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三國演義》低估的御蜀屏障——郭淮

《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和姜維屢次刷新戰績的郭淮,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不堪,

將郭淮寫的這麼弱,反而並不能顯示諸葛亮和姜維的高明之處,更為接近歷史的是郭淮是諸葛亮和姜維的重要敵人,也正因為郭淮的難纏,才讓武侯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中郭淮的身影始終活躍,郭淮也是正常死亡,而非演義中被姜維接住箭矢,反手射死。

出身名門,初露鋒芒

被《三國演義》低估的御蜀屏障——郭淮

郭淮出身於東漢太原郡名門,其族曾祖父郭遵,東漢兗州刺史,曾任守光祿大夫,祖父郭全是東漢大司農,父親郭縕是東漢的雁門郡太守。身為門閥世家的郭淮被舉為孝廉,始任平原府丞,曹丕為五官中郎將時期,就召郭淮為門下賊曹,後轉為丞相兵曹議令史,自此郭淮長期在軍中任職。

建安二十年(215年),郭淮隨曹操征討漢中張魯,留徵西將軍夏侯淵守漢中,任命郭淮作為夏侯淵的司馬,一起防禦劉備。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攻漢中,夏侯淵被黃忠斬殺,郭淮因病沒跟隨夏侯淵出戰,隨其餘將領退守陽平關。夏侯淵死後,諸將惶恐,三軍不安,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攏散兵,推舉張郃為主帥,這才迅速安定軍心。

第二天,劉備準備渡過漢水來攻打曹營,諸將以為寡不敵眾,應該依水列陣阻擋劉備渡河。郭淮建議“這是示敵以弱,不能取勝。不如遠離河水列陣,引誘劉備來攻,待其渡河到一半的時候,在出擊,劉備必敗。”於是曹魏依計而行,劉備因此疑心有詐,僵持不下,郭淮並不動搖,堅守陣地。曹操聽聞,非常欣賞郭淮,授予張郃假節的權利,任命郭淮為張郃司馬,最終郭淮的計謀使得守軍能順利堅持到曹操率軍支援。

《三國志》:太祖還,留徵西將軍夏侯淵拒劉備,以淮為淵司馬。淵與備戰,淮時有疾不出。淵遇害,軍中擾擾,淮收散卒,推蕩寇將軍張郃為軍主,諸營乃定。其明日,備欲渡漢水來攻。諸將儀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陳以拒之。淮曰:“此示弱而不足挫敵,非算也。不如遠水為陳,引而致之,半濟而後擊,備可破也。”既陳,備疑不渡,淮遂堅守,示無還心。以狀聞,太祖善之,假郃節,復以淮為司馬。

巧答文帝,胡人神明

被《三國演義》低估的御蜀屏障——郭淮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賜郭淮關內侯,轉為鎮西長史。又行徵羌護軍,跟隨張郃、楊秋平定關中山賊、叛亂,使關中百姓安居樂業。

曹丕登基,郭淮因病去晚了,曹丕責怪郭淮說“昔日大禹召集諸侯到塗山,防風氏去遲了,被以儆效尤。今天是普天同慶的日子,為何你來的最遲?”郭淮回答曹丕說“臣聽聞五帝時代,教導民眾以德行為先,夏朝建立以後,才開始用刑法治民。現如今臣遇到了唐虞(唐堯與虞舜的並稱,亦指堯與舜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盛世,自然知曉不會遭受防風氏的刑誅了。”曹丕聽聞非常高興,卓越提拔郭淮為雍州刺史。

此後,郭淮平定安定羌大帥闢蹄的反叛,威震邊疆,在討伐叛亂的同時,郭淮恩威並施,對於主動來投降的胡人提前收集資料,等到見面的時候,已經一清二楚的知道胡人的心意,因此在胡人中聲望很高,被稱為“神明”。

《三國志》:黃初元年,奉使賀文帝踐阼,而道路得疾,故計遠近為稽留。及群臣歡會,帝正色責之曰:“昔禹會諸侯於塗山,防風后至,便行大戮。今溥天同慶而卿最留遲,何也?”淮對曰:“臣聞五帝先教,導民以德,夏後政衰,始用刑辟。今臣遭唐虞之世,是以自知免於防風之誅也。”帝悅之,擢領雍州刺史,封射陽亭侯,五年為真。安定羌大帥闢蹄反,討破降之。每羌、胡來降,淮輒先使人推向其親理,男女多少,年歲長幼;及見,一二知其款曲,訊問周至,鹹稱神明。

御蜀屏障,垂問秦雍

被《三國演義》低估的御蜀屏障——郭淮

太和二年(228年),諸葛亮首次攻魏,聲勢浩大,隴西地區兵力不足,郭淮收縮兵力退守上邽城,牽制諸葛亮東進斷絕隴道,張郃能順利進入隴西,郭淮功不可沒。張郃進攻街亭,郭淮率軍佯攻柳城,皆大破之,促使諸葛亮第一次攻魏徹底失敗。

