到家庭的數字支付供應商(DPP)賬戶,即通過數字科技來進行定向財政刺激,從而在利率已經降至零後的經濟下滑期穩住收入。

RIB是指由美國國會授權發行的零票息債券,其規模相當於一定比例的GDP,足以在嚴重衰退期支持需求。美國財政部將把這些債券計入家庭的數字帳戶,政策利率降至零後,美聯儲將在經濟下滑期向家庭購買這些債券。

疫情的到來凸顯了數字貨幣的重要性,各界預計這可能加速數字貨幣的到來。這波疫情及其引發的經濟深度衰退所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在緊急情況下,如何迅速、公平、安全地將政府和央行的資金轉到最需要的地方。CBDC有助於解決當中的一部分問題。

有觀點提及,許多人所持有的銀行帳戶,就是數字貨幣運作的雛型。數字貨幣作為法定貨幣,將與傳統紙鈔和硬幣的運作模式類似,但會以類似比特幣這類虛擬貨幣的數字形式,且通過類似區塊鍊形式的數字錢包進行付款或個人間轉帳。和虛擬貨幣不同的是,這些數字貨幣是由央行創造且提供保證。除了在疫情發生時能夠規避實體貨幣流通所衍生的衛生風險外,CBDC的好處也包括可以迅速向家庭及企業派發現金、追蹤資金流向、追蹤撤回資金,甚至必要時進行課稅,以避免發生人們囤積現金、避開銀行負利率的情形。

但是,由於技術、安全性和隱私等方面的問題,以及擔心突然湧入的CBDC可能給銀行和支付系統穩定性造成壓力,各國央行迄今為止一直猶豫不決。

不過,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英國、歐元區、日本、加拿大、瑞典和瑞士的央行以及國際清算銀行(BIS)就已經定於本月開會,以彙總數字現金計劃方面的進展。德銀提及,代表全球約五分之一人口的這些央行可能在三年內發行通用數字貨幣。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QE在此次疫情危機下被廣泛質疑,各界愈發認為,用法定數字貨幣提供直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傳輸機制,則可以選擇性跳過效率低下的銀行信用中介,避免上一輪危機後救助的不足。

張純信表示,上一輪QE是通過銀行來傳導的,因此那些更易獲得這些流動性的機構更多享受到了刺激帶來的好處,例如銀行、國有企業、大型企業等,這也產生了不公平。“銀行和企業都用這種信貸便利來系統化地發起大規模的股票回購,刺激政策效果並沒有轉化為更多實體經濟的增長,這就導致了股票、債券市場出現過剩的現象。當前隨著長期債務週期臨近尾聲,金融市場出現了系統性崩潰。例如,2008年以來,美國航空業將390億美元的政府刺激用來回購公司股票,現在該行業卻因全球疫情導致旅遊業中斷而要向政府再索要500億美元的紓困資金。”

近期,美國國會提出了一項計劃,其中包括使用數字美元直接向有需要的市民發放補貼。這項法案提及,資金會直接存入發給市民的數字錢包,作為傳統支票的一種替代。但是,數字美元的提案最終沒有獲得通過。

“在中國並不存在諸如美國的立法風險。非直接的刺激措施需從央行滴灌到政策性銀行,再到商業銀行、國企,最終再到個人和中小企業。在每一個階段,資本都會面臨潛在損失,‘直達接收方”的刺激方式能夠避免所有上述成本。”張純信表示。

中國加速推進數字貨幣研發

中國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究無疑走在國際前列。中國的CBDC,即DC/EP,從去年開始就備受關注,中國央行也表示將堅定不移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究工作。

儘管沒有具體的推出時間表,但第一財經記者去年就曾報道,央行數字貨幣在若干城市的試點會很快展開。

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在去年的第三屆中國金融四十人伊春論壇 “數字貨幣發展和全球前景” 全體大會上指出,現階段的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他稱:“目前人民銀行數字貨幣DC/EP基本完成了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不斷優化和豐富DC/EP功能,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臺應用。”

雖然當前中國無需動用海外普遍使用的QE,但張純信表示,當特定情況下有必要推行QE時,DC/EP也有能力來提供直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傳輸機制,選擇性跳過效率低下的銀行信用中介。

“所有的交易記錄都能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大量數據,包括能夠幾乎即時觀察到‘不法分子’,並衡量面對衝擊時的經濟反應或政策變化,這將提升數據驅動和實時監控、監管能力。”張純信稱。

他提及,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效率將會使得低收入家庭和小企業尤為受益,他們往往是經濟下行期間最為脆弱的群體。低收入的家庭往往大量依靠現金,而小企業在使用現金和信用卡、借記卡交易費時都會產生大量成本。此外,數字貨幣會大幅提升對於農村和未受銀行服務覆蓋群體的金融包容性,“他們甚至不再需要開設銀行賬戶。在全國推廣數字人民幣,將服務於社會中未被金融服務覆蓋的群體,尤其是約8億中國農村人口。”

IMF貨幣及資本市場部副主任何東還告訴記者,對私人數字貨幣的挑戰,各國央行需要與時俱進,以確保自己不在數字經濟的這場遊戲中出局。為此,各國央行需要繼續讓自身的負債(央行貨幣或法幣)更具吸引力,以使私人部門在數字時代仍願意使用央行發行的法幣。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就是發行CBDC。

“在數字經濟時代,央行應對貨幣的形態進行改良,包括在個人隱私的保護、可匿名性、反恐融資、反洗錢、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之間都可以起到比較良好的促進和平衡作用。可以想象,數字時代的貨幣體系會充滿各種滿足不同需求的支付工具。CBDC從某種角度可以看成提供了一個‘冗餘’或‘後備’支付系統,即它們與其他私人支付工具(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電子貨幣服務提供商)形成互補,在數字時代提供了一個關鍵的、永遠運行的替代選項。”他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