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令人痛心的視頻,看完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名初中生(約15歲左右)在燒烤店用餐,被另一名黑衣女孩不停的抽打耳光、拉扯頭髮.....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被打女孩一直在苦苦求饒,而打人者卻毫不手軟,旁邊的同伴一邊拿著手機拍攝,一邊為打人者叫囂,甚至還將視頻發到網上炫耀。


視頻被傳網上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同時也引起了警方的重視。最終打人者被刑拘,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可被打的女孩,或許身體的傷害可以癒合,但心理的創傷卻難以撫平。


《美國精神病學雜誌》發佈的一則研究表明:童年時遭受的霸凌,其影響可能會從青春期、青年時代一直持續到中年,甚至是一生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女孩被同學連扇耳光,爸爸抄“傢伙”要交代


小琪是一個體弱多病,內心膽小,且十分害羞的女生,雖然在家話不少,但在外卻很少主動與人打招呼。看見陌生人就會害羞緊張,別人問話,有時她也不願意回答。


究其原因,多是跟父母常年不在身邊有關。在小琪上小學之前,都是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而老人對小琪的教育就是:要乖!不要去惹是生非,當別人欺負你時,你就忍忍,趕緊走開,不要理他們。


可讓老人沒想到的是:打人者想折磨你,完全不需要任何理由。或許是因為你看了她們一眼,她們就會走過來揍你兩下。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某天,作為學習委員的小琪,勸班裡的幾個女生要好好學習,沒想到卻被這幾個女生暴打了一頓,左右臉都紅腫的跟包子似的。


看著滿臉淤青的小琪,爸爸心痛極了。於是聯繫了學校與班主任,讓他們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隨後學校約見了雙方父母,並試圖進行調解。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小琪爸爸的要求就是:讓打人者賠償醫藥費,向女兒道歉,並受到嚴懲。沒想到帶頭打人的女生,不僅拒絕道歉,還躲在父母身後罵小琪父女。而一旁的老師也和起稀泥,說都是小孩子,不懂事,讓小琪爸爸算了。


看著囂張的打人女生,再看看“完全不當回事”的老師,小琪爸爸氣壞了,頭腦一熱,跑出走廊,拿起拖把杆就要去打那個女生。老師、孩子的父母看著被徹底激怒的小琪爸爸,才讓孩子向小琪道歉,並求小琪爸爸放過她們。


小琪爸爸說道:你們不給我一個滿意的交代,我就用我的辦法給自己一個交代。其實小琪爸爸也並非要以暴制暴,只是想嚇唬打人者,讓她們以後不要欺負女兒。


回到家後,小琪爸爸抱著女兒,溫柔的說道:以後如果有人敢欺負你,你就要還手。如果打不過,你就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永遠是你最堅實的後盾。聽著爸爸的話,小琪感動的哭了,從小到大,她被同學不知欺負了多少次。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校園霸凌到底有多普遍,或許正在每個孩子身邊


研究者們定義了6種校園霸凌現象,主要包括“惡意取笑、索要錢財、孤立排斥、威脅恐嚇、身體霸凌、性霸凌”。並對18萬名中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研究:


發現66.1%的男生和48.8%的女生都48.8%的女生都曾遭受一種以上的霸凌;8.1%的男生和2.9%的女生同時遭受4種以上的霸凌。這些數據足可說明:校園霸凌並不罕見,或許就在每個孩子的身邊。


在知乎上有位網友分享了自己曾遭受過的暴力“清單”,看完讓人心裡五味雜陳:正常走路被人用磚頭砸在後腦勺上,一摸就是一手的血;上課被後面的人用塗改液和膠水把頭髮塗成白色;放學騎自行車,發現自行車輪胎被扎破;睡覺被同學捂住口鼻窒息,差點死掉.

