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兮福之所倚:疫情給企業用工帶來的四大機會

禍兮福之所倚:疫情給企業用工帶來的四大機會

"禍兮福之所倚",新冠疫情給企業帶來風險的同時,也給企業調整工作方式、篩選核心員工、精簡勞動力、優化用工結構等帶來了四大機會,企業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來完善企業的用工,助力企業發展。

1、機會一:利用疫情影響調整傳統工作方式,靈活辦公;

疫情影響下,企業寫字樓或工廠封閉,員工無法正常到工作場所打卡上下班,這種情況下企業完全可以針對部分對工作場所、生產工具沒有特別要求的崗位如管理、客服、銷售、人事、財務等崗位實行居家辦公,利用先進的線上協同辦公工具如釘釘等進行考勤、協同辦公。企業甚至可以就此改變傳統工作方式,變集中辦公方式為靈活辦公方式,節省辦公成本的同時保證工作效率。

如屬於數字化出行能源行業的能鏈集團,在疫情影響下采用了分佈式遠程辦公機制,所有工作不做見面會談;對員工開啟每日“健康打卡”關愛通道;承諾不做任何方式的裁員;採用遠程面試方式廣納賢才,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

2、機會二:疫情形勢下采取措施凝聚團隊,篩選核心員工;

疫情影響下,企業復工遙遙無期,企業沒有收入或收入急劇減少,員工工資待遇急劇下降,這樣惡劣的情況下,有的員工可能無法堅持,選擇馬上辭職,但也有員工願意與企業共進退、同患難,這樣的員工顯然是企業所需的核心員工,“疾風知勁草”,疫情給企業帶來了篩選核心員工的機會。

另一方面,在面對企業困難的情況下,企業核心領導層自降工資甚至零工資,而承諾不明顯降低員工工資,“患難見真情”,疫情帶來的困難反而能使團隊凝聚力加強,企業從而獲得更多快速發展的人力資本。

如疫情影響下,網傳一份諾亞財富向全體員工下發的全員戰“疫”倡議書。諾亞財富稱,為保證公司長期健康發展和人道主義原則,公司決定在疫情期間(特指2月和3月),原則上不做主動裁員,同時提出倡議,在疫情期間全體員工(含海外),每月有5個工作日無薪休假。該情況可能根據疫情進展做調整。同時,在疫情期間,公司三位董事(汪靜波、殷哲、章嘉玉)願主動將薪資降為零,A+類核心管理層按照60%領取薪酬,A類高管按照70%領取薪酬,海外高管提請無薪休假。疫情期間,也可以申請留職停薪,待疫情好轉後,公司會根據工作的優先次序,逐步安排復工。

而松鼠AI創始人慄浩洋給一千六百多名員工召開全體直播視頻會議,慄浩洋表示,松鼠AI現在賬上今年年初是3.26億的現金,而一場疫情的到來,為了活下去,必須瘦身讓公司有2年的資金儲備。

為此他決定,公司全員3.5折工資5個月,最核心高管零工資,緩發並補齊,考慮到三個月沒有收入的最壞情況下,把60%的同行都熬死,才能迎來疫情後的爆發。

相信經過此次疫情考驗的企業團隊,會在疫情過後迸發足夠的衝勁,從而使企業業務更快更好地發展。

3、機會三:利用疫情影響精簡勞動力,降低用工成本

在疫情影響下,一方面企業無法開工、物流不暢、物資不足,導致企業利潤急劇下降,另一方面,企業則可以利用疫情形勢影響對本企業的用工成本進行優化。

(1)與勞動者協商調崗降薪,降低用工成本;

一般來說,如非疫情影響,企業如想對勞動者調崗降薪,如非績效考核不合格的,需與員工協商一致才能實施,否則可能涉嫌違法。但本次疫情情況特殊,政府並不強求困難企業一律不得調崗降薪。2月7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全國工商聯聯合發佈的《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勞動關係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第五條規定“支持困難企業協商工資待遇。對受疫情影響導致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鼓勵企業通過協商民主程序與職工協商採取調整薪酬、輪崗輪休、縮短工時等方式穩定工作崗位”,該意見對於困難企業調整薪酬的要求為“通過協商民主程序與職工協商”,調整了之前的表述,並未表述為“協商一致”。《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堅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全力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的若干意見》第十六條規定“受疫情影響導致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可與職工集體協商,採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保留勞動關係。”。上述規定意味著困難企業只需通過集體協商民主程序,取得半數以上勞動者或勞動者代表支持即可單方調整薪酬,並不需要取得每個員工的同意才能調整。企業調整薪酬法律風險在疫情下大大降低,企業調整薪酬自主性大大加強,企業應利用好這一機會。

(2)裁撤部門人員,降低用工成本

一方面,企業可以以疫情發生為《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因此單方解除與部分勞動者的勞動合同,從而精簡人員。

另一方面,也可適用《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企業經濟性裁員程序,對於受疫情影響無法支持的部門人員集體裁撤,達到降低用工成本的目的。

如在2月10日,梯媒巨頭之一的新潮傳媒宣佈將裁員10%,規模約500人。減員之後,員工數保持在4000多人。新潮傳媒創始人兼CEO張繼學說,我沉重地宣佈自救之路,減員包括20名管理幹部。理由是:一、2019年績效考核271末尾淘汰10%,二、業務減少,人員就相對冗餘。

4、機會四:利用疫情影響優化用工結構,調整用工方式

疫情對企業用工的長遠影響是,企業可以優化用工結構,減少固定用工,增加靈活用工。相對於傳統的固定用工方式,企業採用靈活用工方式能再最大限度保證工作效率的同時降低用工法律風險、降低用工成本。疫情影響下企業可以思考:我的企業哪些崗位是必須在崗固定的,哪些崗位是可以靈活用工的,並採用諸如勞務外包、協議合作、共享用工等靈活用工方式。

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董事總經理翟佳認為現在是企業深入思考用工問題的時機:“對於企業而言,員工成本往往被納入固定成本考量,但在疫情影響下,許多企業開始考慮,如何在控制員工成本的同時,又能為日後復工保存足夠人力資源。這二者間的矛盾,通過靈活用工模式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事實上這樣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只是疫情讓更多企業意識到,突發事件中企業越靈活越能有力應對。”

典型如生鮮電商和餐飲企業的聯合聯動的“共享用工”模式。在2月3日,盒馬與雲海餚共同宣佈達成人員用工合作,超400位雲海餚員工陸續到“盒馬”上班,並由盒馬支付相應勞務報酬。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稱,接下來蜀大俠、望湘園、57度湘、茶顏悅色等500多名餐企員工將到盒馬“上班”,同時包括西貝、奈雪、探魚等在內的30多家餐飲名企正在與盒馬積極接洽; 截至2月9號,已有來自30家企業的超1600人,加入盒馬臨時用工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