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2018年9月28日,港珠澳大桥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同年11月13日,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港珠澳大桥管理局、Discovery探索频道、广东广播电视台和珠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完成的大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在澳门科技大学举行首映礼。这部纪录片基于全球视野,从多个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港珠澳大桥建成的过程。总导演闫东表示,希望该片发挥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作用",可见,纪录片与"桥"的联系,不仅在于它以港珠澳大桥为讲述内容,更在于它借助这一超级工程,从"桥梁建造与大国风貌"和"工匠精神与生命意义"上,展现出价值层面的桥梁作用。

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一、叙述桥梁建造,描绘大国风貌

伶仃洋跨海大桥的构建早在1983年就被提出,尤其是香港、澳门相继回归后,政府更是致力于密切珠港澳三地的区域往来,而直到新的时代背景下,修建这项浩大工程的时机方才成熟。可以说,这座大桥不仅是新时代大国风貌的具体产物,也是这种风貌的伟大象征。作为记录这项超级工程的作品,《港珠澳大桥》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坐标。具体来说,纪录片主要从民族精神、世界视野以及自然生态三个角度,综合性地呈现了大国风貌。

首先,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该片以丰厚的历史信息展现出国家底蕴。中华民族是具有深厚历史的民族,纪录片对此做了诸多铺陈。时间纵向上,始建于1171年的广济桥、始建于1189年的卢沟桥、始建于1757年的五亭桥、始建于1870年的述先桥等古老桥梁一一现身,在表达传统的同时暗含了对中国造桥技术的肯定。在同时期的叙述中,相似的表达方式也在空间上横向展开:云南的普立特大桥,贵州的北盘江大桥、沪昆高铁北盘江特大桥,南京的大胜关长江大桥等依次登场,它们不仅风格不一、形态各异,艺术成就上也各有春秋,最为难得的是,该片借此表现现代科技对传统建筑的包含与超越,综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有容乃大与与时俱进的特性。而纪录片最终从时空上的一纵一横两个向度聚焦到港珠澳大桥的建造上,所传达的信息是:港珠澳大桥是历史传统与现代技术的有机产物,它一方面继承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另一方面结合了区域特点与时代优势,也唯有中国才能建造出这样的一座世纪大桥。其次,世界性的大视野也是《港珠澳大桥》的内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央视大型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基于全球视野,从多个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港珠澳大桥建成的过程。纪录片与"桥"的联系,不仅在于它以港珠澳大桥为讲述内容,更在于它借助这一超级工程,从"桥梁建造与大国风貌"、"工匠精神与生命意义"上,展现出价值层面的桥梁作用。文从三个角度:叙述桥梁建造,描绘大国风貌;呈现工匠精神,传递生命意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时代特征。回到桥梁的修建过程中,就建筑材料的选择来说,该片展示了在设计大桥时,由于当时国内缺少相应的配套标准,遂采取了英国标准的情节。这从一个侧面展现出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便利—至少在产品模式上,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与其他国家与地区相互借鉴的基础。在具体的工程施工中,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在片中表示:"所有的问题,我们用我们的智慧,但所有问题的解决,全球资源"。世界姿态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这些"国际标准"、"全球资源"还仅仅是外在的"模仿",那么中国的桥梁工程师们从中汲取经验的"内化"活动,则为该片的国际视野做出了有力补充。另外,从拍摄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并没有"就事论事",拍摄方为国内与国际的组合,拍摄范围也不局限于港珠澳大桥本身,而是辗转中国多地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宽视野综合展现了全球背景下的样貌。这些都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有的大视野、大格局。

最后,借助环境保护的视角,我们更能看到片中展露出的大国姿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②,从《港珠澳大桥》的内容上看,这一点也是被突出强调的。片中,在中国工程师们参与修建桥梁的过程中,无论是港珠澳大桥的各个分段(如白海豚保护区),还是为国外修建的各座桥梁(如文莱的淡布隆跨海大桥),环境保护始终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且就像该片所言,它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孟子的"斧斤以时入山林"等,都体现出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精神。可以说,在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体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保护与自然和谐,是中国借助桥梁文化为世界生态所做出的贡献,而港珠澳大桥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不仅意味着三个地理位置的相互勾连,也必将推动此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内在的成长,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有力推手。作为文化意义上的桥梁,港珠澳大桥连接了中国古典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全球文化交流。而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在介绍这座大桥的同时,也在传递着相同的价值信息。

