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稻 盛 • 金 句】很多人都是因為對達成目標並沒很足夠堅定的決心與信心,一遇阻礙就認為自己已經“撞到了牆”,並以此作為放棄的藉口。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稻盛和夫的實學:創造高收益》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換個角度看問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

松下幸之助先生當年還在執掌公司的時候,由於電視機的價格不斷下滑,因此生產廠家必須生產出更加便宜的顯像管。

於是松下公司內部的技術人員就被召集到了一起,共同探討如何將顯像管的生產成本再減少10%。

恰好路過的幸之助先生默默地傾聽著眾人的討論。然而眾人滔滔不絕的議論沒完沒了,一直無法得出任何結論。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準備要離場的幸之助先生最後只留下了一句話:

“如果大家沒辦法將成本降低10%的話,那就想辦法把成本降低30%好了。”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思考問題時,不要陷入“慣性思維”

由於眾人都是想著要如何才能把成本降低10%,因此,雖然經過了長時間的討論也無法達成共識。

然而當要求他們想辦法降低30%的生產成本時,這就需要從根本上對於現有的設計、原料以及工程等各個方面進行重新改進,打造出一個新的低成本的生產體系。

也就是說,幸之助先生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思考問題時,不能讓自己陷入“慣性思維”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不成功的人,並非沒有責任心

事業成敗,其實只有一紙之隔。

事實上,不能成功並非沒有責任心。

有許多失敗者,也如那些達到目標的人,都是真心、熱誠且辛勤工作的人。

你可能會認為,這個社會實在是不公平。

但在這兩者之間,還是有一層阻礙的,雖然薄如蟬翼,卻難以穿透。

這層阻隔,與其說是一種聰明的思維轉換,不如說是奔向目標時那種堅韌。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擁有一顆堅韌的內心

松下幸之助的故事中:

大家都在為削減那10%的成本冥思苦想,而沒人去大膽地對整個生產技術做根本性的改進,以達到更大程度的成本節省。

換言之,大家似乎盡力思考了,但其實還是被自己限制住了腳步。

而直接提出“那就減少30%”的松下幸之助,就是擁有比常人堅韌的內心,為達到工作目標,勇敢突破,哪怕要“更麻煩地”去改造整個生產過程也在所不辭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拋開“先入為主”的觀念

其實,很多人都是因為對達成目標並沒很足夠堅定的決心與信心,一遇阻礙就認為自己已經“撞到了牆”,並以此作為放棄的藉口。

面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時,松下幸之助這種大膽、堅韌的心態,有助於我們摒棄頭腦中的“慣性思維”——拋開任何可能限制我們進步的、先入為主的觀念。

只有如此,才能使我們收穫一次又一次更大的成功。

稻盛和夫:阻礙你前進的,或許是頭腦中的“慣性思維”


本文摘自《稻盛和夫的實學:創造高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