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唯唯諾諾,總是害怕犯錯怎麼辦?

不止談情感


孩子出現了問題,作為父母,我們都要進行反思,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孩子現在這樣。

一、找出原因,①一個膽小、諾諾的孩子背後肯定有一位嚴厲的家長,家長過於追求完美,總是希望孩子能夠做到最好,一個不如意就責罵、懲罰,總想著棍棒底下出孝子,孰不知這樣,孩子以後還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嗎?他的創造力和活躍的思維能力就在此扼住。②一個膽小唯唯諾諾的孩子,背後肯定有一個過度保護的家長,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這個不能做,那個也做不成,做這個也怕受傷,做那個太辛苦,做這個危險,做那個浪費時間,一切都是你走開,學習去,讓我來,最終導致孩子啥都不敢做,啥也不會做,長此以往,孩子就膽小,唯唯諾諾,不敢嘗試,也不敢創新,自我評價也低,不自信。

二、原因找到後,家長改變教育方法,①嚴厲型家長學著接受孩子的優缺點,孩子做得不對時,放下脾氣,多些耐心,多和孩講解幾遍,因為你的懲罰和謾罵換來的是,下次有不懂的、不瞭解,再也不敢來問了。他害怕呀。②保護過度的家長,你應該嘗試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了,只是在孩子請求時再出手,別啥都去幹涉,靠邊看著就行了,孩子只有自己親身體會了,他才會對這世界的酸、甜、苦、辣牢記之,才會真正意義上明白啥該為之,啥不該為之……

孩子是最會察言觀色的,他唯唯諾諾時,就是在看你的表現和反應,你積極地鼓勵他,他可能就向前邁進一步了,如未向前邁進,你也應該接受他的選擇,別讓他覺得自己不想按照媽媽的意願做事,就是錯誤的,不能對自我形成正確的認識,告訴孩子“做與不做那都是你自己的選擇,媽媽尊重你的選擇”,並接受你的一切,等待你慢慢成長。


小不點育兒說


先來看,孩子犯錯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有用過下面的語言嗎?

  1. 不對不對,這樣錯了!跟你說了多少遍,怎麼就是記不住?
  2. 你這樣做不行的,一會兒肯定又錯。
  3. 怎麼又搞砸了?笨死了。

這樣的語言會讓孩子形成怎樣的心理循環?

我是笨的——做什麼都會失敗——失敗了又會被罵——還是不要做了。最終孩子就會慢慢的變得自卑不自信了!

所以,想讓孩子不要遇事膽小,就要幫孩子樹立信心。具體怎麼做呢?

  1. 找回自信從誇獎開始。不要空洞的誇,要誇過程。比如孩子成功後說:“哇你真有辦法,告訴我你是怎麼想的”“經過你這麼久的努力終於成功了,恭喜你”……
  2. 失敗的時候,你的鼓勵很重要!“我知道這次的失敗讓你很難過是吧?如果是我我也會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吧!首先怎麼做呢?……”。
  3. 堅持很重要。孩子每次的成功和失敗,父母都是其強有力的堅實後盾。你的堅持就會是孩子的堅持。

孩子的成長之路就是由無數的小失敗鋪就而成的,更是成功的唯一途徑。所以讓孩子正視失敗和挫折的重要性,而不是要因害怕失敗就遇事退縮。

我於1月12日發佈的“遇到挫折為什麼有的人積極面對,而有的人卻意志消沉”一文章中有詳細詮釋,相信能找到更詳細的解答。


心裡視角VS育兒


不用擔心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出現這種情況肯定和大人有關,作為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多理解他,反思之前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在孩子的世界裡,只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孩子的行為都不要簡單的用對與錯來劃分;孩子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這也是孩子成長的切入點。我們成年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孩子指手畫腳,善於居高臨下的說教,這麼做不對、這個不能摸哪個不能動……等等的條條框框向,不但限制了孩子的思維,還扼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信心 ,更是讓孩子不知所措。特別是碰上帶他的人是——喜歡大聲說話的人,孩子一不小心就被限制甚至呵斥。 在孩子的世界還沒有對錯的概念,只有對很多未知的好奇,所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應該放手讓孩子開心的成長,家長只需要引導,幫助。孩子的世界很神奇,成年人感覺幼稚的遊戲,孩子卻玩的非常開心。為了儘快改善孩子的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和孩子做朋友,多做親子游戲,少評價孩子,反過來讓孩子評價一下家長。平時在家多說這樣是不是更好呢?或者提供兩個答案,讓孩子選擇:你以為怎麼做更好呢?多給孩子選擇的機會,給他提供多個選項,培養孩子的信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