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冬季清潔取暖,還需“用戶用得起、政府補得起”

  隨著氣溫下降,取暖季來臨,北方大氣汙染治理又將面臨考驗。清潔取暖是治霾的重要途徑之一。根據國家對北方地區清潔能源取暖工作的部署,到2021年 “2+26” 城市以及其他地區的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要分別達到60%與40%以上的目標,而在基準年2016年,這一比例尚不足20%。一方面是艱鉅的清潔取暖改造任務量,另一方面卻是近年來 “氣荒” “復燃” 等問題頻現而引發輿論爭議。打贏這場清潔取暖攻堅戰,面臨重重挑戰。

  10月31日,北京 - 國際環保組織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佈了最新調研報告《北方典型地區農村居民冬季取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

  該報告由亞洲清潔空氣中心聯合北京化工大學和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民用清潔爐具專業委員會,對陝西、山西、黑龍江三個省份的六個代表性城市開展歷時5個月的深度調研,完成了3000戶問卷調研、574份入戶調研、397戶實地測試、12場地方政府及協會訪談等調研與測試,獲得了大量一手數據和信息。

  報告指出,北方農村地區需 “穩步推進”、“策略性佈局” ,在短期目標和長期願景間作出合理平衡,推動農村地區清潔取暖進入可持續模式。

北方冬季清潔取暖,還需“用戶用得起、政府補得起”

  

  “清潔取暖工作存在三大‘痛點’,” 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中國區總監付璐說:“首先是散煤取暖依舊造成大量室內外空氣汙染,其次是使用成本高為散煤‘復燃’埋下隱患,最後是清潔取暖改造的政府管理體系和市場運營機制存在雙重困境,亟需轉型。”

  報告顯示,散煤取暖造成嚴重室內空氣汙染,農戶室內日平均PM2.5濃度為255μg/m3,是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日均濃度指導值25μg/m3的10倍以上,即使對比我國PM2.5的日均標準,也達到3倍以上。而37%的農戶家庭一氧化碳室內日均濃度超過了WHO提出的日均濃度指導值7mg/m3。這兩項汙染物給人體健康帶來巨大風險。  

  “實現清潔取暖不僅是解決大氣汙染的重要途經,也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意義重大”,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和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中國顧問委員會主席賀克斌院士認為:“紮實的一線調研和分析能為制定清晰的治理路線圖提供可靠依據。”

  報告指出,清潔取暖的技術路徑選取需結合實際、循序漸進。長期來看,逐步用電能、天然氣、太陽能和生物質等清潔能源替代散煤取暖是清潔取暖的終極目標。短期來說,在具備條件的地區有序推進基礎建設,結合各地資源稟賦和基礎設施情況,分階段在有相應基礎設施條件的地區實現清潔能源替代。

  報告還發現,經濟成本是目前農村用戶清潔取暖的首要關注因素。在受訪農戶中,在無補貼情況下願意改用清潔能源的比例僅為4.81%。而在財政補貼在“退坡”和停補後,可能會增加後期散煤“復燃”的隱患。

北方冬季清潔取暖,還需“用戶用得起、政府補得起”

  “要實現可持續的清潔取暖,需要“用戶用得起、政府補得起” ”,北京化工大學劉廣青教授說:“農村清潔取暖改造應審慎基於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綜合考慮地方財政和資源稟賦等因素,遵循用戶可承受、政府可支撐、運行可持續的原則。”

  報告還建議,讓縣級政府掌握更多話語權,以最瞭解本地情況且參與政策落地實施的縣級政府為主體,制定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實施方案。而對於清潔取暖市場,政府應制定科學的招標採購、補貼與評估機制,保障企業服務質量及用戶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