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4課《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圍繞這一中心,作者著重寫了兩個方面內容,一是圓明園的宏偉壯觀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無價之寶,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精華,建築藝術的瑰寶”;二是強盜們肆意毀壞圓明園的罪行,激起了人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通過美與醜、善與惡的對比,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更進一步認識到:侵略者之所以膽敢如此為非作歹,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對《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會認“瓏、剔”等8個生字,會寫“毀、郊”等12個生字。掌握“毀滅、眾星拱月”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學習與運用整理資料的方法。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被毀滅的經過,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三、教法、學法

因此本課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學。根據本課的目標內容和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師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提問,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一開課,就出示幾幅圓明園毀滅後的廢墟圖,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的情感做一個鋪墊。

(二)質疑問難,自主學習。因此,我在引入新課之後,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再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分組學習,進行多形式讀,整體感知,對2-4自然段,引導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再讓學生交流體會:通過讀、思、勾、畫等多種方式,抓住重點,整體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這既培養了學生快速捕捉語言文字信息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形成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知識、主動質疑的習慣。

(三)品讀體會,想象畫面。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圓明園“眾星拱月”的佈局,突出圓明園風格各異的景觀。使他們在讀中學習表達,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想象能力。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皇家園林”的輝煌。在充分認識和理解昔日圓明園的佈局和景觀之後,師再引導學生帶著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去研讀、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通過默讀畫出關鍵詞“青銅禮器、名人字畫、奇珍異寶”來說明圓明園的文物多,課件出示畫面,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從而激起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師話鋒一轉,引入課文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掠、毀、燒”等詞體會侵略者的殘暴。就是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燬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五、

總----損失不可估量(損失巨大)

建築風格---美

圓明園的毀滅 價值 讚歎

歷史文化---珍貴

毀滅----痛恨(侵略者的貪婪、殘暴、無恥)

板書這樣設計,既表現了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又再現了侵略者是如何把它化為灰燼的,也體現了學生由喜愛、讚歎到痛恨的情感變化。

六、說效果。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問題來引導他們把握課文內容,理解中心思想。同時我讓孩子們通過自學的方式解決生字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