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 我國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深度融合現狀與挑戰

行業動態 | 我國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深度融合現狀與挑戰

農業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在三次產業中佔據基礎性地位,對經濟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然而,隨著人口的快速增長、耕地面積的逐步縮減以及城鎮化的加速推進,農業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人工智能就走近了人們的視野,就讓我們來分析下人工智能的未來吧。


人工智能與農業融合應用的優勢

人工智能助力農業生產精細化,從而促進農業提質增效。人工智能對農作物生長情況及環境數據進行建模分析,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指導。利用基於機器視覺的無人機、環境傳感器和土壤傳感器,全方位、立體化地採集植物高度、空氣溼度、土壤肥力等18種數據,並將數據上傳到信息平臺進行大數據管理和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分析結果反饋至系統、植物育種研發系統,以指導下一步生產和育種。通過對畜禽多元化數據的採集與分析,實現精準養殖。

運用人工智能建立農產品價格走勢預測模型,指導農業生產主體動態調整產能,既可減少由於盲目生產導致的成本浪費,也能提升消費者滿意度。另一方面,金融機構依託農業大數據建立個人徵信體系,可提高對農業金融的風險把控能力,增加個人融資機會並降低融資成本。

行業動態 | 我國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深度融合現狀與挑戰


我國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深度融合面臨的難題

一是農村網絡基礎設施薄弱。我國村級信息化服務網絡不夠健全,農業領域網絡化水平還有待提升。據統計,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6.5%,僅為城鎮地區的一半。


二是智能化農業設備供給水平不足。針對智能農業設備的專用芯片較為缺乏,農業場景複雜,農業智能機器人等設備在實際應用中存在效率不高、靈活度不夠等問題,智能化設備的性能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是個人應用人工智能的意願和能力不夠。智能化農業設備的投資金額大、回收週期長,智能化農業設備的操作方式與傳統農業設備差別較大,個人對智能化設備的操作能力不足,這些都是阻礙了農業的智能化發展的原因。


行業動態 | 我國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深度融合現狀與挑戰


加快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深度融合的建議

行業主管部門應從基礎設施、技術供給、產業需求等多角度入手,全面促進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的深度融合,探索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進一步增加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寬帶和移動網絡覆蓋範圍,提升網絡速率,為部署智能化農業設施、採集農業大數據奠定良好基礎。建立健全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提高農產品供需、價格等信息的智能化預測水平,為農業生產決策提供更多參考與指導。持續提升農業領域人工智能技術供給水平。加大對農業專用芯片、傳感器等基礎零部件以及農業無人機、農業機器人等智能化設備研發應用的支持力度,提升智能化農業設備供給能力和供給質量。另一方面,應著力培養農業領域融合解決方案提供商,催生農業領域融合應用人工智能的優秀解決方案。

行業動態 | 我國人工智能與農業領域深度融合現狀與挑戰

同時大力培養個人應用人工智能的意願與能力。增加人工智能與農業深度融合的宣傳工作,讓個人充分認識到應用人工智能的長期效益,調動個人開展智慧農業的積極性。增加對投資應用農業智能化設備的財政補貼,強化對個人應用智能化設施的培訓工作,提高個人開展農業智能化生產經營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