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汙不能簡單粗暴的把企業“治死”

湖北荊門華達鑫被關停引發的思考——

治汙不能簡單粗暴的把企業“治死”

治汙不能簡單粗暴的把企業“治死”

圖片來源網絡

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徵之一,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因此,公平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關於營商環境方面,許多企業商家稱“缺乏投資的安全感”。招商的時候對方說的挺好的,但企業一遇到包括環保等方面的阻力時,招商部門先前的承諾都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大家都繞開矛盾走,企業只能自己認倒黴。在全面提升營商環境的當下,如果投資者利益無法得到妥善保護,其他的措施即使再到位,收效也必然會大打折扣。

不久前發生在湖北省荊門市的一則新聞就很具有典型性,投資企業的遭遇讓人唏噓驚歎。新聞披露了華達鑫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在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的投資環境“大變臉”,華達鑫從被“熱情招進來”到被“無情趕出去”,實實在在的感受了一次“冰火兩重天”的心酸滋味。

華達鑫系荊門市東寶區政府招商引資並落戶在東寶區電路板產業園的一家企業,該區招商部門先期為華達鑫辦理好環評審批手續並多次催促入駐。2018年3月26日,華達鑫與東寶區簽訂的《智能感光材料生產項目投資協議書》第十條約定,在華達鑫提供必備資料的基礎上,環評由東寶區招商局協助辦理。華達鑫按約定提交了環評的相關材料後,東寶區環保局於2018年7月3日作出《荊門華達鑫電子材料有限公司電子感光新材料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審批意見》(東環函[2018]54號),同意華達鑫項目按照《報告表》所列項目性質、規模、地點、採用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進行建設。

隨後,華達鑫於2018年9月嚴格按照《報告表》所列項目開始進行建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東寶區環保局並未提出任何異議或改進意見。然而,就在項目已建成即將投產時,東寶區環保局僅憑華達鑫存放於車間的物品就認定所使用的原輔材料與環評審批不一致。2018年12月,東寶區環保局開始查封華達鑫並要求停止建設、恢復原狀。華達鑫只得再次搬遷,鉅額的投資款全部付諸東流。為維護合法權益,華達鑫將東寶區環保局行政訴訟到掇刀區人民法院,令人蹊蹺的是,東寶區環保局提交給法院的重要證據(詢問筆錄和勘察記錄)竟然都是偽造華達鑫公司的簽名。

東寶區環保局從嚴實施環境保護的舉措毋容置疑,但行政執法過程中是否需要從源頭上把控好“早發現、早整改”的環節呢?東寶環保局在2017年11月7日到華達鑫檢查時,該公司的生產線正處於調試狀態,到底存在有哪些不完善之處,東寶區環保局也未能明確地向華達鑫方面提出,僅憑主觀認為有刺鼻性氣味,至於氣味產生的原因、成份、濃度等均沒有具體的數據佐證,東寶區環保局亦未提出任何證據證實其廢氣收集處理設施存在不完善。

好端端的一個政府招商引資企業就這樣一棒子給打死了,留下的是沒完沒了的官司和投資人無邊無際的傷痛,包括營商環境的陰影。

為防止一些地方不分青紅皂白地實施停工停業停產行為,國家生態環境部專門研究制定了《禁止環保“一刀切”工作意見》,嚴格禁止“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敷衍應對做法,堅決避免集中停工停業停產等簡單粗暴行為。

在環境整治工作中,領導幹部應當對涉汙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從實際出發分類解決問題,而不是簡簡單單的一關了之。本著“誰汙染,誰擔責”的原則,要落實和細化責任,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不能走捷徑,更不可搞隨意執法、粗暴執法和簡單採取關停查封的“一刀切”。

整治環境汙染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想通過整頓、停產是行不通的。真正解決汙染問題,還是得靠實事求是這個法寶,要意識到治理的重要性與複雜性,多去調研,多去聽取群眾意見,制定出可行方案。在執行階段,應與企業多交流,解決好關停後的現實問題,接受群眾監督,多下功夫,用實際行動說話,真正把治理工作實實在在做到位。

東寶區環保局的做法看似雷厲風行、有魄力,但實則是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轉嫁給了企業。採取“一刀切”的做法,將會造成企業虧損、資源浪費,也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發展。

治汙是對環境的整治,不是把企業“治死”。應在精準治理的軌道上,著力整治“散亂汙”企業,保護合法合規企業權益,推動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落實。要妥善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利益問題是一個根本問題,正是為了滿足自身利益需要人們才不懈奮鬥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公平正義的實質說到底是利益問題,因而維護和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是一個關鍵環節。當前,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最關鍵的是切實維護和實現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此,要把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來抓。同時,要及時糾正各種侵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切實維護好和實現好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文/ 高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