《三國志》:太和二年,蜀相諸葛亮出祁山,遣將軍馬謖至街亭,高祥屯列柳城。張郃擊謖,淮攻祥營,皆破之。又破隴西名羌唐蹄於枹罕,加建威將軍。

太和三年(229年),諸葛亮三次攻魏,派遣陳式率軍奪取武都、陰平二郡,被諸葛亮圍城打援,郭淮見機不對,撤退,雖丟失兩郡,軍隊未能遭受更大損失。

太和四年(230年),魏明帝曹叡三路伐蜀,郭淮在陽溪被魏延以少勝多打敗,成就魏延,也成為郭淮的人生一大汙點。

《三國志》: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四次攻魏,郭淮算到諸葛亮會割取隴西小麥,請求朝廷支援。諸葛亮再度技高一招,司馬懿主力被諸葛亮調虎離山前往支援祁山大營,郭淮被諸葛亮擊敗,隴西小麥被諸葛亮割取。魏軍面臨斷糧危機,郭淮憑藉熟悉羌人,強徵羌人糧草順利渡過危機。

《三國志》:五年,蜀出滷城。是時,隴右無谷,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轉揚武將軍。青龍二年,諸葛亮出斜谷,並田於蘭坑。是時司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議者多謂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塹壘未成,蜀兵大至,淮逆擊之。後數日,亮盛兵西行,諸將皆謂欲攻西圍,淮獨以為此見形於西,欲使官兵重應之,必攻陽遂耳。其夜果攻陽遂,有備不得上。

青龍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五次攻魏,郭淮終於一雪前恥,兩度看破諸葛亮計謀。諸葛亮也在這一次攻魏之中積勞成疾,病故五丈原。諸葛亮至郿,進駐渭水之南。司馬懿率軍渡渭水,背水築壘阻擊。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如果攻打武功,非常可怕,如果前往五丈原,就高枕無憂了”,諸葛亮竟然真的進入五丈原,諸將都欣喜,唯獨和諸葛亮打過許多交道的郭淮深為憂慮,郭淮認為恰恰相反,諸葛亮會進入五丈原非常危險。如果諸葛亮跨過渭水,登上北原,斷絕隴道,驚嚇臣民和胡人,那麼國家隴右以西將不復所有。還好司馬懿也非常人,聽從建議,立馬認識到北原的重要性,讓郭淮帶大軍提前入駐北原,構建壁壘。

被《三國演義》低估的御蜀屏障——郭淮

諸葛亮果然來爭北原,而壁壘都還沒完工,諸葛亮未能攻克提前固守的北原,相持不下。幾天後,諸葛亮西行,諸將以為諸葛亮攻西圍,唯獨郭淮認為諸葛亮攻陽遂。果然,郭淮再度料中,魏軍早有防備,諸葛亮再度僵持,八月諸葛亮操勞過度,病逝五丈原。

可以說,郭淮的成長速度是非常快的,雖然幾次接連敗給諸葛亮和魏延,但是諸葛亮人生最後一次攻魏,如果沒有郭淮的料敵先機,司馬懿是必然失敗的。

正始五年(244年),曹爽、夏侯玄伐蜀,郭淮為先鋒,戰績平平,撤退的時候,又復勇悍,順利協助曹魏軍隊撤退,後因功假節。這一次大戰是非常蹊蹺的,郭淮作為先鋒,蜀漢這時候,魏延、諸葛亮都已經去世了,姜維也還沒有掌握軍隊。可以說是最為虛弱的時候,當然王平和費禕的水平也是比較高明的,但是郭淮的前後不一,以及戰敗反而給了假節的榮譽都是非常詭異的。再結合曹爽因為伐蜀聲望低落,司馬懿重新成為魏國朝廷上可以抗衡蜀漢的不二人選,再之後就是高平陵兵變。而且司馬懿誅滅王凌一黨的時候,因為郭淮的求情特赦了郭淮的妻子。可見有理由懷疑,郭淮這一次放水,是不想曹爽立功,把握軍隊和朝堂。

被《三國演義》低估的御蜀屏障——郭淮

正始八年(247年),隴西、南安、金城、西平諸羌餓何、燒戈、伐同、蛾遮塞等聯合起來反叛,包圍城鎮,南招蜀兵協助,涼州名胡治無戴也舉兵反叛。姜維和郭淮作為主將的第一次交手,郭淮料敵先機,先一步迎接夏侯霸,平定諸羌叛亂。

被《三國演義》低估的御蜀屏障——郭淮

正始九年(248年),姜維成功接應治無戴。郭淮擊敗廖化,瓦解姜維聯合胡人的計劃,姜維撤退。

嘉平元年(249年),郭淮升徵西將軍,都督雍州涼州諸軍事,同年,配合雍州刺史陳泰,迫降蜀漢牙門將句安投降。

嘉平二年(250年),魏帝曹芳封郭淮車騎將軍,儀同三司,持節、都督一如既往。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癸未(2月23日),郭淮去世。 被追贈為大將軍,獲諡貞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