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為什麼大多數壽命都很短?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經歷了16位皇帝,共計276年。然而與之相比的清朝經歷了12位皇帝守住江山,296年這裡,我們可以發現清朝比明朝少了4個皇帝,王朝延續反而比明朝多了整整20年,這就說明明朝的皇帝的壽命普遍比較短,根據統計,明朝皇帝的壽命比起前面的唐宋和後面的清朝,無論是中位數和平均數都是偏低幾歲的,其中明朝皇帝的平均壽命是43.2歲,唐朝為46.4歲。宋朝歲,而清朝為52.4歲,雖說古代平均壽命確實不長,但是時代在不斷髮展,醫術也在不斷精進,作為一國之君,平均壽命竟然比前朝還短了三年多,實在是令人疑惑,這其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秘密呢?

關於這個問題專家們曾提出過許多猜想,總結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明朝皇帝為什麼大多數壽命都很短?

首先明朝皇帝的工作壓力都很大,這是因為在明朝封建主義專制打倒了巔峰,朱元璋廢掉了丞相制度之後,皇帝每天的工作量竟然要達到12個小時,巨大的工作量和壓力對皇帝身體是一種非常巨大的消耗,因此只要是不太昏庸的明朝皇帝,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處理,點燈熬夜伏案處理任務幾乎是常態,在這種高壓之下自然難以成立,其次,明朝的奇葩皇帝很多,有些沉迷於丹藥,有些沉迷於美色。

明朝皇帝為什麼大多數壽命都很短?

比如,朱厚照痴迷玩樂,最後掉到水裡活活嚇死,而朱承諾沉迷酒色,縱慾過度掏空身體之後進食仙丹,結果一命嗚呼。

再次明朝的皇帝大多身體雷弱,專家由此推斷明朝皇帝可能患有某種遺傳疾病,而且這個遺傳病很可能是從明成祖朱棣那裡遺傳下來的,因為朱棣謀權上位之後,明朝的皇帝都是他的後代,而自他之後皇室血統的生育能力普遍不強,基本是一脈單傳,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朱棣的遺傳基因,很可能不是很健康,那麼如果說明朝的皇帝命短是因為基因遺傳的問題。但是為何同為皇室血脈的其他藩王卻依舊長壽呢。


明朝皇帝為什麼大多數壽命都很短?

近年來專家們又有了一個新的猜測,根據報道專家在檢測紫禁城時,在宮牆塗料上檢測出了硃砂,並且由此推斷出,因為朱棣遷都之後,大興土木,大量使用硃砂作為宮牆和地磚的塗料,眾所周知,硃砂當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質汞,這種金屬常溫之下就可以揮發為氣體,人們長時間接觸,毒氣逐漸的被身體吸收,體內的器官也就慢慢的被毒氣摧殘。

明朝皇帝為什麼大多數壽命都很短?

明朝幾位長壽的皇帝,比如朱元璋,朱棣,他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南京辦公,而嘉靖皇帝在即位前是個藩王,也在南方長大,因此他沒有從小在紫禁城內長大,而自從朱棣上位大量使用硃砂作為宮牆和地磚的塗料之後,在紫禁城內長大的皇帝人均壽命就不容樂觀了,他們從小沐浴在汞毒之中,最終毒性淤積導致了陰陽早逝,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前面的遺傳病之所。

明朝皇帝為什麼大多數壽命都很短?

那麼問題又來了,為什麼後來的清朝皇帝們他們的平均壽命卻沒有受到硃砂的影響呢?正是因為清朝皇帝並非常駐於紫禁城,這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元明三園,在道光皇帝之前皇帝們基本都在圓明園。還有段時間在避暑山莊,在紫禁城裡住的時間比較少,然而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只能待在紫禁城裡的同治和光緒,無論是壽命和身體健康情況都急轉直下,當然歷史的車輪早已遠去,我們也無法斷定明代皇帝短命的罪魁禍首一定就是硃砂,然而存在即合理,我們有理由相信明朝皇帝之所以短命,與上述的幾種猜想脫不了干係,也許他們正是在多種因素的合力作用之下才難以高壽

明朝皇帝為什麼大多數壽命都很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