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病害追本溯源:鯽魚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魚類病害追本溯源:鯽魚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養殖水生動物病害一直是制約我國水產養殖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幾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業的迅猛發展,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逐漸由以往的分散式、小規模的傳統養殖模式向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養殖模式轉變,單位面積水產品產量不斷提升,最直接的作用結果就是養殖水生動物的病害也在逐年加劇。

近幾年給廣大養殖戶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我國的水生養殖動物的發病率在不斷的提高,幾乎所有的養殖品種每年都遭受過嚴重病害的侵擾。常見的養殖水生動物病害(異育銀鯽的大紅腮病、河蟹水癟子病、南美白對蝦白斑綜合症、鯉魚皰疹病毒、鱖魚虹彩病毒病等病毒)讓廣大養殖戶經常“聞病色變”,當病害爆發時往往由於防控、治療手段有限,盲目用藥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更是讓養殖戶的熱情遭到空前打擊。

魚類病害追本溯源:鯽魚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病害導致的養殖魚類大量死亡)

殘酷的現實使我們認識到,控制水生動物疾病的發生,尤其是重大流行性疾病的發生已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水產養殖過程中,病害的發生涉及的相關因素非常多,只有將所有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的可能性因素考慮清楚,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那麼很多養殖戶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何水生養殖動物在近幾年的發病率在不斷的提高呢?病害又是有哪些因素引起的?養殖戶又該如何防控增加養殖成功率呢?前些日子我們水產養殖網邀請了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水產科技學院袁聖老師在“水產科普大講堂上”線上直播上分享的《細菌與病毒性疾病一線快速區分及防控思路》全方面的講解了水生動物病害兩大主要病因(細菌性、病毒性)的區分以及治療方法,相信會給您的養殖過程病害防禦、治療提供一些可行辦法,

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別

大紅腮病:

發病死魚鰓蓋無紅點、黑頭較多、體表正常、下頜發黃、攝食降低、瀕死魚鰓絲鮮紅、鰾彌散型出血,通常為細菌感染。

魚類病害追本溯源:鯽魚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鯽魚大紅鰓病)

鰓出血病:

死魚一側鰓蓋有紅點、黑頭少、體表微紅或無症狀、下頜顏色正常、攝食亢奮、瀕死魚鰓絲流血、鰾點狀出血,通常為病毒感染。

魚類病害追本溯源:鯽魚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鯽魚鰓出血病)

細菌性疾病與病毒性疾病的區別

發病水生動物品類

細菌性疾病感染引起死亡時,一般情況下養殖池塘內所有的水生動物都有可能感染(發病情況不同),比如“細菌性出血病“發病時,池塘中小雜魚先出現死亡,然後是白鰱,花鰱直至主養魚類相繼發病;而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一般情況下只會引起養殖池塘中的某一品類魚死亡,如鯽、鯿魚、草魚混養的池塘,發生“鰓出血”病後,只會引起鯽魚死亡,發生”草魚出血病“後,只會引起草魚死亡,其他魚一般不死或者死亡較少,當一定數量的養殖魚類在養殖水體中死亡後,有可能會出現繼發性的細菌感染疾病導致其他種類的魚死亡。

發病時的水溫

水生動物病毒對於養殖水體水溫比較敏感,只要水體溫度達到某一特定的溫度範圍就會引起發病,比如”草魚出血病”、”斑點叉尾鮰病毒病”、”鯉魚皰疹病毒病” 在溫度較高的夏季容易爆發,而”鯉春病毒病”、”鯉魚痘瘡病”等發生於冬季或春季。

在養殖生產中結合發病魚的種類、水溫可以對發病病原是否為病毒作粗略判斷,比如冬季低溫,混養池塘只死鯉魚且鯉魚的體表有白色蠟樣增生物,則基本判斷為“鯉魚痘瘡病”,夏季混養池塘只死鯉魚,且鯉魚眼球凹陷、頭部皮膚凹凸不平,皮膚粘液異常分泌,則判斷是“鯉魚皰疹病毒病”。細菌引起的疾病發病範圍則廣的多,如“豎鱗病”,一般發生於冬季、春季,但是夏季高溫時也偶有發生,由細菌引起的爛鰓、赤皮等疾病可能流行於全年,溫度較低時發病率下降。

出血的類型

細菌感染引起的出血為彌散型出血,出血面積大,連片,單純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出血以點狀出血為主,尤其以鯽魚鰓出血為甚。近年觀察到“鰓出血病”的發病症狀正在改變,有時瀕死魚撈出水面後並無鰓部流血現象,給不少魚病防治技術員造成困惑,無法確診,此時可以解剖病魚觀察魚鰾,若發現鰾上有一個一個的出血點,也基本可以診斷為鰓出血病。

