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女生殺妹因父母偏心,二胎父母:我沒偏心,李玫瑾:做好6點

本文由 今日頭條原創首發,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全文2814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你真的想不到,父母的偏愛會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傷害,甚至犯罪。

故事一:

家住安徽的6歲小男孩濤濤,隨父母和2歲的弟弟一起到南京吃喜酒。結果半路上濤濤不見了,父母到處找也找不到,最後濤濤被一名熱心市民發現並報警。

濤濤稱,因為路上弟弟吵著要零食,父母百依百順,自己也想要,可爸媽卻說他大了不給買。此舉讓他很傷心,覺得媽媽再也不愛自己了。於是就自己獨自走了,不想跟弟弟在一起,後來找不到父母了。

故事二:

初三女生殺妹只因父母偏心。根據媒體報道,還是初三學生的小梅親手殺害了親生妹妹,原因只是因為妹妹受到父母偏愛。花都區檢察院經辦檢察官調查獲悉,父母對小梅的漠不關心和粗暴管教方式,也是導致小梅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

而在小梅殺害妹妹後,父母更加不願對其付出關愛。 經辦檢察官們聯合街道、社區等相關部門對小梅實施幫教,說服和勸解其父母放下成見、重拾親情,最終小梅父母當面諒解了小梅, 消除一家人心靈上的隔閡。現在她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認真改造、努力學習,爭取早日迴歸社會。

初三女生殺妹因父母偏心,二胎父母:我沒偏心,李玫瑾:做好6點


家長也有家長的煩惱,很糾結要不要二胎,害怕自己會偏心。

我自己有個男寶,現在2週歲不到點,真的打心底裡愛他,每天晚上睡著或者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抱他親他,有時候也會想要不要生二胎,但是真的怕自己會偏心,到時候疼了小的怕他受冷落,又怕疼了他忽略了小寶,所以就很糾結要不要二胎,擔心自己的愛不一定能平分好。

父母不自覺地偏心,會帶給孩子一生的傷害。

通常情況下,家有多寶的父母都不會承認自己偏愛某個孩子。但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其實並不是對家中兩個孩子都給予同等的關愛。二胎父母都說,我不會偏心的,也沒偏心。可事實並非如此,對兩個孩子的愛並不能平均分配。

因此,“偏愛”——成為親子關係中的禁忌話題,也是父母眼中的敏感問題。偏心就如挑食,一旦縱容,就會傷害身體健康,而對孩子,那就是更大的傷害,也許會對孩子一生都留下難以移除的陰影。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依靠的親人,孩子最初的成長都來自父母的一言一行。 試想,兩個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明顯的偏心了另外一個,對另外一個 孩子,會是一種怎麼的折磨。

初三女生殺妹因父母偏心,二胎父母:我沒偏心,李玫瑾:做好6點

他會感覺,他被忽略、他被看低、他在父母心中沒有地位、他永遠是被貶低的那個。他會常常想“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了?”那麼,孩子的自尊、自信都會受到極大的壓抑,他性格中也會多出一些厭恨、不解、困惑和 憂愁,如果孩子長期處於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試想,孩子的成長過程 會伴隨多少艱辛。

而事實上,被偏心的那個,其實也是受害者。別以為被父母偏愛是一種恩惠,相反的,父母的偏愛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同樣給孩子帶來了成長的障礙和煩惱。

有的時候,父母的偏心真的不是他們自願的,更不是有意為之。

孩子被父母偏心,首先不是他自願的。但是,父母如此做了,長此以往,幼小的他要麼會變得自大、驕傲、是非不 明,或者藉著父母偏愛欺負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這是第一種惡果。

再不然,如果被偏愛的孩子自己還能獨善其身,沒有被偏愛寵壞,那麼,他也難逃另一種宿命——被失去愛的兄弟姐們嫉妒甚至怨恨。

孩子的心靈是幼小的、柔弱的,父母公平的愛意味著他們成長最初的養分,給他們足夠的滋養,是我們做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初三女生殺妹因父母偏心,二胎父母:我沒偏心,李玫瑾:做好6點

生養兩個或多個孩子,本來是想讓他們將來多些手足親情,千萬不要因為偏心,反而使這個美好的初衷變成反義。於是,警鐘長響在耳邊— —“每個孩子都應得到平等的愛”!

