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時代是在什麼時候?究竟有多大?

時代傻瓜李博士


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時代是元朝統治時期,歸於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疆域面積達到了1680萬平方公里。這還不包括由成吉思汗其餘子孫統治的察合臺汗國、伊爾汗國和金帳汗國等汗國。包括元朝在內的所有的蒙古汗國加起來,北至西伯利亞,南至越南,西至多瑙河,東至中國沿海,整個歐亞大陸都在蒙古騎兵的威懾之下。

成吉思汗活著時曾經豪言:“要讓青草覆蓋的地方都成為我的牧馬之地”,但所向無敵的蒙古騎兵並沒有完成這位世界征服者的夢想,因蒙古大汗的更替導致的西征停止就不說了,即使就在元朝的周邊,忽必烈也沒能攻佔蒙古人能看得見的所有國家,高麗(朝鮮)、日本、安南(越南)等國都制止住了蒙古人的征服。

高麗退守海島堅持抵抗

蒙古人曾在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前,七次出兵攻打高麗,逼迫高麗奉蒙古人為主,但因為蒙古人經常干涉高麗內部事務,遭到了高麗上下的反感,因此,高麗人在陸地上被蒙古人蹂躪的同時,遷都到江華島,依靠海洋的隔絕,組織抵抗蒙古。

蒙古人不善水戰,拿高麗沒辦法,高麗的地形以山地為主,適合游擊戰,且不適合耕種,更不適合放牧,對於蒙古人來說,這樣的土地簡直是雞肋,沒有好處佔,高麗又抵抗不斷,蒙古人無法長久堅持,後來和高麗人達成協議,蒙古人撤出高麗,高麗也不在對蒙古採取敵對行動,忽必烈建立元朝後,也沒有對高麗採取軍事行動。

日本兩次借颱風擊退元朝

忽必烈建立元朝後,曾兩次發動對日本的戰爭,分別出動三萬人和二十萬人進攻日本。但元朝軍隊兩次都在前期登陸後攻擊不利(元軍的登陸地點兩次都選擇的九州島,地形以山地為主,元軍不擅長山地作戰)的情況下遭遇到颱風,兩次都大敗而回,後來準備的第三次出征也因為元朝的財政因到處發動戰爭造成的拮据狀況而告吹。

忽必烈三徵安南不得,其孫下詔罷徵

元朝曾三次進攻安南,但安南雖然不用跨海進攻,可那裡的地形和氣候卻讓元朝軍隊很難受,要拿下安南,必須要有擅長山地戰、叢林戰的軍隊,並且還需要有足夠的醫療手段幫助軍隊抵抗因西南地區的氣候造成的疾病,這些蒙古人全部不懂。忽必烈時期的三次征討安南都未能完全取得勝利,還多次被安南軍隊反擊,損失慘重。後忽必烈的孫子元成宗鐵穆耳下詔停徵安南。

除高麗、日本、安南之外,元朝還曾派出軍隊跨海進攻當時的東南亞部分國家,也都因不擅長海戰及氣候不適應,全部鎩羽而歸。簡單來說,蒙古人在騎兵能發揮作用的地形上,在當時是無敵的,但除此之外,蒙古人的戰力也很一般。

元朝滅掉的最強大的國家南宋實際上都不是蒙古騎兵滅掉的,而是長江以北依附於元朝的漢族武裝滅掉的,南宋的堅城不是蒙古騎兵能靠近的,包括崖山海戰也是漢族武裝打的,四川合州釣魚城更是直到南宋滅亡,元朝都沒有把它打下來,是開城投降的。

蒙古人打下的疆域確實是上下五千年以來的唯一,但就以元朝的疆域而言,真正是蒙古人征服的卻不算多,特別是長江以南,南宋滅亡後,元朝也從來沒有安心過,江南水網地帶,西南山區,這些蒙古騎兵不能發揮的地區,反抗此起彼伏,直到鳳陽出了個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出長城。


九頭鳥漫談文史


疆域最大的王朝在史學界上是爭論的,因為古代對疆域的定義實在是有些模糊。


中原政權的領土面積在秦朝之時基本定型,當時始皇帝在一統六國的基礎上開始向百越,雲南,河套等地用兵,大大擴張了中原帝國的版圖。當時秦朝的國土北到長城,東、南皆至海,西方邊界在青海,甘肅,雲南一帶,這也成為後代大一統王朝的標配。



然而熟悉歷史的同學都知道,漢唐元明清的國土地圖都不止是秦朝的國土,這就談到另一個問題,羈糜控制的土地。所謂羈糜統治,就是中央政府與當地貴族合作,當地承認中原政權的貴族充任治理官員而且世襲罔替,屬於半獨立的地區。


漢朝時候的西域,元朝時期的西藏都是類似的形式,雖然中央政權對此地有控制力,但是很難像漢地一樣徵兵徵稅。

要說歷朝歷代領土最大的王朝,明面上來說當然是元朝,接近1380萬的土地面積是歷朝之最,但是要說控制有效領土最多的朝代,小編以為還是滿清,因為滿清獨特的民族政策使得北京對西藏,新疆,臺灣,雲南,黑龍江等帝國的偏遠地區一樣具有強大的控制力。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中國歷史上,疆域面積最大的時期是元朝時期。

元朝的前身為大蒙古國,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國時領有大漠南北與林木中地區(即尼布楚地區),經由歷代蒙古諸汗的經營及三次西征後,疆域東起日本海、東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地區,北跨西伯利亞,南臨波斯灣。成吉思汗時期分封東道諸王與西道諸王,東道諸王是鐵木真之弟,大多分封於塞北東部與東北地區,從屬性較強;西道諸王則是鐵木真之子,其中分封長子朮赤於鹹海、裡海、巴爾喀什湖以北的欽察草原,後由拔都建立欽察汗國;封次子察合臺於錫爾河以北的西遼舊地,史稱察合臺汗國;三子窩闊臺分封於乃蠻舊地,後由海都建立窩闊臺汗國;塞北、漢地、東北、青藏及新疆東部則由幼子拖雷獲得,後由元朝直轄。

1279年,元世祖攻滅南宋一統中國。漢地、漠南、漠北、東北(包括外東北和庫頁島)、新疆東部(元初據有塔里木盆地西抵蔥嶺)、青藏高原、澎湖群島、濟州島及南海諸島皆在元朝統治範圍內。自滅南宋後雖然多次對日本、緬甸、安南、爪哇等國有所衝突,然而疆域大體趨於穩定。1310年元武宗時期,元朝與察合臺汗國瓜分窩闊臺汗國,元朝取得窩闊臺汗國的漠西領土,國土面積達1372萬平方公里 (北疆以北緯55°為界),若北疆延伸至北冰洋則有2267萬平方公里。

元朝疆域東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貝加爾湖,元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