魚類病害追本溯源:鯽魚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魚鰾上點狀出血和彌散性出血)

腸道的狀態

生產中經常可以遇到細菌或者病毒感染後導致某種魚類產生相似症狀的情況,如“草魚出血病”和草魚的細菌性出血病,兩個病的發病時間都在高溫季節,單純從外表無法進行確診,此時可通過解剖腸道進行判斷。

細菌性疾病引起的出血病的腸道:1.彈性差,腸壁薄,很容易扯斷;2.腸道內容物豐富,有黃色或者紅色的膿液;3.腸壁脫落,輕刮腸壁可見大量組織脫落。

病毒性疾病引起的草魚出血病,病魚腸道:1.彈性好,腸壁厚,不易扯斷;2.腸道無內容物或者內容物較少(一般為未消化的食物);3.腸壁光滑,有時可見點狀的出血點。

魚類病害追本溯源:鯽魚大紅腮病、鰓出血病的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感染魚的規格大小

病毒病感染魚的規格相對比較固定,如草魚出血病一般感染1.5斤以下的草魚、青魚;斑叉病毒病一般感染100克以下的幼魚,鯽魚鰓出血一般感染100克以上的魚種或成魚(也有發現水花感染的個例),而細菌引起的疾病一般可感染同一種魚的各種規格的個體。

其他典型特徵

一般來說病毒感染都有比較明顯的特徵,如鯽魚“鰓出血病”的瀕死魚拿出水面後鰓部流血,魚鰾有點狀的出血點;“斑點叉尾鮰病毒病”一般感染後瀕死魚頭部朝上,尾巴朝下懸掛於水中;“鱖魚虹彩病毒病”會有白鰓白肝的現象;鯉魚皰疹病毒病會出現眼球凹陷的明顯特徵;鯉魚痘瘡病的發病魚體表有白蠟樣增生物。一旦觀察到典型症狀後,結合發病的水溫,魚種種類、規格,基本可以確診。

從上述的區別可以具體的總結出,當細菌性疾病發生時可以按照病毒性疾病的方法進行處理,但病毒性疾病按照細菌性疾病的方法處理時,效果有時候適得其反,會進一步增大病害所造成的相關損失。在養殖水生動物發病期,儘量避免進排水對養殖水體穩定性的改變。

病毒及細菌病的防控思路

病毒性疾病的處理方法:

一旦發現養殖池塘發生病毒性疾病時:首先對養殖池塘停料3-5日或相應的降低投餌率;保持水體穩定,禁止給養殖水體進排水;在選用消毒劑時最好選用碘製劑最安全;目前在水產養殖過程中當養殖水生動物病毒性疾病爆發時,目前沒有特效藥進行治療,當發生病毒性疾病時,要防止繼發性的細菌感染,這是在治療階段最重要的環節。

外用:第一天下午使用有機酸解毒

第二天上午,碘製劑潑灑,隔天再用一次

內服:停料至死亡量下降到穩定後,從正常投餌量的三分之一開始恢復投餵,同時添加:板藍根、大青葉、維生素、恩諾沙星(視繼發感染細菌的情況)等。

一旦發現養殖池塘發生爆發性的細菌感染時:養殖池塘魚類攝食狀態差時,不可降低投餌量;保持水體穩定,禁止給養殖水體進排水;在使用消毒劑進行消毒時要結合養殖池塘水質來綜合選擇。目前對養殖水生動物病害治療的藥物很多,品類也比較複雜,但目前抗生素類藥物仍是治療細菌性感染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進行藥物治療前還要對魚體進行甲殼類寄生蟲的檢測。

外用:第一天下午使用有機酸解毒

第二天上午,消毒劑全池潑灑,隔天再用一次

內服:保持投餌量,同時添加恩諾沙星(可復配硫酸新黴素),維生素內服,一天兩次,連喂5-7天。

養殖水生動物病害的發生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對疾病的防控、治療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過程複雜,細節較多,單純依靠調水、免疫增強等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應該將飼料投餵、水質管理、底質管理、苗種選擇、、疾病確診、用藥時機、用藥時長等因素綜合考量,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養殖戶在養殖池塘發生相關病害時,不要驚慌、洩氣。第一時間用上述的區別方法分析治病原因,找到合理、可行的解決辦法,病害其實沒有那麼可怕。

(原標題:魚類病害也要追本溯源,教你如何針對細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做好區分、防控、治療方案!)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本文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

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