作為父母,現實生活中對子女“一碗水端不平”的現象比較普遍, 從而引發家庭之間的一系列矛盾。

怎樣做到對自己的幾個孩子不偏心,做到“一碗水端平”?來看看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是怎麼說的吧。

李玫瑾,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現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擔任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曾對許多個案進行過詳細調查,由此提出預防犯罪要從未成年人教育抓起。

1、如工作條件允許,先用電話或者視頻的方式,把您的晚歸變成一個和大寶貝特有的溝通方式。

您可以通過電話告訴寶貝你晚歸的原因,讓他擔任請假的小使者告訴弟弟/妹妹(儘管也許小寶還聽不 懂),您將因工缺席晚間活動,也順便為您回家時間做點小小的預告和鋪墊;

2、在進門前,使用敲門或者按門鈴的方式以便讓孩子迎接你。

這種方式的好處是你不用站在客廳中間選擇是先抱小寶,還是先和大寶交談。與尚在襁褓或學步的小寶相比,大寶必定歡快地跑向大門第 一個投入您懷抱。當然這一招只適用於小寶還小的時候,否則他們的 “第一”之爭就會從門口開始。

3、分析孩子們不同的心理需要。

通常情況下孩子們已經有足夠的心理安全空間。即媽媽在家(房間裡)已經能夠提供他玩耍的心理安全感,通常他只會尋求你短時的陪伴或者關注(尤其在剛回家時), 或者表現為在晚餐時、遊戲過程中常常和你說話或者打斷你正進行的事情。

在他主動和你溝通或要求遊戲的時候,在沒有特別緊急的情況 下,我建議您優先陪伴大寶。引起你足夠的注意並及時得到回應是他這個階段的心理需求,在三分鐘之後您可嘗試這樣的引導:“嗯,爸爸做這件事情比媽媽還棒!”(轉移溝通目標)或者“媽媽覺得你可以獨立完成這幅畫或老師留的作業,等你完成一定要給媽媽看看!” (交待任務)。在大寶獨立遊戲或者做作業的時候,您則可以輕鬆處理小寶的生活了。

初三女生殺妹因父母偏心,二胎父母:我沒偏心,李玫瑾:做好6點

4、學會兩手抓。

經驗豐富的媽媽可變身為八爪魚,她們會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手裡給小寶喂著奶,嘴裡和大寶聊著天!如果可以, 儘量讓兩個孩子都在你的視野中,減少背對著他們的情況,這樣從心 理上讓孩子們感受到他們同時被納入了您的懷抱。

其實孩子們在學會獨坐之後,您就完全可以用語言和目光而非身體去陪伴他們了。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才給與必要幫助,既促進了孩子的獨立性,也解放 了你的雙手和無時無刻不在擔憂的心。

5、學會“推卸責任”。

小寶不僅僅是父母的小寶,他也是哥哥/ 姐姐的小寶。因此,在溝通或者需要照顧小寶時,不妨多強調下“我們需要去幫助下你的弟弟/妹妹!”

在小寶有積極回應時,則可將功勞放大給大寶:“多虧了你遞來奶瓶,弟弟/妹妹喝著奶多美啊!” 在沒有社會評價的外因影響的情況下,大孩子通常是很難去拒絕那個 會眨眼、會笑、會伸手要抱的“娃娃”的。

6、當大小之爭無可避免的時候,請儘量淡然處之。

根據孩子需求的緊急程度決定是否調整溝通和互動的順序。切忌不要以孩子的哭聲或者反抗程度來判斷需求,在安全感初步建立之後,孩子們在您面前的哭鬧更多是“策略”而非恐懼。堅持兩碗水差不多端平就行,不要用絕對的公平去難為自己


阿三哥說教育,超強專注家庭教育和課外教育,助力孩子成為最優秀的自己。

閱讀更多優秀育兒文章:

孩子不愛運動怎麼辦?家長做好這5點讓孩子遠離手機愛上鍛鍊

孩子總受欺負怎麼辦?家長做到這5點才是高情商,授之以漁最有效

孩子偷東西該打嗎?情商高的父母避免3點做好6點,比打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