.....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正如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女主角易遙在跳海前咆哮的吼道一樣:“你們永遠都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有多惡毒”。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校園霸凌的後果,不是鬧著玩的


在霸凌者眼裡“打人只是開玩笑、鬧著玩的”。但對被霸凌者造成的不良影響,卻會困擾她們一生。長期被霸凌者,輕者出現學習成績下降、逃課甚至退學等狀況;嚴重者會產生自卑、面臨嚴重的心理壓力,很有可能患上抑鬱症或焦慮症。最嚴重的還可能造成自殺行為。


2019年4月,甘肅隴西縣一名14歲的初中生,被同校的5名學生毆打致死,而事件的起因僅是因為一副耳機。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據警方調查公佈,這些霸凌者下手極其狠毒,死去的少年渾身是傷:“後腦勺頭蓋骨被打破、左側眼角處骨折、背上一根肋骨骨折。”


真的難以想象,不幸死去的少年,生前到底遭受了怎樣非人的折磨,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更令人心痛的是,在整個被毆打的過程中,少年都重未還過手。


據其父親透露:自己平時會教育孩子,不要惹事,當別人打你時,你就忍忍,然後走開。可讓父親沒想到的是:走得了這次還有下次,一味的忍讓,不僅保護不了孩子,還會將孩子推向“深淵”。


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免於被霸凌呢?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捧在手心裡的寶,希望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是所有父母的心願。那麼,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教育或是保護孩子,才能讓孩子免於被霸凌呢?


01、從小給孩子灌輸“防霸凌”的觀念


我上小學的時候,也曾被同學霸凌過,被欺負後還被他們威脅不能告訴老師和父母。當時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懼怕他們,在被他們欺負時,竟然不知可以反抗,只知道害怕、哭泣和退讓,結果導致自己被欺負的越來越頻繁。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直到看了鄭淵潔的童話後才知道自己可以反抗,後來在被同學欺負時,我用盡全力的一把將同學推到在教室放拖把和簸箕的角落坐到,從此以後再也沒有遭遇過同學的欺負。


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灌輸“防霸凌”的觀念。告訴孩子“要遠離欺負你的人,對欺負行為勇敢說不”。同時還可以藉助一些繪本和書籍,讓孩子知道,被同學欺負時,不要忍氣吞聲,要有對霸凌行為說不的勇氣。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02、給孩子的身心,穿上“防霸凌”的鎧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在《開講啦》中明確講到:性格膽小且體格柔弱的孩子,最容易成為同學欺負的對象,就如上文中的小琪一樣。同時李教授還表示:從小要教育孩子不惹事,但遇上事後,也要有不怕事的勇氣。

李玫瑾教授:這種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多半會被欺負,家長別大意


①帶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增強孩子的體格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父母都可以帶孩子參加一些體育鍛煉,比如跑步、跆拳道等。一是可以增加孩子的身體素質,練就強壯的身體,二是可以練習爆發力,讓霸凌者不敢欺負。

②告訴孩子多結交朋友


相比性格膽小、瘦弱的孩子,被孤立的孩子,才是霸凌者欺負的對象。據研究者們對208位被霸凌者的追蹤發現,其中72%都在兩年內脫離欺凌。究其原因,交到了新朋友是他們不被欺凌的主要原因。


③練就“不好惹”的氣質,讓別人不敢欺負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與孩子在家模擬【欺負與被欺負】的場景。告訴孩子被欺負時,不要害怕,要直視對方的眼睛,大聲堅定的說不。同時還可以教會孩子一些簡單的防身術,幫助孩子練就“不好惹”的氣質,讓別人不敢欺負。


④寡不敵眾時,要擇機逃跑、呼救


當對方人數眾多,力量懸殊太大時,告訴孩子不要逞能,要伺機而動,往人多的地方逃跑,並邊跑邊呼救。


對於校園霸凌,家長應該明白:“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若自己的孩子是欺凌者,

你應告訴他那是惡,否則他能把別人逼死;若自己的孩子是被霸凌者,你要告訴他反抗,否則他能被別人逼死。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僅因為他們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更重要的是,他們對作惡毫無自控能力。而父母要做的是,既要保護孩子,也要防止他們作惡。

END: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與本文內容無關,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