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在24小時內完成無症狀感染者“流調”?國家衛健委詳解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為什麼要在24小時內完成無症狀感染者的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因為)能瞭解跟無症狀感染者可能的密切接觸者,儘可能的早發現,要把他(密切接觸者)跟無症狀感染者同樣採取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如果在隔離醫學觀察期間發現了症狀,馬上轉運到定點醫療機構,按照確診病人進行治療。”

為何要在24小時內完成無症狀感染者“流調”?國家衛健委詳解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 圖片來源:中國網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4月1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了對無症狀感染者防控的相關要求。

他說,從1月28日起就將無症狀感染者納入了第三版防控方案,作為重點管控的對象之一,採取統一行動進行管理,包括2小時內要報告,24小時內要完成無症狀感染者的個案流行病學調查。從4月1日開始,建立日報告制度,對所有無症狀感染者每天新報告的病例、轉歸的情況以及管理的情況向社會公佈。同時,先後通過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進行政策解讀,通過聯防聯防機制、新聞發佈會等多種形式向社會解答,回應社會關切,並加強了與世界衛生組織的交流和溝通。

他指出,4月6日,聯防聯防機制印發了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要求各地對本行政區域的無症狀感染者相關信息進行公佈。無症狀感染者在14天隔離期滿以後,要經過2次核酸檢測,陰性的才能解除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解除後還要求這些無症狀感染者繼續進行14天的醫學觀察,要進行隨訪。進一步加大了對無症狀感染者的篩查力度,將篩查範圍擴大至已發現的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同時對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開展強化監測,最大程度的發現可能存在的無症狀感染者。

賀青華介紹,已在9個省市同步開展無症狀感染者的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瞭解其傳播特點,流行病學特點,以及致病的規律,為完善防控方案提供科學的依據,降低其可能的傳染風險。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