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蔡老師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
/
/


其實人生大道至簡,人生其實很簡單,兩個字,「感召」、「招感」。我們所有遇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招感來的,怨不得任何人,「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現在人問題來了,不明白這個真相,一不順自己意了,怨天尤人,每天念頭裡都在造業。

《俞淨意公遇灶神記》,十幾歲考上秀才,文采、學問不得了,可是就考進士都考不上,都四十歲了,考了七次都沒考上。每一年還寫黃疏上奏上天,看不到自己的問題,然後「滿紙怨尤」,整個寫給上天的黃疏全部都抱怨的多。但是灶神爺提醒他「意惡太重」,意念裡面都是惡念、邪念多,「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褊急」就是心胸狹隘,很急促、很容易動火;「高己卑人念」,傲慢;「恩讎報復念」,心胸小,都記人家這些芝麻蒜皮的事,一看到人家就不高興,甚至還想方法要陷害;「憶往期來唸」,都很期望自己以後會很好,那個叫作白日夢。欲知將來結果,只問現在如何。怎麼讀聖賢書讀了一輩子,思想都不是跟著聖賢教誨,這是不對的。

假如我們在學習經典,思想都跟經典不相應,這叫名不符實,而且是名過其實。人家都說我們是學習傳統文化的,名也是福氣,有了很高的名,結果心念、行為都跟名不符實,那會折很大的福。「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了凡四訓》這句話很有味道,「多有奇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遇過小孩子取名字,裡面有取堯、舜,都是這些古聖先賢的名,結果一直生病,養不好。最後改個名字,沒病了。就是那個名他承受不起,名也要有福報你才消得了這個福,消受得了。

當我讀到這個《了凡四訓》說,「世之享盛名而實不副者,多有奇禍」,都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災禍,我看到這一句,冷汗直流,因為我是享虛名享得夠嚴重的了,所以我現在出門,特別注意看有沒有車子來。而且真的不敢出門,人家把我看得太高了,我學問差得不得了,習氣還一大堆。所以他一讚嘆我,我就又消了一大筆福報,每天都一直消,消到最後銀行都沒錢了,所以都吃不胖,大家知道了沒有?都有原因的!所以現在想到俗語講的話,太有道理了,「人怕出名,豬怕肥」。人一出名坦白講,災禍真的就來了,受不了。甚至於什麼?真的還受,那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就不知道自己有幾兩重了。

好,我怎麼講這來了?這是有感而發。所以古人留的這些話很有味道,我們得要很好的去領會。這樣明理了,自己才不會胡里胡塗。所以剛剛跟大家講,聽任何道理,「依義不依語」,依那個含義。而且時時能反求諸己,這個道理最重要的對照自己。沒有人肯幫我們、勸我們,還是我們自己受教的態度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