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清新福建,福來福往,自由自在。

​土樓

福建旅遊名片

南靖田螺坑土樓

福建土樓的標誌性建築

由於外形是四座圓樓簇擁著一座方樓

所以也被網友形象地稱為

“ 四菜一湯 ”

圓形土樓為菜,方形為湯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八閩旅遊 / agui photo

福建土樓因其“是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的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史蒂汶斯·安烈稱“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土樓(南靖)景區 / 馮木波 攝

福建土樓(南靖)景區位於南靖縣境內,由田螺坑片區、雲水謠片區和河坑土樓民俗文化村片區三大片區組成,面積約3.03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田螺坑土樓群 / 張志堅 攝

田螺坑土樓群位於南靖縣書洋鎮上版村,是福建土樓的標誌性建築,也是福建土樓的名片,俗稱“四菜一湯”。其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湖崬山坡上,於元末明初開始興建,至20世紀60年代,建樓時間前後跨越600多年。田螺坑土樓群依照《考工記圖》中的“明堂五室”進行規劃佈局,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的“一方三圓一橢圓土”樓群,是獨具特色的建築形體組成的經典之作,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景觀村落。土樓群由方形的步雲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組成,均保存完好,現住戶均為黃氏族人。2008年田螺坑土樓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裕昌樓 / 吳飛龍 攝

裕昌樓位於南靖縣書洋鎮,始建於1308年,是福建土樓現存最古老的土樓。裕昌樓是早期股份制的產物,由劉、羅、張、唐、範五姓族人共同出資建造,共有5層高18.2米,房室270間。全樓有5部樓梯,分為五大卦,底層廚房內設有水井,共22口,是福建土樓中水井最多的土樓。樓內天井中心建有單層的圓形祖堂,堂前用卵石鋪成的一個陰陽八卦,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裕昌樓最大的特點是柱子東倒西歪,最大的傾斜度為15度,看起來搖搖欲墜,但經受七百年風雨侵蝕和無數次地震的考驗,至今依然如故。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塔下村 / 馮木波 攝

塔下村位於南靖縣書洋鎮,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文化底蘊豐厚,是首批“中國景觀村落”、“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素有“靈秀水鄉,夢幻家園”的美名。古村落地形為“一水依兩岸”的狹長地帶,一條長約1公里的蜿蜒山溪從峽谷中穿過,水色清明澄碧,溪流上有11座風格各異的石拱橋,沿溪兩岸有42座土樓,一座座土樓在青山秀水環抱下,儼然一幅幅超凡脫俗的明清山水畫,因此,塔下村也獲得了“閩南周莊”的美譽。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和貴樓 / 陳海燕 攝

和貴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璞山村,寓意“以和為貴”,建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通廊式土木結構,佔地面積1547平方米,建築面積3574平方米,樓高5層(前樓高17.08米,後樓高17.95米),每層28間。和貴樓運用懸浮原理,以松木為樁基、筏基,在3000平方米的沼澤地上建起最高方形土樓,宛若陸上的“諾亞方舟”。土樓牆體高厚比在200多年前就達到13:1,具有極高的建築技術研究價值。樓內有兩口水井,一口清亮如鏡,一口卻混濁發黃,被稱為“陰陽井”。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懷遠樓 / 張捷 攝

懷遠樓位於南靖縣梅林鎮坎下村,建於清代(1905-1909年),坐北朝南,直徑42米,樓高4層(14.5米),每層有34個開間,共136間,佔地面積1384.7平方米,建築面積3468平方米,是福建土樓申報“世遺”所有土樓中建築工藝最精美、保護最好的雙環圓土樓。土樓採用成熟的“傾壁造”技術營建鼓形土樓,是中原版築技術經過幾千年積累提高的結晶,是夯土文明最高成就的代表。樓內防衛設施齊全,設有灌水道、瞭望臺、射擊口,集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河坑土樓群 / 沈志堅 攝

河坑土樓群位於南靖縣書洋鎮曲江村,以“法天象地”作為規劃佈局理念,方圓土樓一次規劃分批建設,在不足1平方公里範圍內集中排布13座大型土樓,由朝水樓、陽照樓、永盛樓、繩慶樓、永榮樓、永貴樓6座方形土樓,裕昌樓、春貴樓、東昇樓、曉春樓、永慶樓、裕興樓6座圓形土樓及1座五角形南薰樓組成,是福建土樓中最密集的土樓群落。2008年7月,河坑土樓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雲水謠古鎮 / 馮木波 攝

雲水謠古鎮介於南靖縣書洋鎮、梅林鎮兩鎮之間,有璞山村、官洋村和坎下村3個村。歷史悠久的古老村落中悠長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樓、靈山碧水,無不給人以超然的感覺。


福建土樓,世界文化遺產

本圖文綜合整理自:學習強國(原文來自中國旅遊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