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二、呈现工匠精神,传递生命意义

纪录片《港珠澳大桥》的成功,不仅在于它对时代背景下大国风貌的描述,更在于它借助对工匠精神的呈现,展现了绵延不息的生命精神。说起工匠,多数人脑海里大概会出现"大师与匠人对比"的命题,似乎匠人只懂得如何重复工作,而不了解创新争优。而纪录片《港珠澳大桥》则通过丰富的情节与诸多细节,告诉人们"大师"与"匠人"并非一对长与短的高下对比,而是圆与方、纵与横、合与分的相互照应。具体来说,《港珠澳大桥》中的工匠精神可从工程师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自主研发的创新精神以及舍我的奉献人格等方面得以呈现。

首先,通过工程师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表现出对传统工艺精神的延续。严谨是工匠的基本品质,尤其在建造港珠澳大桥这样大型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超级工程时,更需要高水准、高质量,容不得丝毫偏差。该片特地借助工程师的自述告诉观众,在修建港珠澳大桥之前,不少工作人员已经经历了多架大桥修建,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可见沉潜积厚之功。这样的表述既自然又透露出由衷的自豪感,极具人文气息。即便如此,在真正施工时仍需要十分小心。在这方面,该片又以细腻的细节,表现出在铺设沉管的工程中,工程师们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补充到,即便在完工之后,也需要以严格的标准去再次审查,哪怕一个数据的错误,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个隧道的性能。这样严谨的态度正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

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其次,《港珠澳大桥》通过展现自主研发的创新精神,传达出向未来发展的绵延精神。说起"自主研发",似乎是出于一种外国不予协助的"被动",但当工程师们投入其中时,又转化成一种主动的自信自强。作为重点,该片以较多的篇幅予以呈现:如关于海底沉管隧道的铺设,本可邀请国际协助,但由于经济协商等问题,工程师们最终选择了自主研发;在将沉管拖运、放置的任务中,林鸣尝试用新的拖船组合来加快运输速度。这看起来是违背工匠的严谨态度的,却又同时体现出匠人的创造力量,这不是盲目之举,而是基于长期实践的大胆尝试。

另外,该片又以大量主体述说来呈现具体的创新价值。林鸣在评价工程时说:"它没有可复制性";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负责人孟凡超说:"像这样'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跨越三地的,世界范围内还是第一个";项目负责人廖建华说:"深水采用沉管进行水下作业,应该是国内第一次"。"第一"、"首次"这样的字眼在片中频繁出现,这与工程师们的探索精神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港珠澳大桥的完成是与这种伟大的创造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里的创新是向未来的迈进,更是对生命精神的延续与发展。

最后,通过对舍我奉献人格的表达,《港珠澳大桥》将工匠精神与整座港珠澳大桥融为一体。为了表现这一主题,该片分两个层面进行叙述。在"揭竿而起"方面,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慧成说:"这个大桥是一个巅峰之作,代表着中国的一个世纪工程……中铁山桥有这个历史,如果我们不做,那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这种当仁不让的精神极好地体现出舍我其谁的英勇姿态。另一方面是参与桥梁建设的工程师们的"云集响应",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将生命中的十余年光阴奉献给了这项工程。最为可贵的是,由于采用当事人的视角,情感的可信度是不容置疑的。在片中,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的孙洪春满脸笑容地表示:"别人能够坚持,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呢"。更有工程师讲到:"在我们的心中有两个情人,一个是自己的爱人,一个就是这个项目。"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有了更大的寄托,成为了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三、讲好中国故事,展现时代格局

《港珠澳大桥》以高水准赢得了观众的赞誉,通过该片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一个大国正在逐渐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它所展示的是一个国家的故事、一个时代的动态,它与全球发展相关,也与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更难得的是,片中体现的工匠形象不仅具有严谨态度与创新精神,更不乏人性的淳美。纪录片要想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就要拥有这样的品质。

在题材上,《港珠澳大桥》通过对建筑过程的展示,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以及梦想精神;在拍摄角度上,不仅侧重展现了大桥修筑过程中的诸多难题以及解决过程,同时兼具诸多故事情节以及生活细节,使观众能够真切体会到工程师们的工作与生活态度;在整体结构上,以依次列点、先总后分给观众整体印象后再加深强化;在播出时长上,上下两集仅100分钟,却凝聚了创作团队半年多的摄制过程,不仅亮点频频,更是心血的体现;在播放平台的选择上,仍立足于CCTV,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全面展现了该片的科技价值、人文价值与国际价值。而这一系列的内容都生动地展现出一个大国的风貌。

港珠澳大桥的时代价值

总之,《港珠澳大桥》表达出的丰厚人文内涵,是值得电视媒体借鉴和学习的。通过纪录片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传递,或可以成为电视媒体"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个选择。而《港珠澳大桥》则以其内容与精神成为了纪录片创作中的优秀作品。

◆程 靖


分享到:


相關文章: